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年在澳洲》 第二十八集 毕业设计

2016年05月19日 澳大利亚WHV


搭配音乐欣赏效果更佳哦!

第二十八集毕业设计

 

在澳洲着几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而学习强度最大的时刻,便是研究生毕业之前写毕业设计的时刻。这个毕业设计给了我不仅是知识,而是许多方面的锻炼,让我有许多的体会,我想在此总结一下。

 

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我的毕业设计方向并没有选择一个晦涩难懂的学术方向,而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项目来做,那个项目便是在录音棚实习。

 

这个项目包含着三个方面,第一呢是在学校的录音棚里实习并且拍摄一个记录片记录实习过程;第二呢是写一首曲子,用录音棚以及学校提供的各种设备给它制作出来,第三再是写一篇论文论述这件事情。

 

这三个方面看似简单,但是每件事情具体做起来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也拥有了许多珍贵的回忆。


一.录音棚实习于拍摄纪录片。

 

在定好这个方向后,我便向学校借了一个摄像机和一个三脚架,扛着设备跑去了录音棚。

但是当我到了录音棚第一天,便发现了问题。首先是录音棚的灯光不够亮,不论拍什么都需要额外的灯光补光,第二个问题就是学校借的摄像机很大很笨重,拿着那个摄像机根本没办法进行实习的工作,而且学校接设备都是有时间期限的,一般也就借一两周,所以对于我这个跨度时间很长的项目,设备成了我很头疼的问题。

 

天无绝人之路,当jeeft知道我遇到这个问题后主动向我提出他愿意借给我他的高清摄像dv,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于是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工作。

 

整个的实习过程让我经历了很多,也大开了眼界,正如我在第22集中讲的那样:

 

“在那里实习的第一份工作是清理设备。由于录音棚刚建设完成,大量新采购的设备还没有清点,所以我的工作就是清点这些设备并分类。这是我大开眼界的一次机会。我拿着一个本子将我清点的设备一一记录,包括它们的功能,型号,品牌一一记录在案。

 

在之后的实习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包括学会了焊接各种录音设备,修理麦克风,给两个独立乐队和3个独立音乐人录音,参与了一个滚石乐队录音师上的大师课,结识了许多朋友并且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虽然每一个故事不都完全记得了,但是其中有着许多难忘的瞬间,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有一个同学叫Mike baber,虽然是同学,但是他都50多岁了,本着对音乐的执着,除了他带领着他的小乐队四处奔波,他还来到这所大学成为了我的研究生同学并且请我为他们录音。

 

我的室友,那个大胡子男生是个鼓手,他们乐队想要录音也请我帮忙。我带他们去了录音室,他们从来都没有进过这么高级的录音棚,纷纷坐在录音师的位子上装模作样的拍照。

 

一个朋友的孩子,是一个天才大提琴手,我为他录制了专辑,如今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开办了多场专场音乐会。

 

大师课上,我第一次见识了如何反接音箱线路用来当麦克风用,几天的课程结束后,我亲眼见识了如何将一个乐队的多个部分放在被录音墙分割成小方块里同步录音,最后制作成专辑。然后在课的结尾那位录音师说:我在滚石的录音棚里混了20多年,其实真正干活的时间也不过5-6年,而其他的时间也只是晃来晃去,这就是生活。”

 
二.音乐制作

 

在实习期间,我写了一首爵士乐曲,自以为很得意,但是当我想把它制作出来的时候却

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我曲子中有用到钢琴,架子鼓,萨克斯,等等的乐器。我希望将音乐制作的高水平一些,所以大多数的乐器不能用midi凑合,需要实录,那么在澳洲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找到一些高水平的乐手便成了问题。虽然我身处在音乐学院里,但是我的项目是没有经费的,基本都是靠朋友帮忙。

 

以钢琴录音为例,我找过曾经吉他老师的作曲系同学帮着弹,但是由于远在国内,交流不便,而且他工作缠身,也不好为难他。然后又找到了我室友,那个美日混血姑娘。她表示很乐意,但是她说她的水平并不很好,所以没有录成,而给我介绍了一个她的朋友,是一个ABCAustralia born chinese)。那个男生刚来给我录音的时候牛气冲天,热热手,拿肖邦巴赫的大曲子溜溜的耍了一遍。但是当我给他谱子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我的曲子爵士味比较浓,和旋旋律都和古典音乐很不同,他弹得磕磕绊绊,自己都自惭形秽起来。没什么可埋怨的,我是请人家来帮忙,帮不好也不能说什么,叹口气,继续找。

 

当我陷入困境的时候,老天又来帮助我了。

一天我和jeeft在布里斯班街道上闲逛,当逛到澳洲纪念品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材很好长相也甜美。我俩不禁就讨论起她来。

 

Jeeft:你说她是中国人吗?

