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莱德三年天堂般的生活 再也不想回国了

2017年04月04日 阿德莱德眼


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把自己心里想的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文笔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

我是99年毕业的,学校是国内尚算知名的一所医学院校。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合资医药公司做销售。


平心而论,日子过得还比较舒服,我已经买房子了,要不是为了出国的事儿,也已经买车了,应该算是那种在国内混得还不错的人吧,虽然老婆也会经常说我自鸣得意。


出国这个想法准确地说是在我去过一次澳大利亚之后才突然冒出来的。上大学时学的专业是个新专业,所以班里人很少,只有16个人,算算到目前为止仅有5、6个人还留在国内。所以总是觉得与自己的同学比起来,总是欠点什么。直到从澳洲回来那一次,跟老婆商量了几个月,最后决定办理移民。


我们不是自己办的,而是找的中介,中介费居然要4万多!!而且平心而论,中介的实力也不怎么样,在2004年7月份的时候,移民分数线曾经提过一次,关注这个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提分的时候我还没有交申请呢,因为那时候评估结果还没有下来。所以一提分我就傻了。


当时心里挺着急的。后来说那边出了一种新的签证类别,叫495签证,分数降低到110分。但是需要获得地区的担保。当时关于如何申请担保的方法都是我告诉中介的(你说这事儿弄的)。


后来进了2005年以后就特别的顺利,雅思、交申请、预签、准签、寄护照都顺利得要命,从交申请到下来签证只有6个月不到的时间。


我必须在明年4月份以前入境。


我跟我老婆是在单位上认识的,不是介绍的,原来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就认识了。感情一直都不错。这次签证也是我们两个一块下的,我想就这一点而言,我还是很幸运的。毕竟到那种地广人稀的地方,总还是有个伴。


我老婆学的是英语(虽然她的英语还没有我得好:D),现在干的是文秘,很不得志的那种,她的眼光又挺高,这也是我们能就出国达成一致的主要原因。


我呢,受同学的影响,总觉得在国内混得再好,也感觉没意思,而且我父母都是农民,在社会关系上我没有什么可指望的,什么都得靠自己。见多了那种拼命拉关系的人就觉得很无奈,也很鄙视。


我老婆呢,觉得最起码到那边以后,上个学什么的,能更体面一点,往后也不至于跟我的差距拉得太大(这样婚姻才会稳定的说)。


签证下来以后,才发觉自己这个人还是挺犹豫的,以前的时候从老没想过退路,但是签证下来以后,反而变得畏缩不前起来了。


经常晚上做梦,梦见过去以后的事,都是些很不如意的梦,说是这样说,既然都努力这么长时间了,也花了不少钱。就没什么可考虑的了。


最近在网上看了很多的帖子,反正怎么说得都有,很多人现在过得比我好,也有跟我一样的想法,也是在犹豫。


说阿德莱德有个大学挺好的,出了三个诺贝尔奖的说。看看网上的照片,地方也挺不错的,但是我想总不能一辈子呆在阿德莱德吧,那个地方人口还不如济南多呢(我家在济南)。


但是我在前两年只能呆在那儿,签证上写的,不允许在其他地方工作、学习或者居住。想想也挺憋得,tnnd,还是不公平,头一年没有medicare,没有childcare,去了还得找工作,还得找住的地方,还得跟老婆一块找学校。


我觉得我命中注定就是个一辈子漂泊的人,当时毕业的时候,其实有机会留在学校,无论如何,留在北京都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是想想留校就意味着天天养兔子、杀大鼠,为药厂作药理实验,挺没有意思的。


而且更要命的是,我本科上了5年。这5年里,天天见同样的人,干差不多的事,如果再留在学校,闷也会被闷死。于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北京(虽然后来也很后悔)。去了我现在呆的公司。


平心而论,公司的领导都对我挺好的,在同时进公司的一批同事里面,我第一个提拔,平时领导们说话也很客气,平常交待什么事儿也让我觉得他们对我很放心。想想心里很感激地,一想到下半年得找个理由辞职心里就觉得挺难受的。在这儿绝对不涉及前途,只是觉得离开这么多好朋友,有一些伤感。


