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爸爸去哪儿3》,你最喜欢哪国教育?

2015年08月20日 美中国际美国留学广州分部


近期《爸爸去哪儿3》热播,这一季2个混血娃和一个外国老爸的加入,更加让大家感受到了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

下面就通过其中典型的3对,来看看各国的教育特点。


国民好哥哥——刘诺一
《爸爸去哪儿3》播到上周,不论是姐姐还是阿姨,大家纷纷发出了同一个感慨:“诺一,你还缺妹妹吗?”

萌爆又懂事的护妹哥刘诺一虽然受到了爸爸刘烨的很多影响,但看得出他更多的教育还是来自法国妈妈安娜。在另一个叫《花样爷爷》的综艺节目中,中国爸爸刘烨和法国妈妈安娜的不同教育方式得到了很多体现。
场景一:怎样面对孩子摔跤?
当诺一与霓娜陪着爷爷们游玩的过程中,孩子总是欢快的奔跑,妈妈安娜则轻松地走在后面与爷爷们聊天,完全不担心孩子们的行动会有什么问题。在聊天中,她告诉爷爷,刘烨特别担心孩子下楼梯时摔倒,特别受不了孩子摔跤。而这正反映出一些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不敢放手。安娜则认为,不怕跌倒,才会成长。
场景二:怎么面对孩子请求?
小女儿霓娜想喝果汁,小小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渴望。爸爸刘烨直截了当的告诉她,“果汁现在不可以喝,吃完饭才可以喝。”而妈妈安娜则是用一根美味的香肠转移了霓娜的注意力,很快将喝果汁的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
场景三:命令还是引导?
诺一和曾江爷爷一起玩拐杖,他将拐杖对着爷爷开始“枪战”。当爸爸刘烨看到了孩子的这一举动,原本温和的脸立马严肃起来,赶紧喝止:“诺一,对爷爷不许这样!”并指挥其到其他地方玩耍。受到委屈的诺一可怜巴巴地去厨房里找正忙碌做饭的妈妈。妈妈安娜并没有责怪诺一,而是带着他来到小花园里修剪植物,令诺一心平气和之后再回去重新与爷爷一起玩耍。
场景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刘烨一家和曾江一同在游泳池中游泳。曾江爷爷和小诺一上岸,在岸边休息的牛犇看到小诺一光着身子站在旁边,赶忙心疼地上前给他披上衣服。而安娜却阻止爷爷道:“他如果冷了就会自己去找衣服、洗热水澡,我们不用这样照顾他。” 体现了西方教育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思维能力方面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爸爸去哪儿》的新环境里,诺一没有任何不适,不哭闹,可能也是受到妈妈的熏陶所体现的独立精神吧。
外冷内热淡定总裁范儿——胡皓康
硬汉老爸胡军的儿子胡皓康外表酷帅高冷,他脸上总保持着冷漠淡定的总裁范,所有小伙伴都在打打闹闹时,他却冷眼旁观,即便诺一主动给他撒欢他依旧面不改色,然而一旦做游戏或做任务时,他却立马切换成暖男范,每个环节结束后默默帮工作人员收拾道具,比赛时看到有人手磨破就立刻上前默默递上创口贴,去村里找食材的时候,他把好不容易找来的食材送给其他萌娃,而且在要食材的时候很懂得礼貌。

胡皓康这种话不多,不愿解释,主动做,遇事沉着冷静,淡定思索,不张扬,高冷的康少,天生一副面冷心热乐于助人的霸道总裁范儿,也映射出硬汉胡军的家庭教育模式。
没有公主病的小公主——夏天
5对爸爸孩子组合里,加拿大籍爸爸夏克立和女儿夏天也迅速吸引一大票路人转粉。

不仅是因为父女俩的高颜值,更是因为两人关系亲密无间,毫无隔阂,夏天温柔乖巧,善解人意。 各路网友惊呼,这就是“没有公主病的小公主”呀! 大家都不禁好奇,像夏克立这样的歪果仁们,是怎样教育儿女的呢?
加拿大
在加拿大,孩子放学后,是没有家庭作业的!!!加拿大孩子的生活只能用一个“爽”字来形容。

加拿大的孩子都是在“针对性教育”中长大的。他们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着重培养。所以在加拿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在加拿大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课,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

相比其他国家的孩子而言,加拿大孩子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一般。
美国
想到教育,很多人都会想到美国式教育。当然也有很多父母在效仿美国式教育。然而很多家长进入一个美国式教育误区,觉得让孩子多动手劳作,就能做到人家那种效果。其实真正的美国教育,是非常提倡“计划行事”的。他们会将所有孩子要做的事情一一罗列,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假如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美国的家长不会打骂孩子,而是鼓励!他们会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孩子的“才能”让孩子在错误中充分了解自己到底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儿,给家长造成了什么样的麻烦。

去过美国的人,基本上都会诧异,为什么美国人不体罚孩子?在中国即便是最温柔的家长,也会对孩子又小小的体罚,比如拍一下手心儿,轻轻拍一下屁股,或者温柔的训斥。但是在美国,用到最多的不是这些,而是冷静教育。他们只会将自己的观点讲解给孩子,接下来的事儿,他们完全不会理会了。因为在他们眼中,孩子想要 长成什么样子是他的权利。
英国
举个例子,在中国,说到安全教育:假如地震来了,家中有两个孩子的父母,一定会告诉姐姐(哥哥),你一定要带着你的弟弟(妹妹)第一时间逃离现场!可以不管爸妈,但是一定要带着你的弟弟妹妹!

可是在英国,父母会教育孩子,假如遇见危险,是可以自己先跑的。英国人很注重安全教育,一个人只有先保障了自己的安全,才有资格谈论一切。而且,他们会鼓励孩子,遇见对自己有威胁的人,一定要学会“撒谎”。一切以安全为重。他们认为,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必修课就是学会保护自己。
德国
德国是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但是他们会时刻告诉孩子,自己本身比成绩更重要,第一不是最好的选择。

同样他们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而不是将自己内心的想掩埋。只有争辩,才能将探讨变得有意义。

在德国,孩子一定要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你的决定即便是错误甚至与家长背道而驰的,他们也会尊重你的选择。
法国
法国家长认为, 对孩子的要求要有所反应。不要任孩子哭泣而不理不睬。尽可能多地抱抱他。不用担心多抱孩子会惯坏他。看看他,摸摸他,对他表达你的爱。这样会给孩子很深的确信:他有被爱的权利,因为周围的人都因为他的存在而那么幸福喜悦。

对于孩子的要求,他们会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同时,他们很注重的还有,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自我形象,让孩子不需要在别人的认可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教育孩子向别人敞开自己,阳光开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跟他人融洽相处。
日本
记得之前网上和朋友圈有一组关于日本小学生吃中餐的图文。从排队吃饭互相帮助彼此上餐,井然有序地排队,餐厅的安静程度,到孩子们最后自己收拾碗筷……震惊了多少父母和老师。那种素质,不是能演出来的。

在日本为了增强儿童的生活自理观念,家长有意识地让儿童学会判断是非,时刻提醒“礼让”二字的重要性。

日本主妇也非常注重家里的整洁度,从一个小的收纳到桌椅的干净度,都是要有孩子参与进来的。他们更注重对孩子生活本领的培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