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呐!我的孩子上了一所没有教材,没有课堂的幼儿园,结果竟是这样?!

2016年11月27日 逸居新西兰



最近朋友圈好多都在高谈阔论地对比中国和新西兰教育的不同,有些是很有道理的大道理,有些则不知所云。



放下听不太明白的教育理念,丢开看不到结果的教育体系,今天我想把女儿自到新西兰以来的变化摆出来大家看一下。至于所谓的教育理念,教学体系,甚至是教育的本质问题,大家对号入座吧。


玩乐


刚刚到新西兰的时候,我们住在一个Airbnb的家庭里面。原本以为从小见惯了金发碧眼大鼻子的洋人的Norah会适应,但却没想到她一直躲在我们的身后,不愿意接近或者简单地打个招呼。



好吧,女孩子害羞一点也是正常的。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直接受传统中国教育的Norah,完全展示了“好孩子”的一面。


首先,玩滑梯的时候她总是躲在一个角落里,等待所有小朋友都走开后才肯慢慢走过去。



问她为什么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滑的时候,她说她要排好队,让别的小朋友先滑。


从那一刻起,我觉得我们从小对她的管教是错误的,她应该懂得平衡权利和礼貌之间的关系


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不断地鼓励后,她终于能够和别的小朋友一起跑跑跳跳了。


那么,上学吧,一个似乎大家都逃不过的命运。



走访了几个幼儿园后,终于找到一个从硬件到软件都还不错的幼儿园。


当然,作为传统的中国家长,我们问了很多问题,其中必然包括:


你们都学什么?

用什么教材?

几点午睡?


答案依次是:


我们什么都不学,

没有教材,

孩子自己决定是否午睡!


好吧,散养型体制,我喜欢!



下一个问题:她不会英文怎么办?我们要怎么教她英文?看英文动画片可以吗?


答案依次是:


她会找到一种方式交到好朋友,语言不是障碍;

你们不要教她英文,中文才是你们应该教的;

回家看看光头强什么的挺好。



天啊,整个学校的专业形象俱毁。


……



天知道为什么我们最终还是选了这所什么都不教、什么教材都没有的幼儿园。


但是,一个月以来,我们发现好多事情都在印证老师的说法,也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教育方式的理解。


Norah最喜欢的事情是每天到幼儿园画画。

没有人教怎么去画,怎么下笔,或者临摹某个大师的杰作。

一切都是由心而发,但一切都是那么美。



当看到她的第一幅作品时,我们开始尝试不用成人的习惯去赋予她的作品任何意义,然而越是这样,你就越能体会她当时画时的心情。



有一天在我们去接她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她正在用中文理直气壮地告诉洋人小朋友应该怎样去分享,并指挥着旁边的小朋友收拾散落的玩具。



然后突然明白,是经过我们一直以来不断鼓励而建立起来的自信让她能够这么地融入,而不是语言。


现在的Norah享受着去幼儿园的每一天,建立友谊,帮助比她新的孩子尽快适应......这种交际能力有时让我们也是望尘莫及。




不禁会想,也许适当地放开手让她自己去感受这个世界,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才是能给他最好的教育。



上幼儿园两个月后,她开始和我们说一些我们也听不懂的话,老师说这是她逐渐开始转换语言的过程。在这两个月时间里,我们一直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家中只讲中文,给她看中文的动画片。


然后我们开始明白最初老师的话,我们开始担心她会忘记自己的母语。



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她会在吃饭前念一段毛利语的祷告词,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但是知不知道又有什么意义呢,在她的世界里,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她喜欢做的那一部分,足够了。


尊重


N的幼儿园只接收十几个年龄在2-3.5岁的孩子,每个老师负责3-4个。在这里,更多的是尊重和引导,而不是约束或者是填鸭式的教学。每天只有两个时间老师会组织大家在一起讲故事或者是唱歌跳舞,但即便是这些,小朋友们也可以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


尊重孩子,同时尊重每个家长对子女的爱和对学校的信任。老师们每天会跟踪紫外线指数来决定是否需要给孩子们涂防晒霜。也会向家长通报孩子每天的状况,哪怕是小小的磕碰。




两个月,Norah从一个认生怕事的中国宝宝,逐渐地像一个完全摆脱束缚的快乐宝贝转变。她开始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始像男孩子一样爬到树上跳下来,开始光着脚丫在草坪上跑来跑去,开始一个真正属于她的童年




推广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微信里问逸居,或者写邮件给逸居:[email protected],逸居会咨询专业人士集中为您解答。

了解更多详情请扫描逸居官方二维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