办移民将近两年了,一直瞒着公司,尽管也有些这样那样的传言,但是无论如何没有从我嘴里承认过,再好的领导,这个也不能承认阿。倒是没有因为这个付出过代价。一直感觉就是两条路走得都不错,后路也准备得很充分,工作也做得大家都很满意。


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来过去之后最开始的艰辛日子,但是又能艰辛到什么程度呢。我本来出身就很低微,现在也没有什么成就,而且我才28岁。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趁着放暑假的时间去打工,就是到工地上去做小工。那时候家里特别困难,我两个姐姐也在上学,姐弟三个都在上学,真的是多亏了我妈。所以只要有时间,都会打点零工,贴补一下家里。所以我觉得我自己真的是很能吃苦。所以我不怕。吃点苦怕什么。


此外,虽然从小的时候家里没什么钱。但是也没缺过我的钱。印象里面一直是一帆风顺的。从上学,我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在我们县都是前三名那种的,在学校更不用说了。所以老师也不会难为我,父母也很信任我。


大学里也没什么事,我这人谨小慎微,平常也懒,很少有什么社交活动,所以也不会惹什么事儿。平常课该上的上,也很少逃课。所以成绩呢也不会太差,但是也不会太好。奖学金总是发到我前面那位。


毕业时找工作也出奇的容易,因为我没要求留在北京嘛。北京的学校毕业,毕竟在省会级城市找工作还是很容易的。我也只是投了一份简历,老板就同意了。


而且现在公司也是个大公司。10个亿的规模,在药厂里面算是不小的了。所以工作上也有人尊敬、也有人欣赏。当然也有人咱得陪着笑脸。


结婚也是顺利得很,上面说了,一个办公室的。其实就我的本性来说,我不大会争取。所以有时候回过头来想,现在的老婆要是当时让我追的话,我肯定追不上。


跟老婆肯定是王八看绿豆,对眼了。谈恋爱,登记,回家办仪式都没用操什么心,父母都给安排好了,出一下场就可以了。反正印象里面就是这么一直顺顺利利的。风平浪静。就觉得自己活得太舒服了。我经常反思自己是一个很有自虐精神的人,什么事总想难为难为自己,就觉得一帆风顺没意思。办移民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心理在作祟。


上学、工作、结婚,什么都顺利得要命,自己觉得就像一杯白开水,什么意思都没有。我又不浪漫,不会在平凡的生活里面寻找乐趣。似乎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定要出人头地。


想想自己并没有出人头地。就觉得对自己很失望。看到别人有关系,一方面羡慕、一方面又去鄙视。一来二去,就坚定了出国的决心。而且,不管是工作也好,还是为了家里的事去找那些权力部门的时候。心里就很不平衡。


凭什么我得对你们点头哈腰,tnnd你们法的工资还是老子交的个人所得税呢?可是有什么办法,你要想看不起别人,要想清高,那就只能尽量少跟人打交道,懒得跟人打交道,你就慢慢出世了,到你不是人间烟火的那一天,也该是你众叛亲离的时候了。


但想来想去总是不平衡,虽然我可以很骄傲的跟我老婆说,这一切都是我自己打拼来的,我没站在任何人的肩膀上。但事实是别人只能看到你的高度,看不见你站在谁的肩膀上。即使我现在买车,也就是10万元以下的。再贵的车我也不敢想。你看那些有个好父母的,车,别说车了,围着转的女孩子都比咱多。


这几天回老家了。


告诉老爹签证已经拿到了,老爹看我得眼神就有了一些异样。老娘也经常悄悄的背过身去,应该是在哭吧。回过头来问我,出去呆多长时间,可能在她心目里面,这跟我年少时外出求学时一样的吧。


