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龙到底是什么?

2015年11月04日 新西兰华页



马卡龙(Macarons,又称作玛卡龙、杏仁小圆饼、少女的酥胸)是法国西边维埃纳省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它是一种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所做的法国甜点,通常在两块饼干之间夹有水果酱或奶油等内馅。


它的由来可追溯至19世纪的蛋白杏仁饼:这种甜食出炉后,以一个圆形平底的壳作基础,上面涂上调合蛋白,最后加上一个半球状的上壳,形成一个圆形小巧甜点,呈现出丰富的口感,这种点心也在法国东北地区偶尔可见。



“Macaron”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叫法,在汉语地区是以英语发音音译而来,较接近于“马卡龙”(台湾写作“瑪卡隆”),但这已脱离了法语发音方式,实际上的法语发音较接近“马卡红 [makaˈʁɔ̃]”。




马卡龙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修道院,当时有位名为Carmelie的修女为了替代荤食,而制作这种由杏仁粉的甜点,另外又称为修女的马卡龙,直到1533年才被带到法国。


二十世纪初期,巴黎的糕点师傅Pierre Hermé发明一种方法来呈现马卡龙,利用三明治夹法将甜美的稠膏状馅料夹于传统的两个盖子层,成为新的小圆饼,更由于香料和色素的使用、湿度控制,使得 马卡龙性质改良。相较于更早之前的小圆饼的甜、干、易碎的特性,新的圆饼具备外壳酥脆的口感,内部却湿润、柔软而略带黏性,改良后的马卡龙直径大约为 3.5-4厘米之间。而今更有马卡龙的专卖店,也富含各式各样的口味。




在烘焙师的口口相传中,有两样东西是因为失败率高而著称的:一个是戚风蛋糕,另一个就是马卡龙。如果说戚风是初学者的拦路虎,那么马卡龙就是很多烘焙进阶者的滑铁卢。马卡龙的材料非常简单,但要成功却并不容易,据说就连国际甜点大师也不能保证每一次都成功,是“越简单,越难做好”的又一绝佳例证。




马卡龙成功的标志,在于饼身的下缘会出现一层因为烘烤而产生的“裙边”。一般来说,如果做出的马卡龙外表光滑,无疤坑,泛着自然的光泽,并且出现了裙边,就可以认为是成功了。马卡龙的口感是外酥内软。它的外壳薄而且酥脆,但继续咬下去,会吃到其带有黏性的软软的内层,因此,马卡龙的原料虽然简单,口感却很丰富。虽然它很甜很甜,但却征服了不少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独特却充满内涵的迷人口感。




一般来说,烘焙马卡龙的主要材料是杏仁粉(进口杏仁粉,要求其颗粒较细)、纯糖粉、蛋白、细砂糖、杏仁、食用色膏(由于马卡龙的制作过程中都不能掺有水分,即使各种色彩缤纷的颜色也都是以食用色膏染色而成,不能拿水果榨成汁而染色等,这样马卡龙的口感就完全不是经典的感觉,所以考量到水分的问题,尽量选用膏状的色膏染色最恰当。)。




现在有许多烹饪书籍提供马卡龙的食谱。不过,道地的法式小圆饼繁复多变的颜色、款式、以及口味调配,至今深受饕客欢迎。虽然在法国城乡各地都能找到马卡龙,但在其他国家今日仅有极少的城市能够找到品质顶尖的马卡龙。总店位于巴黎、分店遍布世界各地的Ladurée自称是法式马卡龙的创始者。其他以马卡龙为特色的饼店包括巴黎老牌食品商店Dalloyau和Fauchon,以及新近出现的、在巴黎和东京皆有分店的PierreHermé。




品质顶级的马卡龙,各项材料、口味的协调、对比极为讲究,同时融合各种味觉,产生丰富的层次,在光线照射下亦会映出光泽。这种来自法国的甜点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和土生土长的法国人,制作小圆饼最出色的数家甜点店会出现排队购买的情况。如今有马卡龙已渐渐地成为有质感有地位的点心。






点击关注我关注我哟

定期推送新西兰本土文化 同城活动吃喝玩乐 资讯八卦商家优惠等诸多优质内容, 新西兰最接地气重服务的本地微信平台!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电话:+64-9-3570922 客服微信号:nz3570922


(長按圖片,可“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華頁資訊)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