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生,毕业后应何去何从?

2016年04月21日 领跑职业规划平台



海外留学生,归还是不归?



回国就业
专业、行业发展、经历


对于当下的海外学子而言,“归不归”其实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是怎么归。

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扥给中国留学生聚集的圈子里,一些毕业面临择业压力的年轻人,正在为去留的问题激烈斗争。一股彷徨、、焦虑的情绪在蔓延。

有人说,归吧,国内的消费与国际接轨了,收入归到了第四世界里,怎么归?也有人追问:每天吃饭图什么,活着图什么?

圈子内的争论再一次打破了既有的单纯、平静的求学生活。

在距离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官派留美幼童开启留学生涯140年的今天,一些海归开始为是否回国,以何种身份回国,回国后的复杂而纠结。但其实真正做事,有事业心、创业心的青年才子不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



回国是一种家国情节

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博士而言,仅有国外博士学位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否则即使回到国内高校,也因为没有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和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短期内难以开创局面。

选择回国,还处于异国文化差异带来的心理落差。“留在国外,最主要的是文化需求上比较难满足。本来在外面很多中国的东西都接触不到,然后待的时间太长,总觉得没根没底的,心里很不安稳。”

回国,是很多海归们都有的“家国情节”带来的必然选择。



是否应在一线城市发展

由于一线城市的城市规模大,资源和机会多,如今很多海归首选一线城市。因此造成一线城市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我们处于理性和对从容生活的追求,也可以倾向于选择二线城市发展。

“海龟”们都有鸿鹄之志,但心态要保持平和。

在众多的“海龟”中,名字响当当的老龟们自然是人人羡慕的对象。但在现实中,更多的人还是普普通通的“小龟”,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浇筑着自己许多或大或小的创业梦想,和已经出发或正准备出发的“海龟”们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

“海龟”归去后,如何能与大环境结合在一起,有所贡献,这值得我们思考。如果“海龟”回国的目的不是创业,无法将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无法为国家带来创造就业和产值的机会,只是单纯从做高级打工仔的角度出发,归去的意义就大大降低。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第一批“海龟”科学家们奠定了中国科研的基础,他们能将学识与大环境结合,在艰苦的环境下干出一番大事业,这值得当今的“海龟”们深思。



再不回中国就来不及了

近年来,中国发展令世界瞩目,回国浪潮连年高涨。有数据显示,每100名受访者中就有将近22人强烈认为“回国就业更有优势”。这说明,对国际化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相关鼓励政策的实施,是的海归回国就业将有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某教育集团总裁表示,海归回国就业意识大势所趋,适应国内工作环境、熟悉国内行业现状、了解国内时候市场需求将为海归们更好地施展拳脚提供帮助,海归将学习到的国外先进的思维理念和尖锐的科学技术融汇贯通,服务于祖国的建设,同时也将扩大自己的职业空间。



挑战与机遇并存

李开复先生在其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讲座中的一句话“再不回中国就来不及了”来形容近几年海归回国的现状和心态再贴切不过了。他们将带着理想、技术、理念回到祖国,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长远的职业道路。




领跑作为澳大利亚首家职业规划平台,专注于留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如果任何疑问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Office: Level 6\ 140 Creek Street, Brisbane 4000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