认为我总归会回来的。我该怎么说呢?只是跟她说过个一两年以后,就把她接过去住一段时间。我妈已经60了,看着头发里夹杂着一根根白发。心里真是忍不住。


我姐姐在我们老家当地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经常在当地报纸上出些豆腐块文章,这次听说我拿到签证以后。很快就在报纸上写了篇文章叫“别离故土”,连编带抄的还1000多字。写得很伤感,但是也很自豪。把小的时候的点点滴滴都写了进去。看得我泪眼婆娑。


走了以后顶多1年回来一趟。到时候谁来照顾我年迈的双亲。记得前几年老家通公路,硬是把我家的房子给拆掉了。虽然不是正在住的房子,但是也让我爸妈觉得很失落。


如果我要是在家的话,估计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吧。那时我妈就说,真不应该让我去上大学,上了以后儿子就白养了,现在好吗。干脆跑到国外去了。我还会回来吗?为了我的双亲,或者为了叶落归根。


一回家我就劝说我二姐搬回家来住,毕竟这样大家有个照应,可是看我姐夫得眼神就知道不大可能。我也在岳父母家住过一段时间,那叫一个难受啊。


最近收拾行囊,准备走了。


准备清单

鞋、衣物、包:内衣(女式2套、胸衣2套)、牛仔裤1-2条、袜子、手套

药:感冒药(苦甘15包、感康2盒)、体温计

润喉片(黄连上清片、西瓜霜3盒)

消炎药1盒

芬必得1盒、乌鸡白凤丸1盒

润舒2支、润洁5支

胃药(胃必治1盒、抗酸药1瓶、吗叮啉1盒)

止泻药(黄莲素1瓶)

止痛贴膏1盒、创可帖1包

棉签1包

毓婷2盒

日用品:被子、毛巾被、枕头、被罩3、枕套、卫生巾、梳子、镜子、牙刷6支、毛巾4块(干发巾1块)、刷牙杯1个、餐洗净1瓶、塑料盆、发夹、发带、皮筋、鞋垫、针线包1个

牙膏2支、洗发水1、沐浴露1、香皂2块、护肤品、太阳镜


餐具:保温杯1个、旅行壶1个、塑料套杯1套、筷子1套、勺子2个、塑料饭盒1套、洗碗布1块


文具:本子、剪、刀、钢笔、铅笔、签字笔4支、订书机/钉、小夹子、橡皮2块、笔袋1个、CD、CD包


电器:摄像机、电池、充电器、充电电池、插座2个、电熨斗、电水壶、小台灯、手电、电话、电话线、电热毯、手炉、手机、军刀、电吹风、剃须刀、美容器、美容剃须刀


准备用中行的汇票。


觉得那边没个人接不踏实呢,当年去北京上学还有师兄们打着小旗接站呢。老婆说,都快30了,还要人接呢,想想也对。


好久没有光顾了,说一下过来以后的感觉。


城市

阿德莱德的确是个好小的城市,我说的是那个city,就跟我们老家寿光的城市差不多大。从东大街到西大街大概就花半个小时(走路)。当然它的suburb挺大的。很多楼上的都说像农村,我有同感。


settlement

我是1月18号到的,从19号开始是澳洲66年以来最热的5天。从济南走的时候还下雪呢!感觉很有意思。到的时候因为移民局组织人接机,所以挺顺利的。住在一个unit里面,一室一厅的那种,一周152澳币,包水电,还行吧。


来了以后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申请各种各样的东西。什么税号了,图书馆会员卡,银行账户什么的。这一个月过得很充实。然后大概从第二个月开始在城里上免费的语言课程。然后一边找工作。


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在一个中国的小餐馆里面找到过一份工作倒是,一天只有两小时,卖盒饭的那种,就干了一个星期,最后因为老板不想给我转成全职的,我就辞掉了。


接着上课。我有个印度的邻居,在肉联厂打工,听那口气,要是我也想去肉联厂应该没什么问题,写个申请表就行。按我的想法,我给我自己3个月的时间,我一边上学,一边继续找工作,争取能找一个交流多一点的工作。


