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谣领军人周云蓬:在纽约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2015年12月29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周云蓬要来纽约演出的消息,很多人都是从微博上看到或是从朋友那儿听说的。演出地点在布鲁克林的嬉皮圣地威廉士堡,场子叫Baby’s All Right,老板是一个曾经在中国呆了很多年的美国文艺中年,也就是在中国的时候,他认识了周云蓬,促成了这次演出。演出那天,是今年纽约暖冬里少见的一个寒冷夜晚。


谁来看他


来看演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留学生。他们中很多人虽然自认算不上是“铁杆粉丝”,但提到周云蓬还是一口一个“老周”。

“老周的吉他在我看来应该是中国民谣圈弹得数一数二的。”“能帮我问问老周写了《中国孩子》后都不怕被封杀吗?”“不知道老周觉得左小祖咒怎么样?”

有个男生,载着年过半百的父母从波士顿来,他说想让父母感受一下纽约,而且周云蓬的歌不吵不闹,父母应该能接受。两位老人安静地站在一堆年轻人中间,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暖场短片


开唱前放了一段短片,片中有很多照片,有自然风景,有人群,还有像大都会博物馆、布鲁克林桥这样的纽约标志性建筑。但这些都不是典型的游客纪念照,因为大部分照片里都没有周云蓬的身影。当时就想,这些照片不会是他自己拍的吧。果然,短片放完后,周云蓬说,那些照片就是他这两天在纽约拍的:“这次来纽约拍了许多照片。这不像之前的胶卷,拍坏了就浪费了,现在有了iPhone,容量大,不怕拍坏。”


在短片的旁白中,周云蓬说:“我的生活好多次那种抉择都是自己主动地选择了一种危险的东西,放弃了那些所谓的安全,所谓的保险,所谓的熟悉的东西,你获得了自由,然后你的生活会更开阔。我的转折点还是在于我能成功地在舞台上演出,音乐有时候能把你飘起来,他让你脱离了脚下的土地。”

“佛教也是讲,人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头脑中的障碍,人生就是不断在破除障碍。”

整个演出分上下半场。上半场除了唱了自传性质的《盲影院》,《沉默如谜的呼吸》,还唱了《关山月》《杜甫三章》这样古诗词改编的歌。


每首歌都挺长,有时候周云蓬只是安静地弹着吉他,下面的观众也就安静地听着。有时候周云蓬又会把半首歌变成“配乐诗朗诵”,连吉他听起来都有了点古琴的味道。

比起上半场,下半场的歌都很现实。比如《买房子》。唱到“直到有一天,所有钱都还完了,头发也都白了,嘴里没有牙了”,在场的人都笑了。


歌唱爱情


周云蓬说自己写的爱情歌曲不多,但今天还是要唱两首,唱之前他开玩笑说,有朋友前段时间订婚了,希望自己唱首歌送祝福。

“送你一首《中国孩子》吗?好像不太合适……《四月挽歌》?《定魂曲》?人家说算了我们不订婚了。”

到最后唱的歌名叫《你我永隔一江水》。看来请周云蓬送订婚曲似乎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保温杯里的龙舌兰


周云蓬在台上唱着歌,他唱几首就端起身边的保温杯喝上两口。我听见身旁有人说“老周还知道保护嗓子,那保温杯里放着热水热茶呢吧。”结束后我在后面的化妆间问周云蓬:“周老师,您那保温杯里装的什么呀?”他告诉我,是开场前在吧台买的龙舌兰,加了冰的。



“相看两不厌,我能拍照片”



那天晚上最后一首歌是周云蓬根据鲍勃·迪伦的《Tomorrow Night》改编的《散场曲》。

唱完“找个大排档,一杯一杯到天堂”,他突然转了调,接上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但唱到最后,反而越来越激昂,没了散场的落寞。


结束后,他再三关照来看的演出的观众回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还说以后会常来纽约,和异乡的游子们见面。

散场前,他居然掏出了大红手机套的iPhone手机,说要给大家拍张合照,发在微博上。还开玩笑说:“美女站到前面啊!”

