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刑峻法、族群割裂:由田女士被害案产生的联想

2016年02月11日 新西兰毛传媒


作者:秘小胜

近期发生在奥克兰西区Te Atatu的华人老妇田存秀女士被虐杀一案震惊新西兰。网上请愿书签名迅速超过一万,要求严惩凶手。昨天,被告在奥克兰高院出庭,奥克兰几十名华人到法庭外抗议。


本案的确令人发指,嫌疑人 - 一名年仅19岁的青年对一名69岁的老妇人性侵并暴力杀害,第一次出庭时还在法庭上还污言秽语,难怪这一案子激起华社的愤怒。



不幸在家中遇害的田女士


新西兰没有死刑,被判无期徒刑的杀人犯通常坐十几年牢后会获得假释。新西兰此前曾有多次案例显示,获得假释的人会重新犯案。例如,犯下性侵女童的人,刑满释放以后再次犯下奸杀罪。 


在新西兰,一些法律看上去助长坏人的气焰。比如你回家发现有人入室盗窃,为了制止其逃跑将其打伤,你就触犯了刑事罪,因为你并没有执法权。


严刑峻法真能解决问题吗? 


在西方国家中,新西兰盗窃案发率不算低,但恶性杀人案却很少。据说,有时主人回家和盗贼撞个正着,贼还尴尬地笑笑,和主人说句Hello,然后放下财物离去。但如果犯下盗窃罪会被重罚,盗贼会不会杀人灭口?


新西兰人均持枪率名列世界前茅,但枪杀案非常低。如果新西兰可以像美国一样枪杀非法进入私宅的盗贼(新西兰有盗窃罪,但没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持械盗贼会不会先害命、再谋财?


青年因为盗窃入狱几年,错过了学习谋生手段的年华,出狱以后是否会继续盗窃或从事其他不良行为?


可见严刑峻法也是双刃剑,有些罪犯会被震慑,有些亡命徒则会变本加厉。

族群割裂的潜在危险


新西兰是一个种族关系和谐的社会,但是存在着族群割裂的潜在危险。


这一点可用发生在法国和比利时的阿拉伯人的情况来举例说明。


2005年,法国巴黎郊区发生阿拉伯裔青年群体骚乱,持续近半个月,近万辆汽车被烧毁,2800多人被捕入狱。但在邻国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阿拉伯裔移民却平静无事。


巴黎作为一个有600万人口的大都市,在郊区兴建了大量高密度、廉价住宅。最终这里沦为移民聚居的“贫民窟”,失业、犯罪问题严重。居住在此的阿拉伯裔青年,认为自己在法国出生,明明是法国人,却无法融入主流社会,有强烈的被抛弃感。因此,当两名青年在躲避警察追捕的过程中意外身亡,就成为阿拉伯裔青年骚乱的导火索。


布鲁塞尔仅有100余万人口,无需在郊区兴建高密度住宅,移民也相对“均匀”分布在市内各个街区。虽然阿拉伯裔移民在比利时也面临着收入低等问题,但地理位置上的分散,让他们很难“大规模聚众闹事”。而且,他们同当地民众有着较多的接触,隔离感不如法国严重。


奥克兰的人口同布鲁塞尔类似,但房价问题导致在一些“差区”,低收入移民和毛岛族裔居民越来越多。在个别中小学,白人学生为数极少。


学校是不同族群、不同阶层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互相了解的重要场所。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逆转,未来的奥克兰将面临族群割裂的潜在风险。


任何一个国家的犯罪问题,都有着深刻和复杂的社会根源。在美国,黑人犯罪率远远高于白人,这绝对是个社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高中毕业生不可以直接报读大学法律专业,法学院入学条件之一是报考人已经取得一个非法律专业的文科或理科学士学位,已经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和社会知识。

改善之处


在打击犯罪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新西兰确实还有很多可以改善之处。


在奥克兰的Manukau地区法庭上,一些因盗窃罪上庭的年轻人已经是四进宫、五进宫的熟客,目前的惩戒体制对他们几乎没有震慑作用。


据Howard League的统计,在2011年,新西兰监狱关押一名犯人的成本是每年9万纽币(新西兰最低的法定年薪还不足3.5万纽币)。如果不可以强迫犯人工作,那可否通过减刑来鼓励犯人在狱中学习技能并工作?如此也可以降低监狱运行成本,并帮助犯人出狱后就业。


(作者秘小胜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编辑微信号:e2020-news  

电邮:[email protected]

网站:www.nzmao.com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