这样可以很快的融入你说不是吗。如果3个月我还是找不到交流多一点的工作,要么我去上免费的aged care(很好找工作),要么我去肉联厂,或者去摘西红柿。一块上免费语言课的我的广东同学以及我的北京同学,先后在我眼皮底下找到了工作,我的广东同学还是在政府部门里签了一年的合同,据我看我的语言水平跟他们差不多(实际上高一点点:>)。所以最近我很有信心。


英语

我原先雅思也是考的6.5分,过来以后的感觉,反正澳洲人口音也重点儿,感觉听起来有点困难,有些时候需要重复一下,让人家再说一遍。我现在快两个月了,像找房子、买东西、问路、坐车、什么的都没什么问题了,但是听电话遇到那种一说就恨不能给你来个lecture的那种人也还是听不明白,不过来回的问几句最后也没有什么问题。上课也没大有什么问题。老师老是在讲语法,咱们中国人都很早就学过了。什么主谓宾、定状补、定语从句什么的。


中国人

这边中国人感觉也蛮多的,尤其是在chinatown,附近正好有一个公共汽车站,去了感觉跟中国差不多,东北话、上海话、北京话,四川话,都有,一点都不比国内少。


不过看起来学生很多,年轻得很。这边来的老移民给我的感觉挺怪的,那种很瞧不起你的感觉。觉得他们看我都挺有高度的(:()。在国内不管怎么讲杂货店的老板都会对你挺客气的,这儿不,那些杂货店的中国老板看起来可牛了,好像我不是去买东西一样,怪怪的,不去那儿买了,tnnd.还有那个卖optus电话卡的柬埔寨华人,看起来也很有优越感,我也决定不去了。


种族歧视

有一个辽宁来的小留学生,人挺不错,前一段时间跟他聊了一下。小伙子说:你来人家老外的地方生活,你就得证明自己比人家还要优秀,要不人家凭什么用你呢?


太有道理了。其实从老外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歧视来,即使人家心底里瞧不起你,老外也不会表现出来,跟你还是很客气。所以说歧视不歧视的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你也不知道),多数人都很礼貌,而且很友善,见面打打招呼,挺好的。


街上说go back to your country 的也有,很少,都是些没大受过教育的。放心吧,歧视你的多数都是些自己人。国内养成的习惯,什么沿海看不起内地啊,城市的看不起农村的阿,有车的看不起没车的阿,干银行的看不起干建筑的。诸如此类。


心态

自己感觉,来了以后心态还是比较乐观的,不过据说多数人在来了三个月以后都会陷入低潮。不过我向来就是比较乐观的一个人。我有个朋友(希望他也能看到我的这个帖子)就是总是很悲观,最近我去freeoz看了一下(很多人喜欢上那个网站)。


看到很多挺让人失望的文章。我想我的这个朋友也是受这个的影响。我的这个朋友帮了我们很多忙,所以希望他们能快快乐乐的。建议他们往后少看这种心路历程什么的,乐观的看,悲观的别看。


我认为(大家安静一下,咳咳):你可以留退路,但是留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比如说三五年,如果过了这么长时间你觉得自己还是不适应,再走回头路也不迟。不要打从一来就天天拿着国内跟现在比,那是典型的没做好心理准备。指望来了就洋房好车、花天酒地呢。


我不知道过几个月我们会不会也这样悲观。希望不会。肉联厂就肉联厂吧又不是很丢人。我还有一个朋友,国内作厨师的,一家四口一块过来的,好家伙,来了第二天就找到了工作。真是厉害,我最近正在帮他们找房子呢(像我们这种政府帮忙安置的房子只能住三个月,我的已经找到了,在海边,据说没事儿可以在那里抓螃蟹:>)。觉得帮助别人的感觉很好,真的,让你感觉你还有点用处。


