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中国留学生出国就同居,是不自爱 还是 思想独立 ?

2016年07月07日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小编看到一则消息,说是“北美中国留学生的同居率高达80%,而且还有年龄越小,同居比例越高的势头。 ”



有被惊到嘛!然后,小编想了想身边这些朋友们,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说起同居,估计大伙儿首先想到的就是些羞羞羞事



所以不怪同居的伙伴们都不愿意向亲爱的爸妈们坦白同居的事实


有点害羞,有点难堪,有点…不好交待


今天,咱们就来一个“三堂会省”


来来来,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今天,我们都是“包青天”!



留学生A:我高中毕业来到国外,刚到的时候也想着要好好学习,和当地人交朋友,可是事实上学习压力很大,生活压力也很大,也很难交到外国的知心朋友,感到很孤独,但是这些问题也没办法和在国内的父母抱怨。


然后我认识了我的对象,他给我了很多安慰。我们选择同居一方面是因为可以分担房费生活费,另一方面也是方便交流,毕竟生活习惯差不多,也好互相照顾。



留学生B:说实话,我最初想同居的原因是因为身边的哥们都在同居,晒幸福,羡慕呀!国外环境本来就开放,而且出国以后没人管,自己也想尝试一下新的生活方式,感觉蛮刺激的。好吧,我承认,“同居”也是诱惑。


留学生C:我没有和对象同居,感觉好多人同居了糟心事儿也挺多的。大多数人在国内的时候还是衣食无忧,被父母照顾的。出国同居之后,女孩子有时候娇气,闹脾气,男孩子不独立,柴米油盐的生活里摩擦还是挺多的。好多人吵架然后分手,不是每一个同居背后都有一个好结局。


留学生D:虽然我在同居,但是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不想告诉国内的父母。如果告诉他们了,他们肯定不同意,与其让他们干着急,干脆压根不让他们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老一代留学生A:在我的朋友圈里,大家出国之后同居的情况确实不少。同居算是个人需求的满足吧,不仅是生理需求,还有心理需求


同居有时候也像试婚一样,有好一些情侣同居几年后,觉着过得挺好,两个人也很和合适,然后就结婚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因为同居荒废学业,把时间都花在娱乐上。我个人觉着造成造成同居负面影响多的主要原因还是很多人自己的问题,有些是因为不够成熟,把同居当成了游戏,有些是因为不够理性,不会调控时间,平衡生活。 


老一代留学生B:是否同居属于个人行为,无论是哪种选择我都表示尊重。出国同居的好处就是方便,省钱,有个伴儿,不过最大的坏处还在于安全和健康问题。不过我觉得很多留学生年纪尚小,缺乏社会经验,还是需要长辈和社会给予正面的引导。


家长A:我们也知道孩子在外不容易,有个伴我们也放心一点。不过同居这个问题,毕竟中国的大环境还是不允许婚前同居的,尤其是女孩子,总觉得受的伤害更大,要是涉及怀孕堕胎什么的问题不是更严重!


————我是个安静的广告位————


家长B:出国是去学好,不是学坏风气!离得远我们管不着就胡来!




专家A(德国青少年心理研究所安德雷教授):很多中国留学生出国前没有社会经验,一旦同居双方感情出现危机,随后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压力,还有些年纪不大的小留学生就跑去堕胎。


这都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产生不可估量的创伤,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因为感情问题自杀、斗殴、情杀等事件也很多,这应该引起中国教育界的重视。


专家B(中国传统文化专家文昭):整个社会的观念开放,导致同居现象普遍。年龄较小的留学生,心理生理都不成熟, 如果完全凭生理反应来处事,是不理性的。由于社会大环境也影响到孩子,对留学生同居不想过多的责备。


从长远看,年轻人需要理性的规划人生,更多的尊重长辈的意见;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扩大社交圈子;不要过早限于过小日子的生活状态。


专家C(两性问题研究专家陈明玉博士):其实同居现象不只是留学生,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留学生比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更容易同居。因为孤单,亲人不在身边,尤其是在异国他乡,功课压力,语言、环境等压力,遇到挫折时无人诉说 。


虽然他们可以与同性朋友做伴,但是无法像亲人那么亲密。唯一有可能得到同龄人亲密关系的就是异性之间吸引力;另一个就是化学情素产生一时冲动的亲密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你们怎么想呢?


小编觉着,同居这件事还是不能轻易说是好是坏。学生同居有原因,父母担心的也有道理。关键得看同居的两个人是否够成熟, 能否对自己的同居生活负责。当然,如果有自己的看法,好的建议,也欢迎分享哦~


最后,小编建议:


1.正在同居的伙伴:

安全措施要到位,如果意外怀孕,一定要妥善处理。


2.准备同居的伙伴:

做决定的时候要慎重,不能仅凭冲动。


3.准备送孩子出国的父母:

要提前给孩子做好相关两性教育,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


4.已经知道孩子在国外同居的父母:

先不要和孩子发火,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引导孩子。



归根结底


--健康同居--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