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多人被骗!新西兰华人朋友圈骗局,你中过几个?

2016年05月24日 新西兰天维网




如果说微信是QQ的翻版,恐怕张小龙第一个站起来表示不服。但从用户的角度看,今日微信所提供的全部功能,QQ在若干年前就已经都实现了,唯一不同的区别是从电脑转换到了手机。不变的很多,群聊、视频、朋友圈 (QQ空间)…… 以及,不少的骗子。
注:张小龙,腾讯副总裁、微信创始人


近日不断有网友反映,称骗子已经开始入侵新西兰的微信群及朋友圈了。天维菌与一位已经受骗的杨先生取得了联系,在听了杨先生的叙述后,天维菌对这种诈骗形式有了大概的了解。

代充话费,骗骗骗!

上月初,汉密尔顿的杨先生在微信群里看到,群友发的代充值话费服务,折扣竟能高达6折。“当时以为就像是国内电信运营商经常搞的那种促销做活动,或者是员工内部价什么的,也没起疑心,并且有不少人都充了话费。”杨先生说。


看到不少人都充了话费,杨先生也以6折价格花72纽币,充了120元的话费。充值过后,手机显示充值成功,于是没再多在意这件事。


但过了几天后,杨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的话费没有了,自己还上了运营商的黑名


打电话向运营商询问后,杨先生得知,竟然是他的手机有被盗信用卡消费记录导致的。虽然,一番沟通后手机恢复正常使用,但他心里开始打了个问号。



在与之前替杨先生充话费的女生沟通后,他发现,原来不单是自己,很多人都出现了这个情况。


帮杨先生充话费的女生表示,不想接受天维菌采访,而杨先生也表示,这个女生很可能也是“好心办坏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骗子的帮凶


记者随后向Spark、Vodafone等运营商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得到的答复都是并没有这样折扣的活动


但工作人员表示,这种现象的确会出现,防止账号上黑名单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千万要提高警惕。


已到账的话费,为什么飞了?

那么,骗子究竟如何得手的呢?又有什么本事让你当时显示充值成功,过后却又出事?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信用卡诈骗手法。




首先,骗子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用卡持有者的卡信息 (可能是持卡人丢卡、也可能是卡信息在网上泄露等等)。

然后,骗子在网络上宣称自己可以代充话费,收取客户的钱后,用非法获取的信用卡为客户充值。


由于信用卡持有者通常不会立刻发现自己的卡被盗刷,因此,骗子往往会有充足的时间行骗。而当信用卡持有者发现被盗刷后通常会立刻申诉,杨先生所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被申诉后,由于有了盗刷他人信用卡充值的缴费记录,杨先生自然就上了运营商的黑名单。

朋友圈骗局,还有更多……

天维菌发现,其实“充话费诈骗”只是朋友圈诈骗案的冰山一角。


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还有“卖电影票”等诈骗行为......


在朋友圈,突然出现了10纽币1张卖电影票的事。刚开始,很多人买但没有真的立刻去看。后来,有用户发现自己被盗刷信用卡后进行申诉。那些拿着买好的票去电影院的人被告知,手中的票不合法,电影不能看了。


人们这才大梦初醒,诈骗只是换了个形式。
据网友反应
已有不少人因卖电影票被封号

同时,不仅仅在新西兰,隔壁澳洲的华人圈子里也有类似情况出现


与新西兰诈骗案的原理相同,细节略有出入。澳洲采用的也是“票圈作案”,为网友代购机票、电影票等等。



澳洲公号“每日墨尔本”
曝光票圈欺诈事件 


在整个行骗过程中,骗子始终是“空手套白狼”的获利者,如果持卡人没有发现,这个损失就由持卡人承担;持卡人一旦发现了,损失就由找骗子代充的客户承担。

由于作案工具只需要微信,骗子甚至根本不需要在新西兰、澳洲等境内作案,有人大胆推论,可能是在国内。

贪小便宜,上当是我们的错吗?

案子虽然破了,但网友因为“贪小便宜”而上当损失的钱,却也找不回来了。


在此,天维菌不得不和大家强调两点:


【一
谨慎使用信用卡,网上消费用卡过于方便,一旦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二】

千万别贪小便宜,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金融骗术无论高超还是低劣,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受害者贪小便宜的心理。



你信或不信,骗子就在那里等你

从年初的“音响骗子☜点击复习这个一次骗取千元纽币的骗局 到现在的朋友圈诈骗,尽管骗子层出不穷,还是有许多人不愿意相信。


在天维论坛中的揭穿骗子的帖子里,不少人留言表示,不信这是一场骗局,给出的论据是这样的▼


“我电影看都看了,能怎么样呢?”
电话费都已经到账了呀,还会有假?”
“我都用了一个月了,感觉挺好的”
"买过两次了,感觉挺好,电影票立刻看了,话费充值一次别太多也没什么风险。吃不了什么大亏吧?"

这些网友的心态很单纯——侥幸心理。觉得这依旧停留在“小事”的阶段,而没看出背后的隐喻:朋友圈诈骗案越来越多,今日的微信已经慢慢发展成为过去的QQ。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不管是微信还是OQ,软件发展之初都是通过陌生人建立弱联系。在初期建立弱联系的阶段,金融诈骗的风险很小;一旦用户群达到一定数量级,这类软件就开始变成熟人间沟通的必备工具,沟通变成了强联系。

这个时候,朋友圈和群聊 (在QQ上叫“QQ空间”和“QQ群”) 就代替“摇一摇”成为首要需求,而由于“强联系”天然带有熟人之间的信任属性,网络诈骗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QQ上遇过这样的情况:N年不联系的QQ好友突然问你一句“在么”,基本上,下一句就是“帮我充个话费,回头给你钱”。让你不得不感叹骗子的智商感人,何苦呢。


现在,会上这种当的网友应该也不多了,但细想一下,如今微信上的各种骗术,跟QQ时代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今天,微信已然是“强联系通讯工具”,你的潜意识里,对微信好友附加了一个信任属性,但是,那么多的微信群,你真的每一个人都认识,都能信吗


马化腾曾说,微信救了腾讯。因为每一代社交软件都有自己的寿命。


下一代社交平台是什么现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成功的下一代平台,必然遵循从“弱联系”到“强联系”发展进程,到时候,骗子依然会在新的平台里向你招手:


“亲,帮我充个话费好吗?”

来源:新西兰天维网


合作/推广请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