我们经常让我们的印度邻居来我们家上网,反正也不是很贵,结果这个印度邻居有一个巴基斯坦好朋友,这个巴基斯坦好朋友正好在一家工厂上班,好像有点小权力的那种,头一次见面就介绍我去那家工厂面试,虽然最后也没有成功,但是你会知道你的朋友在尽力帮你,所以,多交朋友,没坏处。


我的同学是这样告诉我的,每100份简历只能获得5次面试机会,每5次面试机会只有一次会获得成功(我都不止100份简历了)。我是这样告诉你的,每交5个朋友,就会获得一次面试机会,这种机会成功率可是很高的奥。我的老师说,像阿德莱德这样的城市,60%的工作机会是靠朋友介绍来的,只有40%是靠报纸、网络等媒体来的(看起来跟中国一样)。想清楚奥


据说现在拿到PR在大学里也不会被减免学费了,所以我关于拿到PR就开始上学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了,先找工作把,搞定我的pr先。


不管怎么说,希望我的这几个朋友都能找到好房子、好工作和好心情,现在我就差好工作了。还在国内的朋友,希望你能有个好运气澳。


目前在家待业。


说带salary的我已经面试过好多个了,harvey norman, home ownership, hi-tech, cool& cosy, travel smart, prestige, astra zenca, skyline, 好像还有几个不过记不起来了。很多次了,大多数interviewer最后都跟我说,你的英语很好但是做销售不够。


来了已经整五个月了,工作试过了几个,我不想显得自己挑来挑去的不过并非所有的工作我都能干的我想。最近在面试一个同样是做door knock selling的公司叫focus international。公司里有一个马来西亚过来的华人,英语说得很好。说最好的时候一周能拿到4800澳币,说现在是全澳州(说在全澳州有几百个员工,光阿德就有二三十个人把)周纪录的保持者。我问自己我能干吗。


原先作hitech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和工作最开始的一个小时是最难过的时候,因为总是要push 自己,但是好在那个工作只要开始有了销售,状态就能起来。但是如果说地段不好或者说开始两三个小时内一直没有销售这一天就基本上没戏了。后来那个公司嫌我太散漫不让我去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那种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都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也同意。可是话说回来即便在中国你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吗?


focus international这个公司作起来更难,他们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在shopping center 里面摆摊位的那种,一种是上门的那种,但是不是到business 里面去,是到人家里去。前面那种我觉得自己根本干不了,因为我看了带我的那个小伙子是怎么做的,光把人拦下来就不容易,简单点说吧,那种脸皮可得够厚的,一般的都不行。有些时候感觉就有点像国内的那种二流子那种感觉(会不会这种销售,这边也叫做二流子),真的,我以前在国内做销售从来就没有过这种感觉。


国内那种销售无论如何都是建立在一种知识层次之上,毕竟这是销售场景中双方达成的一个共识。但是这种就完全不一样,需要你放弃任何的任何的害羞、顾忌、矜持,才有可能。后边一种还好,敲门嘛,面对面的交流而且都很客气。不过关键是一天能干到两个就很好了,我们的马来西亚同胞、澳大利亚销售冠军也就这个水平而已,我在想要是我连着一天都卖不出去的话我还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


我知道我的问题就在这儿。可是有谁愿意勉强自己的,尤其是还没有到那个份上的时候。我在高中的时候很努力,那是因为知道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去种菜。


我现在只想去摘蘑菇或者去肉联厂。


一年以后我再回来,做销售。


销售还是很多的,不过多数是commission的。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我这些日子好几个地方有了回音,有按小时付钱的process worker,也有销售的,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做销售。


销售的工作挺多的,不过是挺累心的。发上边的帖子的时候我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要说自己的不足,那是挺多的,比如说懒了,英语不够好了,长得不狗率了,都是不足不是吗。但是就销售来说,这些都不是不足。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坚持。


