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校车打通埋地底建核避难所 加国核防御狂人

2015年11月07日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都市网】

“深挖洞,广积粮”,这是一句经历过文革时代每个人都记得的语录。为了防止苏联入侵,中国各地在上世纪70年代大造人防工程,也就是挖地道,几乎是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地道。殊不知大洋彼岸的北美洲,在冷战末期的十几年间,也曾有过一波“深挖洞、广积粮”的热潮,这并非是天方夜谭的事情,根据2015年10月解密的一份美国情报检讨报告透露:1983年9月美苏核战差点“一触即发”。


本报记者: 李海涛


与中国的防空洞不同之处,北美的防空洞并非由官方发起建造,它完全出于民间自我保护的意识,由私人出资、设计、建造了大批核避难室(所)。小的就在自家地下室,大的则可容纳上百人。


一个充满传奇的美国人

安省中部位于多伦多以北100多公裡的小村Horning’s Mill隐藏在起伏丘陵中,这裡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建造防核避难所,内部面积约1万平方英尺,可以容纳500人在裡面度过两周,以躲过核灾难最危险的时期。从开始建造至今已经有35年的历史。主人比奇(Bruce Beach),穷尽家产顶住政府压力建造这个核避难所,目的是为了重建北美保存有生力量。在过去50多年裡人们一直说未来两年就会发生核战争,但最近他认为不是一两年,而是一两个月就要发生的事情。为了这一天,他准备了40多年,从壮年到耆老。


80多岁的比奇是一名充满传奇色彩的美国人,他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Winfield,早期毕业于美国空军AACS学院后,在北极地区美国空军的一个地面控制塔当操作员,后又进入西方电子公司做工程师。还曾被美国空军核弹基地招收做验收员,但他竟然拒绝了。比奇后来又学习了三个专业,一个在美国,另外两个在加拿大。比奇自称他是加拿大唯一的非官方的放射科学家,曾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毕业于该专业的最后一个班,获得了博士学位。



这是比奇曾经拥有的科考船。


1970年,比奇随妻子迁居到她出生的地方Horning’s Mills,初抵加拿大他曾经在Sault Ste. Marie的Northern College教书,除了专业课程之外,他还开设一门“灾难生存”课。


比奇告诉《加拿大都市报》记者,他曾经拥有一艘大型科考船Canada’s Tomorrow,他和船员一起周游世界进行海洋科考。他还拥有一间科技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该公司建造太空修复挑战者航天飞机的机械臂。他也曾经担任过一个避难所制造协会的主席,为此还写过一本书叫做《在世界末日中存活》,教人在灾难中如何逃生。


把校车埋到地下去!

上世纪80年代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核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北美民间盛行修建各式各样的核避难所。有用大型钢质或水泥管道的,有挖地下室的,有用废弃军用飞机的,各村都有各自的高招。比奇本人也曾下单购买一艘美军退役潜水艇,计划把潜水艇埋在地下改装成避难所,最终因为无法运到加拿大而作罢。


以后的事实证明,比奇并非杞人忧天。2015年10月解密的一份美国情报检讨报告指出,1983年9月美苏核战差点“一触即发”。


对于比奇而言,他坚信核战争一定会爆发,自从热衷于修建避难所之后,过去几十年他曾经为他人和自己修建过24个避难所,这个方舟二号(Ark Two)是最大的一个。


《加拿大都市报》记者驱车抵达比奇居住的小镇时,由于事先没有找到核避难所的具体地址,就前往小村的社区中心打探。一群老年人正在聚餐,问到核避难所的具体位置,居然无人知晓,记者只有再解释说就是那个用校车埋在地下建避难所的。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解释说关键词是“校车”,这事儿谁都知道。



1985年大规模修建时的鸟瞰图


比奇的白色小屋原来就在社区中心的路对面,这栋房子是他太太家的祖屋,已经非常陈旧,尤其是室内低矮黑暗,裡面堆满了比奇的各种杂物,显得髒乱不堪,长年备战使他无暇顾及居所的整修。比奇和他的太太以及爱犬都在家,刚进入采访主题他就坐到老式电脑旁,面对著老式的显示器,开始麻利地搜索一些资料,这种熟练地操作电脑的程度,是很多80多岁老人所不具备的。