 

我:不知道啊,别这么明显盯着她看行吗?

 

Jeeft:应该没这么巧吧,亚裔姑娘吧?

 

我:你单身太久了吧,怎么?想去聊聊?

 

正当我们说着她,谁知她大大方方的向我们走过来:R U Chinese?是中国人吗?

 

我俩都乐了,然后我们三个愉快的交谈着。得知她也是北京人,居然还遇到老乡了。传媒大学毕业,在昆士兰大学读研究生。Jeeft一直感叹说她和我太有缘分了。她得知我们是学音乐的也羡慕不已。说她从小就弹钢琴,但是觉得长大了为了好就业,居然研究生出来读了经济类的专业。然后我们对她说,我们音乐学院可以随时过来玩,她也很愉快的答应了。

 

之后我约她来给我弹钢琴录音,她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来弹的时候,熟悉了两遍便能流利的弹出来了,果然有点实力。本来预计一天的工作,居然两个小时不到就弄完了。然后她说她平时爱唱歌,于是我又给她录了两首歌。

 

后来虽然学习很忙,我们还是保持有联系,偶尔她来找我和jeeft玩,直到有一天,jeeft告诉我说她向他表白了。这个胖子兄弟对付姑娘果然有两手,但是当然直到日后回国,他俩也并没能在一起。


钢琴的事情解决了,然后就是鼓的问题。

 

室友的男朋友也就是那个大胡子兄弟是个摇滚乐队的鼓手,我给他听过了我音乐的小样,他说愿意试一试,但是他只有摇滚乐用的鼓棒,却没有爵士乐用的鼓刷,于是我去买了一对送给了他作为酬劳。他将我的音乐考入MP3里,听了几天,自己拿着板凳练习了一段时间,然后被我带进了录音棚。圆满的为我录完音后他提出一个请求。因为见识了学校高级的录音棚,他希望能带他的乐队也进去录个音。我欣然答应,因为每次录音也是对我的一个锻炼。

 

在带他们到录音棚的时候,一群年轻人甚是兴奋,纷纷坐到了录音师的位置,装模作样的拍照,充满敬畏的抚摸着调音台和各种设备,就像我第一次去录音棚一样。

 

录完音后他们对我十分感激,因为对于一个业余的乐队,能够免费来到一个如此专业的录音棚录音,对他们也是一次十分难忘的经历。

 

当我大致完成了音乐的制作之时,我的导师Andybrader帮我找到了他的一个好朋友,是一名优秀的萨克斯乐手,也是一名音乐学院的老师。他听过我的音乐后立即拿起了萨克斯,即兴演奏了许多段出彩的旋律,日后我将所有素材混在一起时,他的萨克斯为我的音乐增色了许多。我打心底感谢他们的帮助。


三.论文

 

从小自认为英语还不错,经常用口语给人当翻译,当过字幕组,论文也写了不少,在澳

洲也呆了这么久,但是用英文写毕业设计难度还不是在一个重量级的。不但这篇毕业设计需要写的文字量巨大,而且要求的专业性与深度也是我从没写过的。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真正开始写的时候还是让我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这篇文章陆陆续续写了近两个月,修改超过了10稿,经历了一次推翻,还有两次改过去又改回来。电脑里论文保存了许多个版本,尤其在后面修改过程中就是不断的整合的过程。

 

我早知道我的文笔不够好,所以找了许多人帮忙,比如:学校有为非英语国家学生提供的英语语法帮助服务部。但是每次辅导都需要提前一周预约,所以基本上我每次去都接着预约下一周的辅导。每一次给我辅导的老师都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每次都需要花十多分钟跟她讲一下我的论文的情况并且要等她大概先看下我的文章。可恨的是每次的辅导时间按规定只有一个小时,这样一来,真正能辅导的时间也就半个多小时。有时能碰到耐心的老师,能多辅导一会儿,但是最多就算两个小时,也不过才帮我修改了一两个段落。

 

我知道这样不行,所以还找到了一个白人,他叫WatersonGrant,是一位叫芳芳阿姨的老公。而这位芳芳阿姨是我母亲曾经的战友。这位叔叔有着传奇的经历,曾经是位音乐家,因为继承了家产而学习了管理,工科双本科成为了企业家,现在又在大学当上了老师。他很是热心,来帮我批改论文。

 

他说现在的教育都太商业化了,都是骗钱的,说我的论文不够学术专业,就算把我的实习作为一个小小项目来说,这个项目从规划到落实,最后撰写的也很不严谨。于是他花了两个下午,当我面一一指导,然后还在后面几天帮我用红色在word上标注上各种修改,对于这种认真程度,我十分感激,而且他提出的修改方向都很有道理。

