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交官吴建民成舆论焦点,爱国卖国争论不息...他让哪些人怀恨在心?

2016年06月21日 澳洲新闻


中国前外交官吴建民周六(6月18日)车祸身亡的消息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除了关于汽车安全带重要性的讨论外,大多是吴建民生前参与过的外交和政治争论的延续。吴建民是以主张“韬光养晦”,反对对外强硬而闻名的公众人物。




借吴建民车祸强调汽车安全带重要性的文章一般都来自汽车相关网站。在一个汽车网站的文章说: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发前吴建民坐在后座,但未系安全带,头部、颈部撞击前排座椅而遇难;两位前排的乘客因为系了安全带全部幸免于难。


虽然法律规定乘车要系安全带,但是乘车疏于系安全带仍然是中国国内道路安全的主要陋习之一。报道说,国内大多数乘客,甚至许多司机都不系安全带。中国市场上还有安全带插销这类产品,目的是欺骗行车电脑。


争论依旧


不过具有现实意义的行车安全似乎并没有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吴建民车祸身亡引发的讨论绝大部分仍然是关于政治路线和主张,是吴建民生前卷入到辩论的延续。


事发后一家主要的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的报道标题是“与民粹,极端民族主义战斗到最后——吴建民不幸车祸去世”。在读者看到“民粹”,“极端民族主义”的字样后,马上就能看到排在相关报道中被排到首位的报道:“揭秘吴建民激辩罗援的内幕和全过程”。




车祸发生第二天,北京就举行了吴建民外交遗产讨论会。会上有社科院学者说“吴大使身后的影响可能比生前更大。”退休的国际问题学者资中筠女士在评价吴建民时说:“在某些情况下,主张和平比主张战争更需要勇气和英雄气概。”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新京报》在第二天也发表题为“纪念吴建民,警惕‘民粹外交’”社论。评论认为,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富裕起来后,国家外交也发生了变化,即为经济服务,在国际上广交朋友,战争已经过时……


《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题为“悼吴建民:中国外交界的明智之声”的文章。文章通过英国中国问题学者凯瑞·布朗说,吴建民是中国“最温和且经验丰富的资深外交政策思想家之一”,“是中国少有的愿听异见的官员”。


敢说真话的资深外交官,吴建民先生,最后留在《对话》的视频,令人怀念让人受益




上纲上线


吴建民曾经的辩论对手,被誉为军中“鹰派”代表人物的罗援和被指为民族主义代言的《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事发后都表示震惊和哀悼。胡锡进还说:“吴大使与我有过论争,然而我相信,多元观点并存是中国社会最宝贵的正元素之一。”


有意思的是,一些持反对吴建民观点立场的网站在发表吴建民车祸消息时也表达了“虽然不同意逝者的观点,但中国需要不同声音”的看法,似乎没有拿这起车祸做文章。不过,这类报道往往会援引大量吴建民生前引起争议的言论,然后打开评论供读者批判。


以发表强硬言论而著称的退役军官戴旭似乎不同意给吴建民“外交家”的称号,他说“外交人员能被公众认可为“家”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这个人为国、为民做了什么值得称道的事”。


吴建民逝世引发的争论也引起一些人反感。有评论说,抛开争论的是非不说,动辄进行人身攻击,给对手上纲上线的做法令人担忧。有人把罗援激辩吴建民说成是当代的岳飞秦桧之争,一些主张强硬的人被贴上“民粹主义”和“战争贩子”的标签。




评论
他让哪些人怀恨在心?


对于吴建民的去世,哀悼惋惜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形成两派截然对立的立场。


一时间,关于吴建民去世的原因也众说纷纭,因为一个熟练的司机,在高等级公路,发生单方向交通事故,并且撞在花栏上,车子没有侧翻,吴建民和去世教授坐中间位置,前后乘员都只是受伤。似乎有些匪夷所思。


当然,这是凭直觉,具体事故原因还得等结果出来。


吴建民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著名的外交家,也是当下网络媒体上活跃的国际问题专家。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鸽派,所以他的一些观点受到很多批判和谩骂。甚至骂他是软骨头,是民族的败类。



年轻时的吴建民(左一)


吴建民主张,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世界应该建立命运共同体。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只会给世界带来灾难;在中国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改革开放;中国应该珍惜现在的高速发展机遇,这得益于现在的相对和平国际环境;当今世界,战争只会带来祸患,不会带来有价值的利益;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机遇期。


就目前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对中国发动战争,反而是国内有些人大事宣扬鼓噪。


当今世界,谁发动战争谁就倒霉。


吴建民去世后引发网上尖锐对立的评论。其中不乏诅咒、谩骂和幸灾乐祸。


先撇开个人观点的分歧,单就对一个人去世后所应该抱持的心态,有些人就缺乏人类最起码的良知和人性。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两类人群的个人素质上的差异。


看到一些人的评价,让人心寒。吴大使是个理性的外交家,难道每天喊打喊杀才是爱国吗?  就像台湾的那些台独分子,天天喊台独,等到服兵役,个个逃避。             


这里有个疑问,吴建民为什么会被骂成“卖国贼”?


