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让孩子打冰球而不学奥数?比情商智商更重要的是...

2014年12月04日 加拿大留学旅游



教育好比一段长久的雕刻工作,最后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跟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保留什么、去除什么关系匪浅。这可能跟孩子选择怎样的教育体制无关,而是跟父母对孩子理解和互动有关。所以在今天的故事里,吴琪记录了一个陪孩子练冰球的妈妈自述,这位妈妈的心得是,教育孩子也是一场修行,不要急于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而是帮他找到兴趣,然后培养其韧性。韧性比情商与智商都更重要,可能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


文/吴琪 口述/嘟嘟妈


这是一个家长陪着孩子练冰球的故事,嘟嘟妈通过儿子的经历,感慨于运动带给孩子身体和性格上的强大能量。嘟嘟妈认为,家长应该尽可能让孩子感受运动的美好,而不要太看重现实中的回报。中国孩子往往很早就开始专项体育训练,反而可能进入误区。


嘟嘟妈建议,家长通过引导孩子发展兴趣,动态地去感受孩子的性格特征,顺势引导。教育是家长一辈子的修行,它考验着家长们的耐心和智慧。



家长比孩子更难坚持


我儿子嘟嘟五岁半的时候开始学滑冰,当时我主要是考虑到北京的冬天冷,室外没有多少可玩的地方,想让他试试室内的体育运动。滑冰集体课学完后,慢慢地男孩女孩分开练习,一般女孩学花样滑冰,男孩开始打冰球。这一学不要紧,嘟嘟变得特别入迷,他完完全全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件事情里。


嘟嘟从性格上来说,不是那种特别随和的孩子,他对规则的意识很强,很容易静下心来闷头做事情。当他把心思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时,别人很难影响他。这样的孩子比较倔强,比如幼儿园时期他学过一阵围棋,学得不错,也很喜欢,可是当我提出来带他去外边上围棋课,他就是不愿意,慢慢就放弃了围棋。我作为妈妈也勉不了他。但是只要是去打冰球,他从来二话不说就会去。


中国孩子的专项体育运动,往往开始得特别早。嘟嘟六岁开始打冰球,可是他的多数队友们是从四岁就开始的。嘟嘟一开始比其他孩子打得差,但是他坚持下来后,进步很明显,慢慢地他感受到了自信。


嘟嘟现在打了三年多冰球,孩子这种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自信,比起外部社会给他的表扬,对性格的影响要深远得多。


我觉得他通过打冰球,感悟到一个人有没有天分不是最重要的。他开始打的时候,有好几个比他有天分的孩子,可是有些孩子进步不大,有些放弃了这项运动,嘟嘟的水平明显在团队中上升了。所以他对自己的进步感到欢欣鼓舞,他知道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也明白人生没什么捷径可走,勤奋比天分更重要。我非常感谢冰球,运动能让孩子建立发自内心的自信。


冰球是集体性的运动,你一旦不能坚持,水平很快就退下去了。所以这种集体运动,会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孩子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而个人项目的体育运动,教练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制定训练计划,对体能的促进反而比集体项目慢一些。嘟嘟练冰球以来,身体素质提高很快。最近他们学校进行体测,他的各个项目基本上都是满分。


嘟嘟对冰球的感情,我想可能与他的启蒙教练也有关系,这位教练带了他三年,他和教练的脾气很对路子,非常喜欢这位教练。孩子如果在情感上有一个亲近的启蒙教练,会使他更愿意投入这些运动。


打冰球是一项很艰苦的事情,它对家长的考验,比对孩子的考验还大。孩子们如果有兴趣,打球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家长们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在这条路上陪着孩子走下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坚持下来的。


曾经有一位冰球妈妈这样写道:如果重新回到孩子打球启蒙时,我们在知道会有如此多难以想象的压力和付出时,会选择不走打冰球这条道。因为对于家长而言,付出的实在是超乎我们想象……有多少孩儿妈,每周揣着矛盾而纠结的心情,拉着球包奔赴冰场。


每次训练我们都得提着大大的装备包,来回跑。冰场很冷,所以我家车里长年备着羽绒服。打冰球也是一项投入不菲的运动,一套装备一万多,孩子总得换装备,训练需要包大冰场,另外去各地比算花费也不少,总的说来一年需要投入十几万。所以能否帮助孩子在梦想的道路上一点点前行,对家长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


教育不要功利化


我的个性是那种比较随遇而安的,不会去刻意计划人生每一步该怎么走。我从小不太听父母的话,父母对我管得少,我去美国读大学时,我爸爸把我领到报到的地方,就再也没管过我。我凭着自己当时蹩脚的英语,也把各种事情做顺了。


所以我对于教育很少纠结,觉得顺应孩子自己的感受很重要,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你很难去强迫。我儿子没在课外学英语,我和他爸爸英语都很好,但我觉得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英语是件效率很低的事情。


他也没上奥数班,奥数班曾经在中国非常流行,但是这几年家长们看淡了很多,意识到这应该是少数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学习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多数人去发展的特长。


现在嘟嘟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第一是打冰球,第二是在学校的乐团里吹萨克斯。我觉得对于孩子的教育,千金难买愿意,他愿意去做的事情,很容易做好。


