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只判10年:新西兰青少年犯罪是社会治安的软肋

2016年05月25日 走进新西兰


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困扰着很多国家,新西兰尤其严重。入室盗窃、抢劫、强奸、斗殴、甚至杀人,做出这些耸人听闻罪行的罪犯很多都不到20岁,甚至只有1213岁。

 

今年3月,中国留学生频频遇袭,警方抓获的10名犯罪嫌疑人中5人未成年,最小的只有12岁。可是犯罪过程中,他们甚至比成年人更加暴力、更加残忍。

 

尽管不断有人呼吁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但收效甚微,问题愈演愈烈。为什么新西兰频发青少年犯罪?小编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是法律松懈;二是家庭问题。

 



法律松懈

 

新西兰法律松懈是包括华裔在内的新西兰民众一大槽点。改变立法是一个长期过程,但真的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时候。

 

昨天,2014年发生的一桩奥克兰旅馆杀人案宣判。涉案的两名嫌疑人犯罪时分别16岁、17岁,他们被控抢劫杀害了一个54岁的男人。因为情节比较恶劣,法官判了他们终身监禁,但只有前10年不得保释。也就是说,他们实际需要呆在监狱的时间,只有10年。

 

在华社和留学生群体中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现行法律“特殊关照”原住民毛利人、周边太平岛岛国居民和未成年人,而毛利或岛民未成年人是盗窃、抢劫犯罪率突出的群体。

 

对此,奥克兰刑事律师艾尔弗雷德·钟的回答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确实会轻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组织会为触犯法律的未成年人脱责;青少年法庭往往不会重判,袭击、抢劫和伤人最终的惩罚不过是社区劳动。

 

如是,即使在罪案高发地安装再多的摄像头和路灯,在零成本或几可忽略的代价面前,犯罪分子恐怕不屑一顾。同时,执法一线的警方也不免消极怠工,抓住的坏人得不到惩罚,还不如去抓超速,同时告诉受害者“晚上不要出门啊”。

 



家庭问题

 

之前一宗案件中,一名14岁的少年在抢劫奥克兰一家小商店时刺死印度裔店主,调查发现,案犯的父亲服刑,母亲吸毒,他本人辍学。

 

面对这样破碎家庭的孩子,社会的救助体系在哪里?如果这些犯罪的少年不能承担法律责任,至少,要追究家长的责任。而现实是,不少家庭破碎的孩子辍学、流浪,进而犯罪。

 

警方记录显示,新西兰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犯罪者年仅3岁。近年,一名3岁的小男孩因在商店行窃而被警方警告。2009年,也有一名3岁的小女孩因故意破坏罪而受到警方警告。3岁的孩子!如果不是模仿大人,怎么会有这些违法行为?家庭不仅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反而给了这些孩子毁灭性的“榜样”。

 

酗酒、老虎机、吸毒,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社会劳动、学校教育、青少年援助机构其实都可以给他们帮助,降低他们的犯罪率。

 

但从本质上来说,家人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和家长有温暖稳定且良好的关系,那么他们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如果家长在孩子出现酗酒、吸毒等问题之前就发现并帮助他们,他们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来到新西兰有很多原因,但首要的原因是我们认为这里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为了让新西兰居民最基本的人身安全的得到保障,青少年犯罪必须被遏制。不仅要完善法律,更要建立专门的青少年管理、辅导和惩戒机构,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营造一个使青少年积极向上、热爱知识,有社会公德、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大环境。


走进新西兰编制 转载请标明出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