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不但是本民族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这不只是吴建民的观点,这是二战后世界的普遍共识,因为希特勒德国就是民粹主义的畸形怪胎。


我们这个社会,对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应该扶持培养,还是应该清除?


网上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过去我们积弱积贫受人欺负,现在我们强大了,我们要报仇。尤其是对曾经侵略过我们的敌人。


当今世界,谁主动发动战争谁就会被碰的头破血流,这也不仅仅是吴建民的观点,而是事实。从伊拉克战争到阿富汗战争,无一不是血淋淋的事实。


吴建民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在重大国际分歧处理上,主张各争议方求同存异,逐步建立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被有些人骂成“卖国贼”。



吴建民(左一)


也许不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对于吴建民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就让历史去验证吧。


中国少了一个吴建民也许不会出大事,但是如果中国忽视吴建民的观点,会不会出大事?不得而知。


但是,不管你是何种观点,此时对吴建民进行人身攻击,有失人类良知和尊严。




邱震海
究竟是谁“杀死”了吴建民?


(文/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


究竟是谁“杀死”了吴建民?这听上去似乎耸人听闻,但其实值得思索。“杀死”吴建民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很多,其中很多因素并未引起我们的重视。


6月18日早上,吴建民大使遭遇车祸不幸离世。这两天,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网友们都表达了对吴大使的怀念和深切的悼念。




吴大使的突然离世让人感到无比悲伤,而我们今天所谈论的话题:究竟是谁“杀死”了吴建民?很多网友会认为我有阴谋论的观点,也有人会认为我是故弄玄虚,其实,我今天要讨论的实质是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吴大使突然的离世?


事故里的隐患


无论从每个人的习惯、每个单位的规章制度,还是从民航航班延误的事件,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国家与民族是由每一个人所组成的,并且其中的精英阶层都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在目前的商业活动和商业旅行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我认为吴大使突然以这种方式离世,其实它的背后存在着很多安全上的隐忧。


首先是交通事故,据公安机关的调查,初步显示是单向交通事故。也就是意味着没有发生撞车事件。单向交通事故显然是由司机造成的,司机是无意杀死吴建民的观点也已经达成了网友的共识。因为在清晨四点,司机可能是疲劳驾驶,再加上雨天路滑,所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突然发生了这次车祸悲剧,那么事故里面有哪些隐患呢?




事件的来龙去脉


现在来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吴大使的飞机本来是晚上起飞的,大概十二点之前抵达武汉,结果航班延误了两三个小时,凌晨三点多才抵达武汉,而司机显然已经在机场等候多时,而根据一般的公司或者单位的日常的运作情况来看,这位司机显然已经从白天工作到晚上,已经工作了至少是二十个小时,所以对于长期处于疲劳驾驶的司机来说,这显然已经完全超出他的驾驶能力负荷范围,于是便造成了这次车祸悲剧。


吸取惨痛教训


所以经过这次事件,各个单位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惨痛教训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都要把持安全驾驶放在首位。


其次从当各个单位到中国民航,我们必须要说中国飞机的误点,这不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全民痛恨的问题。


那天晚上,吴大使所做的飞机可能是遇上武汉的暴雨,而导致航班的延误。如果在雷暴天气的情况下航班延误是情有可原。但是目前中国大陆的飞机被延误绝大部分情况并不是由于雷暴天气。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有很多人的时间成本被浪费在了飞机误点上,那天如果不是由于雷暴天气,而纯粹是由于飞机误点,那么这里面的联动关系就非常明显。由于飞机误点,导致司机在机场多等了几个小时,然后疲劳驾驶导致车祸发生。虽然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并不能完全推理成功,但是我认为逻辑关系本身是存在的。所以,中国航空延误的问题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第三就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习惯。吴大使这次乘坐的是商务七座车,由于坐在第二排的乘客素来没有系安全带的习惯,所以此次就导致第一排和第三排的人员受了伤,但是没有生命危险,唯独在第二排的人员不幸遇难。所以从个人的安全习惯上来说也是值得大家警惕的。


(三米责编)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电话:(02)9262 7900
微信:ACNW-COM
地址:Suite 61 Level 6, 650 George St, Sydney, NSW 2000
官网:acnw.com.au or 118.com.au
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