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择校:六维度考量,尽早确认申请名单

2016年05月23日 美国留学选校中心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零零后出国党

今天听了一位拿到心仪offer的高三普高学生风趣地谈他的择校经:第一选与自己实力大致匹配的学校,第二找出自己大致想学的专业非常强的学校,第三没有想学的专业就找数学强的学校,第四找出排名较为分散的高中低,第五到学校官网看GPA政策,给分太低的不去

这可是非常接地气的思路清晰的择校!顺便说一句,中国学生的“数学”那真的是万用胶,百搭,但如果你以为就此可以上美国优秀大学的数学专业,要做好心理准备哦,大学数学系可不是高中数学A就能搞定的!那里不仅是全美的数学牛娃,还有全世界的印度俄罗斯东欧韩国各种数学牛娃出没哦。


那么其他的出国党,是怎么选择学校的呢?我给大家总结了六词诀,偏好、条件、经济、专业、文化、荣誉。


个人偏好包括学校类型(全国大学、全国文理学院、地区大学、地区文理学院),学校大小(大中小还是超大),学校位置(城市、郊区、城镇还是农村),以及学校地域(南方北方沿海内陆哪个州)。


成绩条件包括中学GPA平均绩点,英语标化考试成绩包括TOEFL、SAT、SAT2和AP,荣誉课、AP课或者IB等能够加分的科目,以及自己对应的学校录取难度(录取率低为高选择性,录取率高为低选择性)。


经济能力也就是学费。一个私立学校的学费最高可以能达到六万左右,还要加上生活费和住宿费书费等可能会超过七万,这可能是一所公立大学的许多倍。当然,有些学费高的学校可能资金也比较充足,有较大的机会申请获得奖学金。


专业方向是申请的时候申报的专业志愿。美国的大学遵循通识教育理念,大部分的学生都要在大三的时候才正式进入自己的专业科系,在此之前要修完文理通识的基础学分和自己目标方向的基础学分,学校鼓励跨院系地选修课程而且会有明确要求。所以,进了大学以后改变主意转换专业也是比较正常的,只要能够满足目标系的学分要求就行。绝大部分的工程学院都对本科生招生,绝大部份的法学院都不招本科生,商学院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向本科生招生。


文化倾向是比较微妙的匹配,也是国际学生经常忽略的。如果这所学校学生老师比率较高而小班率低,但你需要小班才能专注学习,那么你们就是不匹配。亚裔学生数量,国际学生数量,男女比例等等都是文化倾向的一部分,申请前要调查清楚。学校官网上也会阐述学校的精神,很多学校都是有校训的。崇尚社区服务的学校,那么你申请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地分享你相关的课外活动经历。(此处请微信回复017阅读:比尔盖茨是怎么申上哈佛的?)打个比方,新东方的校训是,“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那么你要是申请这个学校的材料,肯定要从各个方面来体现你怎么在逆境中成长和卓越的。


最后就是特长和荣誉了。如今的留美路,跟高考一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今年大陆申请者中只有两个哈佛offer。那么要获得名校尤其是前八的录取,只有成绩恐怕是不够的,需要成绩之外的外界对你的能力的认可认证。


择校的主要决策还是应该参考孩子的意愿。作为家长,可能你肚里的盘算是把孩子关到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部乡下淳朴的超小型文理学院,这样环境单纯治安也好,好比再读一个更加高大上的高中。可是,你这么想真的有用吗?孩子的人生,还是要交给他们自己来判断和选择,哪怕选的不好也是自己做的决定,那么下一次就可以更明智一些。成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再补充一点关于专业。有很多家长问我同一个问题,尤其是申请工程和商学院竞争比较激烈的,“我应该优先学校还是优先专业?”我基本上都回答:建议平衡,但是优先学校。毕竟我们的孩子是本科生,所谓的专业排名,其实是教授学术能力排名,那么要相信,凡是一个可以颁发硕士博士学位的大学,专业排名哪怕差学校排名一点点,但其师资力量也足以教育你的本科生孩子了。在一所综合素质高资源丰富的学校,你的孩子能享受到纯正的美国式的通识教育,而不只是传统中国大学教育那样,只有自己专业的那些知识那些老师,这样将来的路可以走得更远。


最后,建议大家10年级也就是高一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初选的学校。11年级可以精选,这一年的假期要用来探校,最终在12年级开学前确定最终申请名单。

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获得智能初选学校报告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免费选校

感谢您欢迎您关注 “零零后出国党”

每天为您分享原创的留学、教育和生涯规划信息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公众号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