为什么说葡萄酒兑雪碧、威士忌兑可乐很土鳖?

2013年05月13日 澳洲生活



在短片《跪族》里听到的解释是:人家欧洲人花了几千年的时间做葡萄酒,就是想方设法把酒里的糖分提取出来,你这一倒雪碧,就回去了。但是我觉得并不成立,葡萄酒分干红、甜红。制作甜红还要再加糖。

还有一种解释是:最纯正,最正统的喝法,就不是兑雪碧的。人家还对温度有要求呢。但吃东西本来就是很个性化的事情,自己爱吃什么样的就吃什么样的。所谓传统、习惯、风俗能凌驾于每个人之上吗?

观点1:作者梁大发

正好读到《The New Yorker》的一篇文章“Does Wine from New Jersey Taste the Same as Wine from France?

大意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品酒试验,说明了凭借人类粗糙的味觉是无法区隔一瓶木桐与一瓶新泽西葡萄酒的,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专业品酒家。酒瓶酒标深刻影响我们品酒的心理,酒本身的味道是其次。

科普先:

1.红酒的涩味来自发酵过程中葡萄皮和葡萄籽的单宁。

2.葡萄汁中的残余糖分是决定葡萄酒“干”和“甜”的主要物质,含糖量低于0.4%的称干葡萄酒,高于5%的称甜葡萄酒。

3.另外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最后会溢出,仅含少量二氧化碳,这是静葡萄酒。初次发酵的原葡萄酒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二次发酵,最后得到的酒中留有大量二氧化碳,就称为起泡葡酒。

有人喜欢干红干白的涩味,也有人喜欢甜起泡葡萄酒,加雪碧可乐只是让葡萄酒朝着甜起泡酒的味道转化。人的口味各有不同,但无高下之分,更无必要去迎合“调酒师的口味”,倒是可以反问一句,那人说“土鳖”二字时思考有无经过大脑独立思考,还是只是人云亦云?

商品从来都是多贱寡贵,奇货可居。雪碧可乐是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唾手可得的饮料。我想多数人还是喜好甜味,厌恶苦味,喜好润滑的口感,讨厌艰涩口感的,这便使得甜气泡葡萄酒给人低档廉价的感觉。试想某天可乐的配方成了绝密,全球一年限量500瓶,那时不定谁才是“土鳖”了。

对于品酒这个主观又复杂的系统,我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利益的纠葛,媒介常会自己构建一系列规则,绑架我们进入他们的拟态环境。

也不乏有人借此标榜品味,表明自己高人一等。紫禁城造的如此复杂宏伟可不是盖的,就是要告诉屁民们,听我的就对了,这东西你玩不起!

观点2:作者堂主

当然是土鳖!土鳖的定义是:没见过世面。请注意,土鳖指的是一种气质或行为模式,不是指具体某个人。

我们可以说「A君您的行为很土鳖啊」,但不该说「A君您简直就是个土鳖」——后一种说话方式本身就很土鳖。

凡是搞不清楚自己所享受的器物,其来历、奥妙、作用、差异、价值、韵味……等等,但偏偏就是享受得起,并且还要拼命享受+拼命炫耀的那些行为——都是土鳖。

我给你举几个例子,始终以时速38公里在高架上开法拉利的;

买了过百万音响器材回来听最炫民族风的;

花两万多块装了一架山地车每天15分钟骑去CBD上班的;

在上岛咖啡要求来一杯蓝山的;

喜欢在百货公司买三千块以上成品西服的;

拥有国家地理帆布包全幅单反一机三镜但从来没用过MAS三个档位的;

一部分人痛恨土鳖,是因为觉得真是暴殓天物啊,当然也有些觉得奶奶的我都买不起你居然就这样糟蹋了,醋意盎然。

但是有很多人认为,我就喜欢这样,红酒兑雪碧,或者威士忌兑可乐,你管得着么,这叫鸡尾酒。

我觉得,懂得自己享用的器物很重要,威士忌的香醇和美妙,岂是可乐所能比拟。但我也支持任何人坚守土鳖状态,毕竟B君眼中的所谓世面,在A君看来恐怕甚至不值一哂。

《越空狂龙》里面史奈普对史泰龙怒吼「我有权利选择做一个坏人!」。

更何况,自诩土鳖,木耳,屌丝,坏人(有时候)更多表明了一种反对传统、藐视规则和自嘲嘲人的态度,也隐含着突破一切的可能。

土鳖和专家,也许只是殊途同归,就像交响乐和重金属,愿大家都能到达自己的彼岸。

------------------------------------------------

温馨提示:点击右上角按钮

即可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生活在澳洲”公众号!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