 

当我修改得以为差不多的时候,我的导师Andy看过发现和原来的设定有很大出入,很是不满,因为他觉得如果按照他的设定,我能够很顺利的通过并且毕业,但是照他这么改,方向上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他让我再修改回去,与此同时,同样很认真的为我修改。有一次凌晨5点他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又修改了一些地方,让我加上。我还在睡眼惺忪,而他为了我的论文通宵熬夜,让我觉得能遇上这种导师也是我的福分。

 

到此还没完,为了让我的文章万无一失,我还去向我们的院长求助。他是格莱美奖制作人,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金唱片奖,但是他丝毫没有架子,非常欢迎我来向他求教。他总是慢慢悠悠一字一句的为我改论文,我还清楚的记得他为我改语法上的错误,他说:“你这样说语法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我们平时不会这么讲,一般文章中学术一点会那么说,你这么说有点像英国老头的说法,或是爱尔兰人可能会这么说吧,呵呵。”他时常说的令我瞠目结舌,我觉得我能把英文说明白就不错了,还能分清这些,而他却对我如同其他学生一样一视同仁,觉得我们应该都能达到一样的水平才对。

 

我成了他办公室的常客,每次弄到下午很晚,然后看到他胖胖的老婆开着个三厢的丰田旧车来接他回家吃饭。

 

有一次他对我说:“教完你们几个我可能就不在这儿干了,那个女的,咱们学院管新生的,不知怎么跑到我头上了,实在不爽,也不知道是和谁睡了,咱们接着说论文。”

 

这话又说得我大跌眼镜,然后我直想捂嘴笑,怎么说文章说着一半来这么一句,也可见他是个性格直爽口无遮拦的艺术家吧。

 

我当时的女朋友irene对我的论文也有很大帮助。她虽然口语没有我能说,但是其实她的英文水平比我高很多。有一次我看她的文章写的内容和我的论文有关,尤其是关于大的音乐市场的论述,说得很要而且语言也很精辟,让我印象很深刻。我在这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然后放到了论文中,导师看到了直接说这段不错,移到前面去!


四.最后

 

经历了将近两个月10个人的帮助,修改了十多稿,我的文章终于完成了,当然,最后交稿的时间也快临近了,下面就是最终的整理工作了,我要将我的纪录片视频剪辑好,然后加上包装片头片尾片花,然后还要打上字幕,刻录成DVD;此外还要将我的音乐制成CD;我的文章也存到一张盘里,然后将文章打印出来,附上谱子,等等等等。

 

我找到了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我十分铁的一个朋友,他是做导演的,我拜托他帮我把片子剪辑制作出来。由于他是在国内,我特意买了一个移动硬盘,然后将我拍摄的海量素材拷贝进去,然后寄回了中国。他专门找了一个影棚,并且找到一个做剪辑的朋友帮我剪了整整两个通宵,然后修改尺寸,调色,加字幕,最后将成片从网上给我发了回来。那时网络还是很慢的,所以光接收成片就又花了一天一夜。

 

还有两天就要交稿了,我那时几乎天天泡在学校机房里,一个人控制着很多台电脑,一个卡住了就换另一个,苹果pc机器都霸占着好几台,短时间内学会了两个视频剪辑软件和两个刻盘软件。

 

连续奋战了43个小时后,在交稿日期的那天清晨,我瘫坐在机房的椅子上,看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来,屋子里空空荡荡,只有我和满桌子的材料。我长出一口气:完成啦!

 

我看着文章的最后,附上的预算与花销表格,分工时间表;然后看着记录片末尾的一串人名字幕,感觉真的像完成了一个工程一样,而这个工程的领导者就是我。

 

出门深深吸了一口气,阳光照在我身上格外暖和,我去了一个咖啡厅,喝了一杯咖啡,然后从容的交了我的毕业设计。

 

如今我还能记得当时的感受:当时感觉一点也不困了,虽然很疲惫,但是觉得还意犹未尽。在最终完成的那一刻忽然同时感觉到了成就感与失落感。觉得终于费劲心力完成了我的学业,但是也意识到,我的美好的学生时代终将画上句号了,感觉我的人生将进入下一个阶段了。这种感觉大学毕业时并没有如此深切,可能当时更多的感觉是迷茫。而现在我的感觉是对学生时代美好的不舍,但同时又感觉充满了力量,觉得终于有能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伴着对过去的不舍和未来的憧憬,我回到了住处,一连睡了十几个小时。

 

在梦里,我梦见了回国,梦见了未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