五六月份据说是找工作的淡季,很多厂因为报税的缘故都不招人,还有些厂在这段时间没大有活儿,天冷嘛。


进入七月份以来感觉找工作明显就容易了。感觉天只要一阴,就有工作上门了


用不了很多钱,如果不找中介的话,雅思考试费、申请费加上评估费加上公证费再加烂七八糟费,也就不到三万块钱吧。找中介的话一般得再加三到四万块。


但是据说现在申请还要存款证明的,多少就不清楚了,怎么也得十几万人民币吧。


我的年终总结

一年就要过去了,对于我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一年。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感慨。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祝福自己和老婆新年快乐,同时也希望我的家人都健康幸福,朋友们都好梦成真,同学们都事业有成,网友们都新年快乐。还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会看msn的共享空间,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回帖了。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又是一年。06年即将过去而07年即将来临的时候,回想这一年的经历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幸福的一年,同时也是有意义的一年,光辉的一年。


品德建设是今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所谓劳动改造了人,在劳动改造期间,我充分发扬中国人民勤劳艰苦的传统美德,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风雨无阻,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


2006年是99年大学毕业以后7年以来知识增长最多的一年,共计增加新英语单词920个,巩固既有单词1300个,目前总计词汇量5220个,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27.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俚语和粗口词汇已达到230个,填补了去年在该项目上的空白。


由于工作时间较长,今年花在上网和观看盗版DVD上的时间与去年同期比较有大幅下降,降幅达84.7%。


今年最突出的一项成绩是成功戒烟,据粗略统计,仅此一项每年可以为家里节省澳币1400元,约合人民币9333.3元。


受体力劳动的影响,体重从8月份以来连续下降,截至2007年12月28日记者发稿时为止,已减至67.2公斤(毛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由去年的3.4cm降低至现在的0.8cm。降幅达76.5%。大小网膜的脂肪存储量也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在体重下降的同时,胸大肌、斜方肌、背阔肌,大臂肌群,小臂肌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受强紫外线和光照影响,肤色由过去的深黄色变为浅黑色,与印度人在一块时,已经很难区分开来。


从上学的时候我就疑惑这个美到底做什么讲。现在我也不是很清楚。去年看上去很美,今年看上去也还行,希望明年更美。


在个人卫生保持上,受南印度洋暖流导致的持续高温和干旱影响,今年每周洗澡次数达到创纪录的7次,洗脸次数也达到了25次。刷牙次数也有较大程度的上扬,基本上做到了饭前便后洗手,这与王核心的监督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今年第三季度共创造个人生产总值澳币14223元。与去年同期比较有较大幅度提高,增幅达197%。共为国家创造利税澳币2730余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72%。


家务劳动分配,从今天的家务劳动分配图上大家可以看到,我在看报纸、看电视以及打电话三项家务劳动的承担比例上都远远超过了50%。说明广大家庭成员在家务分担上都做到了贡献一份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与我不断提倡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今年是家庭与事业双丰收的一年,是个人与家庭大发展的一年。为了庆祝今年取得的成就,各界群众纷纷走上街头,自发的组织起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我的印度朋友

那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因为开车太闷老打瞌睡,就打开了收音机,是BBC的晚新闻。听了一会儿才明白,原来我们的胡书记跑印度去了。这一听还了得,赶紧把在车上呼呼睡大觉的仨朋友叫起来,说我们的president在印度呢。


大家立刻都很精神抖擞地听了起来,新闻还讲到了中印竞争,双边关系,1962年的边境冲突等等。大家都觉得听得很过瘾。毕竟在所有的世界大事里面,似乎只有中印关系才对我们有意义,因为车上除了我这个中国人之外,其他三个都是印度人。


从来没想到跟印度人这样有缘分,刚来澳洲的时候隔壁住着一家印度人,夫妻俩,男的叫sunny,女的叫soma,没孩子。因为没电脑上网比较麻烦,我们想多个朋友多条路嘛,就经常让他们来我家上网,有时候他们也请我们去他家吃饭。这样就成了朋友。


后来半年里面因为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就让sunny给介绍到肉厂上班了。厂里面还有很多印度人,这样我就突然有了很多的印度朋友。


