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听翻译家Nicky Harman聊聊平如美棠的故事

2018年09月10日 伦敦读书会



上图,是我今年四月收到的美国兰登书屋寄来的一本样书的封面。线装书,正红封面,上用毛笔字书写:《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两行中文字间有一朵小小的、烫金的梅花,低调又郑重。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英译本:Our Story

饶平如 著;Nicky Harman 译

Square Peg 出版


出版社给的推广资料里,对于作者的介绍出奇简单:“饶平如,95岁,居于上海。这是他的第一本书。”没有多一句粉饰的话。 仿佛在摊摊手说: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给这本书任何商业性的包装。去读它吧,从第一页开始读,读每一个字,看每一幅画。让这寻常人的故事,缓缓流入你的心。


我也真的这样做了。我跟着饶老的画笔,读他与妻子美棠的第一次相遇:她轻点绛唇,他一见倾心;


饶平如第一次看到美棠之印象


读他们在战乱中辗转流离,无一字抱怨路途辛苦,却记得种种些微美好;


流落于贵州安顺途中,平如与美棠住进一个六面皆窗没有门的六角亭。1949年,旧社会的最后一个中秋,二人开窗而眠,月光倾洒床前。


读他们在历史巨浪里二十二年的分离,始终保持着旧式知识分子的儒雅幽默,于潦倒中相互扶持;

在最穷困潦倒的年月,美棠给平如制定的“六分钱菜票度过三天之行动计划”

又读到终于苦尽甘来,儿孙满堂,美棠却积劳成疾,先平如而去,留他一人独自守望曾经想要共同归隐田园、布衣菜饭的梦想。

美棠在医院的病床上流下了最后一滴眼泪。


整本书从头至尾,记录两人六十年婚姻点滴,却从来没有太过郑重的表白。直到美棠去了,饶老悲痛欲绝,写下这副挽联,字字滴血:

坎坷岁月费操持,渐入平康,奈何天不假年,恸今朝,君竟归去;


沧桑世事谁能料?阅尽荣枯,从此红尘看破,盼来世,再续姻缘。


他生未卜此生休。妻子离去后,饶老带着深深的思念与遗憾,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把自己这一生和美棠的故事画了下来,从85岁画到95岁。一起吃过的食物,一起去过的地方,曾经爱看的电影,曾经在生病时互相照料,直到妻子在这人世流下的最后一滴眼泪……寻常小事里,沉浸了一对普通爱人的日复一日,也刻下了如巨轮般轰隆隆向前的时代烙印。



我有时想,老先生的记性真好啊。要爱得多深,才能把这一世光景历历分明地画下来,仿佛它们仍在昨日。

 

著名主持人柴静曾在她的《看见》专栏里采访饶老先生。她提到,饶老先生的儿女们都不理解,父亲是上过战场、见过生死的人,这样勇敢的人,怎么会这么天真。

 

最后柴静给出了结论:一个人就是因为天真,才会勇敢。

 

本书译者、曾经翻译过严歌苓、贾平凹、虹影等多位中国当代名家的Nicky Harman,在完成书稿的过程中,数度落泪。她爱极了中国旧日知识分子,能将一首苏格兰民歌《Auld Lang Syne》的歌词改写成如此优雅的带着东方古味的句子:

白石为凭,日月为证,我心照相许,今后天涯愿常相依,爱心永不移。

Auld Lang Syne作为插曲出现在电影《魂断蓝桥》中,是男女主角“告别之舞”的配乐,电影中本无歌词。译制至中国后,重新为这段编词,并由民国影后李丽华演唱。这支曲子为当代较熟知的另一版本是《友谊地久天长》。


这也是从那个时代走来的饶老先生所相信的爱情:虽不言不说,然一点深情,久藏于心。

 

9月12日(周三)晚,光华书店将邀请Nicky Harman和读者郑重分享《我俩的故事》,欢迎参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免费报名参加活动。


我们的故事,你们的故事


主讲人:Nicky Harman

时间:9月12日(周三)19:30

地点:英国光华书店,112 Shaftesbury Avenue, London W1D 5EJ

如何报名: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免费报名


海报设计:田添欣


伦敦读书会感谢光华书店的支持,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