据比奇介绍说,由于太太出生在此,她很想回到家乡。1970年他们从美国移居到此,这间白色小屋就是他太太的出生地。既有从军经历又具备核专业知识的比奇,深知核战的厉害,在迫在眉睫的和威胁面前,他没有坐而待毙,开始利用所有的知识技能修建核避难所。起初比奇只是为自我考虑,1980年在自家农田填埋第一批四辆校车建造避难所,后来他改变初衷觉得应该多保护一些人,自己即使活下来也没多大意义,人多才能互相帮助生存下来,于是开始扩大工程的规模。





比奇每天都在电脑前观察国际形势,发布警告信息。


几十年与政府打官司

比奇的农场距离他家还有一段距离,农场别于与其他家农场,门口有一个紧锁的钢管栏杆大门,上面还有一个告示牌,写著:根据镇《附例》2000-1声明,不对此物业内的避难所提供消防和救援服务。


这项工程从来没有得到过当地或省政府的支持与肯定,他们都认为比奇的想法太疯狂,因此他一直没有获得修建许可,但他认为事关生死大事,他还是一意孤行地做了。Shelburne消防部门认为方舟二号不仅对入内的人会构成威胁,对消防救援人员同样会构成威胁,因此通过镇政府通过特别《附例》,指出一旦其内部发生事故,有人受伤,他们不会派出人和消防人员入内施救。当地政府曾经下达过30多次关闭该设施的警告,法院也曾下达过3次关闭令。比奇几十年来一直与政府打官司,双方的法律诉讼费用都在几十万元。消防部门之所以希望关闭该设施,只是不希望未来一旦发生有人被困其中,他们不去救人而会陷入不义的尴尬局面。


比奇表示,美国和加拿大政府有一个奇怪的做法,只为官方和军队修建核避难所,但是不鼓励民间自发修建平民避难所。他认为是美国政府不愿给敌人发出一个我们试图避过首次核打击,重建家园的错误信息,而要表达核战必胜不用躲避的强硬立场。


相比之下,比奇找出了很多俄罗斯和中国的资料。他指出,俄罗斯大肆兴建核避难所,仅莫斯科地区就有多达5000个,而美加政府没有为平民修建一个。而中国除了有几千公裡挖空的山洞和地下掩体之外,还有上百个空无一人的鬼城。


看到记者对中国拥有大量鬼城表示疑惑时,比奇解释说中国的鬼城表面上看是房地产业发展过快,造成大量写字楼和居民楼空置,在中国各地形成了鬼城。而实际上,这是中国的一种核战略,一旦中心城市被核弹摧毁之后,居民可以迅速迁入鬼城继续生活,其容量可达上亿人口。回看美加两国,除了百姓自修掩体之外,政府对核战好像毫无准备。


每周租金达万元

比奇的农场地处一条叫做Pine River的西侧高地上,下面是安大略岩壳,因此没有洪水和地震之忧。他修建避难所的方法是先挖一个大坑,再把校车埋进去,车体仅仅是当作一个洞穴的内壁。1980年他首先安放了4辆校车到地下,1985年才把剩余的38辆校车放置进去,这些报废的校车当时价格在3000元左右。


校车的发动、变速箱、油箱、窗户等都被拆除,因此不会带来环境污染。车体只剩下后轮,这样可以被拖车推进来,然后后轮也被拆除,车体被平放在坑底,每辆校车间距18英寸。所有窗户用纤维板密封,车辆外层先做防水处理,内部全部用大量2乘4英寸的木条做了充足的内支撑架,防止外力挤压道致车体变形,随后再拆除。车与车中间放入钢筋网并浇灌水泥,每辆车就像一个细胞,这种结构非常坚固。等把车顶也覆盖上水泥之后,再用14英尺的泥土覆盖。即便是当年,一辆水泥浇灌车每周的租金也要1万元。


打开厚重的防核大门,裡面散发出一种儿时鑽过的地道味儿。进门的通道就是一辆内部被漆成白色的长长的校车,边上还有一条机械传送带。入口通道进去就有一个直角弯道,这种设计可以防仅走直线的核辐射。