肉厂离家比较远有60公里,快从济南到淄博了。自己开车的话每周汽油就是个大问题。我就跟sunny和另外两个印度同事搭伙,一共有三辆车,今天你开明天我开后天他开,没车的那个家伙每天交10块钱,这样谁都不会很累。每天都是开车的专心开车,不开车的专心睡大觉。小日子过的。


我本来并不了解印度,只是觉得印度还敢与中国竞争,发生过边境冲突,还敢说英语(tnnd)。心里稍微有点排斥。不过又想那是国家大事,跟我等升斗小民并无关系。而且我认为对无论是印度人还是越南人持这种偏见都是很可笑的,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我们都不比人家强;而且我们因为都是刚来澳州没多长时间,所以感情上很容易互相理解,所以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印度人都会讲英语,随便在大街上抓个人来考哑撕都能考5分,印度据称有70种语言,大家互相都听不明白(比我们听不懂广东话要严重得多,因为据说这70种语言里面有很多种都有书面语言),英语是唯一(要不然就是唯二,记不清楚了)一种通用的官方语言,大学里面也都是用英语,所以说大家都会讲,体面一点像我这样的(吼吼)就讲得比较流利了。


中国人的英语是没有什么固定口音的,因为本来不常说,新学一种语言天知道能学成什么样,说成什么样的都有,所以就不算是什么口音了。但是印度人经常说英语,他们的词汇量很大,但是口音就比较重,重到我花了三个月才听清楚school。不过现在我终于能听清楚了,感谢上帝。


印度人多数信教,人数最多的是印度教,还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讲究地域歧视,什么城里的看不起农村的,沿海的看不起内地的诸如此类,印度的宗教歧视还是蛮严重的。人数最多的印度教徒比较有优越感。


我的这几个朋友都是基督教的,厂里的其他印度同事有些是印度教的,看起来很有些睥睨的样子,而我的基督朋友们看起来就有些愤愤然。所以吃饭时他们互相也不怎么说话(在上帝面前如此不尊敬的谈论信仰,罪过)。所以我也很谨慎,平常不会问人家你信什么教阿之类的问题,万一人家回答说他信**功,我可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曾经有一次我问一个不太熟的印度同事他是不是信基督,结果他认为我歧视他,他很生气地说你们的发源地还在印度呢,我当时没听清楚就pardon了一下,他说难道你不是信佛嘛。我才明白他的意思。可不是嘛,佛教是从印度发源的。


我们不是佛教徒,我们大多数人仅仅是逛逛庙,烧烧香,求求签。不像是信佛,更像是作秀。所以我回答说,我不是佛教徒,我tmd什么教都不信。这么说似乎让我在跟同事的机锋中占了一点小小的便宜。


但同时我也明白了,不仅我们骄傲于我们有四大发明,四大文明,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并以此自信并快乐着时,别人也会骄傲于四大古代文明,骄傲于佛教的发源地,骄傲于民主国家,自由社会,甚至骄傲于英语,诸如此类。


sunny今年已经38岁了,他原先在印度是做生意的,倒卖菠萝。说刚开始的时候生意还行,可是后来就一直走下坡路,所以就跟老婆来这边了。他的英语一般,表达起来有很多的语法错误,所以说的话不多,翻来覆去的就是那几句话,他们家乡的菠萝非常有名,还有印度的天气比这边好得多等等。他有一次邀请我们车上的这些人携家属到他家访问过一次。


吃过晚餐后到海边散步的时候这位老兄就倒背着手走在我们的最前面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我老婆说他看起来就像个家长。


但sunny和他的两个老乡都是很好的人,平常上班的时候特别为肉厂节约东西,像手套套袖围裙这种东西都是尽量重复利用,从不浪费。干活时也是干的又快又多,下班时从来都是换好衣服就打卡,从不拖延打卡的时间。


搞得我现在也不得不崇高了起来。有时候我想看来勤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也是印度人民的,搞不好就是全世界人民的,传统美德。