拍照时手机传出机械的女声,像念经一样重复着“相机模式,照片模式,推进,拍照,按钮……”逗得大家一阵大笑,周云蓬换了几个方向,确定拍到所有人后,放下手机笑了笑,说:“大家玩儿够了吧,晚安,谢谢大家!我给大家鞠躬!”

后来他果然把当时照的大合照发了微博:

“在纽约现场,我在演出中抽空拍的摄影作品,相看两不厌,我能拍照片。”


Q&A


什么时候开始弹吉他?

很多年了,三十年前吧。

写歌都是受什么启发?

一方面是阅读书籍,阅读很多东西提供给你的想想,还有就是周围的生活,基本上就是这两个渠道。上半场很多都是中国古代诗歌,下半场很多中国现实,是所想所感,自己的情绪。

这些年来,您做了很多慈善,捐了很多钱给盲童,您是怎么想的呢?

我觉得对我来说这不是慈善,我没有把所有财产都捐出去,只是一小部分,因为我小时候就是盲童,我需要那些东西,那时候可能没有,长大了有这种能力,付出一点点,谈不上是慈善,算是对自己小时候的梦的实现。

这次演出有什么新歌吗?

下半场的寒号鸟,还有北京三次啊这些歌,因为我是第一次来美国,其实所有的歌我想想对于这里都是新歌。

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

下面可能要去波士顿,因为美国有个聋哑人叫海伦•凯勒,Helen Keller那怎么说?她是我们小时候的偶像,她在波士顿上学,我想去她的学校看看。包括她生活留下的一些痕迹,去瞻仰一下。然后就回中国了。

回到中国后有什么新专辑计划吗?

会的,明年可能还要录一个新专辑,我也设想,因为我是到处旅行,所以想在美国找个录音棚录两首歌,再回中国,在云南录点儿歌,在各地都去录几首歌,合到一起,慢慢其实录的会带有当地的色彩,带有那个地方的感觉,我想这样做一个唱片。这次我也在美国找了两个录音棚,作两首歌 。

那两首歌是已经写好了还是准备在这边写?

应该已经写好了,但是也在寻找有没有新的感觉。自己的感觉可以随时录下来,记录下来。

能否谈谈现在中国民谣现状?

中国这个民谣时代有点像美国六十年代,就是鲍勃迪伦年轻的时候,或者莱昂纳多科恩年轻的时候,六十年代末,那时候美国正在转型,很多社会问题很复杂,很多歌手都要那吉他唱歌,表现自己的意见。我觉得中国也有一点点类比的可能性。现在民谣是很发达的,很多民谣歌手他们都在各自的家乡涌现出来,有唱方言的,也有借鉴当地民歌的感觉。都很好吧。举例子像,比如小河,我的朋友,他在北京做音乐做的特别好,还有万晓利,他应该在杭州做的特别好,还有五条人在广东那边,还有马木尔,代表新疆的族群,就是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民谣代表,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感觉。


那您刚才提到左小祖咒……

对(笑),左小祖咒,他更像,左小祖咒他身份更复杂,一方面有民谣的因素,一方面还有摇滚乐和实验音乐家的因素,现在还在做画展。左小祖咒是一个跨界国际化的复杂人物。

这是您第一次来纽约,对纽约的印象怎么样?

在纽约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个地方是更像一个联合国,各种族群都在这儿,身影。我昨天去大都会就看到了一些中国的展览,唐朝的画儿,这种感觉。我觉得纽约首先,她就是个包容的城市吧,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家乡,是众多人的家乡集合在一起的一个地方。粗浅的感觉是这样。

您说您看到了中国画?

没有,是别人介绍给我的,但我想也只能用看这个词,因为画也不能听,但是中国画上有许多题词还有序引吧,它是可以念的,可以读的,不像一个纯粹的画,有更多文字的意义。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