因为发电机暂时没有工作,裡面是漆黑一片,比奇手持一枚光亮微弱的手电,边介绍边走进黑暗,那种随之而来的恐惧,就如同现场体验杀人狂魔诱敌深入的电影一般。


比奇表示,很多人经常问他这个避难所什么时候能完工。他的回答是,就像迪斯尼乐园一样,这裡一直都在建设和变化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避难所从他施工那天开始就已经准备好投入使用了,虽然那时只有四辆校车,没有发电机和供水管道,但他用不鏽钢桶自带水和牛奶,用汽车蓄电池供电,马桶下面就用垃圾袋,睡觉就鑽进睡袋裡躺在地板上,也一样能避难。只不过现在已经具备了政府对避难所所有要求的条件。


打造一个地下村庄

为了建造这个能容纳500人的方舟2号,比奇特别注意工地施工的标准化,所有环节都按照规程行事,以免被官方抓住把柄。在随后的工程中,他在裡面安装了给排水管道、冲水马桶、灯光、供暖、通风、发电、储油罐等设备。为了方便运送物资,入口通道内还安装了电动传送带。供电靠裡面的两个大型柴油发电机(75千瓦),只要一个工作就可以供应全部用电。还有一个备用的小型汽油发电机,主要是给应急灯光和排风设备供电。内部还有一个大型储油罐,足以供发电机用三个月。由于当年修建时市面上还没有纸尿裤,因此裡面的洗衣房还有专门为婴儿尿布烘干的设备。


供水设施原来是直接从泉水抽取,2000年他在裡面打了一口井,如果抽水水泵失灵,也可以用水桶打水。500加仑的储水罐,水泵从井裡抽水,只需15分锺就可以灌满。还有一个5000加仑的超大型不鏽钢牛奶罐,但也只用来储水。避难所裡居然还有专门的牙医室,备有X光检查仪,还曾经被盗过。牙科座椅已经生鏽,比奇决定用的时候再予以更换。


这个类似地堡的建筑,除了被炸弹直接命中之外,理论上是坚不可摧。地堡内的无线电中心除了内部通讯之外,还可以向外界发送供本地收听的调频(FM)信号,调幅(AM)和短波信号则可以在全北美接收到,用于播送交流和求救信息。作为一名科学家和教授,他设计的天线可以通过气像气球带到高空,以便在危难时刻增加发射距离,向更多的人传递核生存知识和信息。所以说,这裡绝非想像中的一个地道那么简单,设施齐备,完全符合人类日常生活的健康衛生标准,政府虽然没给建筑许可证,但衛生部门却给他发了一张合格证。



狭长的通道孤独的老人


记者向他打探整个工程花了多少钱,比奇表示他永远不提这个话题,因为如果政府知道了,就会计算他该交多少税。自从他修建避难所以来,多个政府部门轮番来找他的事儿,他认为官官相护,消防达不到目的就让警察来。这个避难所因为各种原因曾多次被警察包围搜查,最多的一次有7辆警车,4辆消防车和一只警犬,共40多人到场。后来警察再来规模就小的多了,只有两三辆警车。税务部门在他开工以后,给他的税额涨了100多倍,最后看他不交,主动提出减半。他质疑道,你见过税局主动给你减一半税吗?


谁有资格进避难所

这个问题是比奇经常要回答的问题之一,他表示自己不能扮做上帝,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决定庇护谁。他修建这个避难所也不是为了有一天收门票赚钱,进入方舟地堡避难是完全免费的,不过也是有条件的。为了推广自己的理念,比奇组建了一个网络方舟2号社区(Ark Two communities),因为比奇是美国人,因此这个社区也叫做SAFE(Safe America For Everyone)。平时有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和地堡的维护活动等,附近的居民每年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地堡帮工等。所以要想到时候能进去避难,最好早点去当义工。


他强调,无论种族、信仰、国籍、政治倾向,只要积极参与该社区的活动,作为回报就有资格在危难时使用方舟2号避难所。比奇预计避难所的使用者大部分将是儿童,这裡将会是一个地下孤儿院,为核爆后保留我们的下一代。根据比奇的推算,核战争将消灭全球超过80%的人口,那时我们只能遗憾地对人们说:我们只有一些空间留给孩子,没有留给你的。这就是作为救生艇的方舟的本质,人们应该考虑到未来世界的重建,而不是个人的生死。这也是他和其他建造避难所的人的不同之处,他们是为了个人生存,他是为了重建世界。


用手指长按图中二维码,马上免费下载都市电子报apps,足不出户,可以免费即时阅读、收藏《加拿大都市报》、《都市地產》!

识别图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