另外一个哥们儿来澳州之前在新加坡干了10年,在新加坡管一个仓库。英语讲得还可以,我们俩交流起来比较顺畅。说在印度在他的那个邦(state,就邦吧)很多很多的人都到外国打工,新加坡是首选,澳大利亚是次选。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和小孩儿。他的两个兄弟都在新加坡。


后来有一天交警在我们厂门口蹲点抓交通违章。我们厂被抓了15个,印度人里面有两个被抓,一个被停牌重考,一个罚了三百不敢开了。这样另外一辆印度人搭伙的车没有了司机,就把这哥们儿借过去帮他们开车,一周开六天。


另外四个乘客每人每天付他十块钱。他也够狠的,每天八九个小时的重体力活儿,只睡五个半小时,每天还要开三个半小时的车。我说你丫真是疯了。他说我比你多赚两百块钱每周还不用交税,我带着很真诚的表情说你搞第二职业也要注意身体啊。


我的三个朋友听了新闻都觉得很兴奋,大家都说中国这儿好那儿好然后很坚毅的望着我说中国和印度联手就能称霸世界。我寻思霸不霸的加起来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都算进去了。我说以后有了空闲我一定要去印度。他们说我们一块去,我们先陪你去印度你再陪我们去中国。


从后视镜里看着我的朋友们我觉得心情很好,我们不是从一个地方来(我从东土大唐而来,他们是从西天来的),我们都来的时间不长,以这个简单重复性工作作为澳洲梦想的开端。我们没有很多的共同语言,我们彼此还有很多时候因为语言问题不能相互理解,但是我们都在一台车上,我们的人生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故事,但是我们却在这里成了朋友,互相理解,彼此关心。


他们当然是不会看到这篇文章的,我用我不太成熟的文笔把它写出来,就是希望你也能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在这个简单而又重复的世界里,多元文化是一种恩赐。不要让文化背景成为歧视和优越感的借口,珍惜它,为它而骄傲。


有你,就不怕万水千山

在国内的时候,常驻外地,一年跟老婆呆在一块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两个人就经常对着电话吵架或者时髦一点,对着摄像头吵架,“网吵”。然后有机会呆在一起的时候也是感觉这里不顺眼那里不顺眼的。心情就总是很烦躁。


澳洲是个很奇怪的地方,他不但让我戒了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给我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而且让我可以擦拭我蒙了尘土的爱情。

我能体会到我对老婆的依赖和依恋。那种感觉在国内的时候从来没有过,我想这可能跟在这边失去了朋友和父母的接触有关系,多数时候,老婆,朋友还有父母就像三足鼎立一样,在我们的感性生活里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些不同的角色和感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他们都在滋润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体会到温暖。但当父母的声音只能通过渺远的越洋电话听到,朋友的面貌也变得模糊,两口子就成了这时对方唯一的寄托,彼此成了对方感情生活里的中流砥柱。


在肉厂里做工人经常需要加班,每天只有很有限的时间跟老婆呆在一起。觉得一起去散一下步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这在以前从来就没有体会过。简直就是甜蜜,真的。


在国内的时候常常眼高于顶,天天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现在环境变了,不但购买力陡然下降,就连自己的雄心壮志也只能蜷缩在心里的某一个角落,跟我的朋友们一样面目模糊。就像现实与未来之间突然横亘出万水千山。路漫漫,其修远。


我从小就是一个好孩子,经常被人拿来做有志不在年高的样板。自己也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大事,不过看人家天才们在或者25岁之前或者三十岁之前已经开始惊天地泣鬼神了。


而我在30岁倒计时400天的时候也不过是在澳大利亚南部的一个肉厂跟一帮越南难民一起打工而已。而即便我回国,我也不过是找回原来的工作然后继续烦躁,继续我们的网吵生活。我宁愿在这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去他的万水千山。


有老婆,不怕万水千山。


来源:网络



最有效的阿德莱德互助信息

如需帮助请加

微信号adelaideeye(已满)

阿德莱德眼2号adelaideeye2

阿德莱德吧

http://adelaide8.com.au/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