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语文》让学生学会真思考

2016年07月01日 留学社交联校网


美国语文在每一篇文章后都有“阅读理解”与“思考”,其设计都是紧扣教材,力求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真正理解作品,比如梭罗的《瓦尔登湖》(节选)后的阅读理解是这么设计的:


1、梭罗在想象中做了什么事情?


2、梭罗为什么住在森林里?他最后为什么离开森林?


3、他从他的“试验”中学到了什么?


4、梭罗对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提出了什么忠告?


这种提问法和中国大陆的语文教材区别并不大,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篇文章,只不过美国语文的设计更细致,更科学,教师只要带着学生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可了解课文内容,这就使课堂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为教师不同而带来的教育效果的不同,不像中国大陆的语文课,好坏全在于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际操作。


因为中国语文教材编得比较粗糙简单,“阅读理解”与“思考”在我们的教材上是没有细分的,问题的设计也过多关注编者意图,较少考虑学生,比如会问到本文的主旨与结构层次,甚至会问一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本文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等等,而美国语文则是关注学生的思考,比如提问时会问“你认为……,请解释原因”“请为你的观点找出证据”等等具体问题,这就拒绝了标准答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看看美国语文设计的“思考”题,还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1、梭罗的评论“受到一个农场的束缚和受到国家监狱的束缚并没有什么不同”是什么意思?(分析)


2、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梭罗对于个人主义和遵守常规的态度。(解释)


3、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穷人比富人好?(证据支持)。


在解释了这三个问题之后,编者又设计了一个“应用”问题:

4、你认为梭罗有可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进行他的“试验”吗?解释原因。(假设)


这就来了一个历史的假设,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这种思考题可以让学生穿越历史,思考现实。


美国语文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本,比如在《一个美国农民的来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他的辛勤劳动与他获得的报偿是平等的,他的劳动是建立在自然和自利的基础之上的,难道还需要更大的诱惑吗?”课后思考题这样设计:“克雷弗科尔暗示说,自利是一种有价值的品质,因为这能促使人们更勤奋地工作。现代社会普遍将自利作为一种值得赞扬的品质吗?为你的回答做出解释。”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充分实现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从教材编写看,美国人很有职业眼光,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比我们的教育要早许多年。我们的许多大学生毕业时才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而美国教育从小就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比如本课在“扩展”部分设置的“职业连线”题目:今天的旅行社和假期活动组织为想回归自然的人们设计假期。为什么这样的旅行很有吸引力?这就把对课文《瓦尔登湖》的学习辐射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大自然,把学生的思考引入更大的时空,也为学生的自主择业和创业打下思想基础。


在梭罗的另外一篇文章《论公民的不服从》中,美国语文的“社会研究连线”思考题是:关于一个人应该反对他所不同意的政府政策,评价梭罗所做的论述是否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让学生去思考社会,思考政治问题,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梭罗说:“如果他们(人们)真心地想把它(政府)作为一支真枪来彼此对抗的话,它就必然会破碎。”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对这一论断做出判断。


这样,美国语文就突破了狭隘的小语文圈子,走向历史,走向社会,走向政治,走向广阔的人生,真正成为大语文,让学生学会真思考,让一个人真正成为公民。





美国留学社交联校网

电话: 400 610 0025

微信: lybkf888

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