嘟嘟爱上冰球之后,我们父母和他聊天的内容大大丰富了起来。他想知道美国冰球职业联赛是怎么运作的,想知道球员转会有哪些规则,会关注冰球裁判这个职业怎样。孩子把冰球作为一个媒介,既是他兴趣的承载,他又通过这个载体在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有时候他情绪不高,但是只要我们跟他聊起冰球,他马上就兴致高涨。我也会跟嘟嘟说,你即使以后不打冰球了,也可以去当裁判或者管理球队,还可以当解说员,这里边的空间是很大的。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预料到的由一项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


可是在中国教育环境的压力下,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打冰球的孩子越来越少。打球是非常耗时间的。一周要训练三次,每次训练时间加上路上的时间,半天就没了。在冰球联赛开始后,比赛时间往往不确定,这样就得把时间空出来,等待可能到来的比算。


所以一些孩子学到十来岁时,很可能会放弃冰球。家长更希望他们多花时间在学习上,或是其他比较容易加分的特长。现在北京青少年的冰球联赛,到了初中生就基本组织不起来了,因为坚持打下来的太少了。


最近我带嘟嘟去台北参加了冰球比赛,感受特别明显。在小年龄组的,大陆的球队占绝对优势;到了12岁年龄组,大陆和港台的水平基本持平;到了14-16岁年龄组的,港台的队就开始超越了。


大陆的孩子开始专业体育训练非常早,可是港台或西方教育里,孩子在10-12岁之后才进行专业训练。从生理发育上来说,年纪小的孩子应该花精力进行基础训练,主要培养孩子的弹跳力、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而不是专门训练某项技能。


其中柔韧性练习非常重要,国内许多高水平运动员到了一定的水平后总是容易受伤,主要原因就是专项训练开始的太早,基础打的不牢,韧带总出问题,最后影响运动生命。


而在西式理念里,孩子12岁以后,身体经过二次发育,才能看出来是否真的适合某项运动。所以西式教育里,在12岁之前让孩子广泛地接触不同运动,多参与多玩,保持对运动的兴趣。待到运动基础打好了,身体条件稳定了,再进行专项训练。


可是国内家长投入一件事情,普遍希望快速出成果,一旦孩子没有明显进步,就怀疑老师水平不行。一些与孩子升学无关的项目,或是没有太强展示性的特长,家长的热情就不大,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教育是家长的一种修行


如果把孩子的一生作为一个标尺,我的感受是家长要不断地往回看看,再往前走走,不断根据孩子的状态有所调整。因为孩子的一生是未知的,也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只盯着眼前,也不能只盯着自己给他设定的那个终极目标。


我以前曾担心儿子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像小女儿那样热闹,那样容易让人喜欢。但是这个夏天他和另外四个孩子一起去美国参加夏令营,嘟嘟和另一个女孩表现出挺不错的适应力,让我有些吃惊。嘟嘟没学过英文,但他一点不怯。


我暗自琢磨,是不是我儿子平时习惯了不用和别人把关系搞得很好,他反而能够勇敢地去面对新环境。这是他第一次去美国参加夏令营,持续三周,去的时候我就问他:“你不怕听不懂英文吗”?我儿子说:“没什么可担心的,只要能吃饱就行了”。


多么让人舒坦的回答。所以我在想,家长不应该盲目地给孩子的性格贴标签,像我儿子这样对环境不敏感的孩子,有他的好处。孩子的性格在于你怎么看待,他在某处表现出来的缺点,用到其他方面可能就是优点。


四年前,嘟嘟面临上小学的时候,我参观了一所双语国际学校,发现自己不太认可他们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于是把嘟嘟送进了东城区的一所公立学校。儿子碰上了一个宽松而有耐心的班主任,很幸运。一些家长不认同公立学校的教育方式,但是从我儿子的经历来看,我觉得还不错。


公立学校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孩子,老师给每一个孩子都投入比较多的关注,我认为是不现实的。老师也会在家长的微信群里,发一发这次考试班上90-95分多少人、95分以上多少人等等,我也不太反对这种做法,我觉得孩子应该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我儿子成绩中上,性格上属于不让人烦的孩子,他对别人是否关注他,不是很在乎。


我觉得家长群体的要求也很不一样,有的希望老师严格甚至严厉,有的认为越放松越好。这种分歧也使得一部分家长很难被满足,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他们都会有不认同的地方。所以家长们其实也需要不断反省自我,调整自己的心态。


美国的中产阶级现在也是比较纠结的,对于孩子的出路比较担心。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中产的职位逐步被替代,而未来社会的阶层固化很可能会更加严重。但是我现在反而不焦虑,因为社会发展太快了,杞人忧天没什么用。


我们读大学时曾经热门的一些专业,现在很不好找工作了。我作为家长现在认为正确的东西,怎么就能保证孩子长大了还正确呢?所以与其去追逐热门的东西,不如让孩子做有兴趣的事情。有兴趣的事情是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帮助的。


现在美国人开始强调grit,它是指一个人基于兴趣而产生的韧性,科学家研究发现,grit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比单纯的智商或情商都重要。


嘟嘟跟我说:“我以后要进美国职业联赛”。我心里清楚,以他作为亚洲人的身体条件,几无可能。可是他有这个梦想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哪怕他达不到目标,他也能体会到追逐梦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相信这种感觉会陪伴他一生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