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在国外不团结?

2016年05月02日 澳洲新闻


个人愚见,团结与否是相对的,所以将这问题理解为:中国人为什么没有犹太人印度人黑人团结?犹太人就不提了,显然比不上,职场中为什么没有印度人团结,有时候看起来没有黑人团结?而不是把目光瞄向局限于特定圈子里,比如留学圈的互帮互组或者chinatown里的老乡情或一堆早期移民间的相对紧密。


个人认为中国人不够团结,没有犹太人黑人印度人团结,这个问题是成立的,现象首先是存在的,至少在以前是存在的,但是是根据每个人的见识不同和所在行业不同有所差别。前面有的答案说的,比如不会英语在中国城照样活的好好一直互相照顾,或者留学生朋友之前有事就跳出来帮忙这类,仅限于这几个特点群体或领域,我也认为国人相对团结。

但是移到职场,分享听来的投行笑话:一年前一个组里两个中国人,一年后还是两个中国人;一年前一个组里两个印度人,一年后组里一堆印度人。升级版:一年前一个组里两个中国人,一年后剩下一个中国人;一年前一个组里两个印度人,一年后组里一堆印度人。无风不起浪,这种笑话的广泛传播自然有其原因,有人深刻体会其内涵,暗讽的是什么大家心里应该清楚。虽然笑的尴尬,但是还是苦笑了。

至于为什么不够团结?很多国人有一种明哲保身, 一种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这是文化的一贯传承很难一下改变。

相对90后来说,你看那些年纪大些的人明显更加趋向于克己,趋向于喜怒不形于色的这种状态。所谓不说不错,少说少错,多说多错。他们懂得这年头做10件事,9件对了1件错了,很多人就抓着那一错的不放,也就是很多人倾向于挑刺而有意无意的忽视其产生的价值,尤其是价值体现不直接难量化的时候或者针对一些比自己优秀的人时候。所以年长者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不做太多评论,宁可不评论,以免评论错,宁可不说话,以免得罪人,宁可憋着,也不喷出来,有这种不做不说不发表观点,至少不会有大错的潜在意识。(简单点就是能憋,估计憋久了,也就习惯了,逆向合理化)早期的这种形态导致其在国外职场中趋于自我保护。比如在美国职场一直有推人的传统,但持有上面思维形态的人就会倾向于不推荐人,因为推了万一推的人水呢?倾向于避嫌,怕留下口角,倾向于避免一切潜在分险,包括现在的和未来的。比如少在网络说话,避免未来被人挖出过以前说过什么,持有什么观点,避免未来被潜在对手攻击利用,哪怕这些概率很小,但也万事趋于小心,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分内事做好就行,安稳的过下去。好像什么都不干,就能高枕无忧似得(的确很多人还真的就高枕无忧一辈子了)不站队,怕存在站错队的风险;一推人,就好像自己带了个炸药包,万一此人出事有怪我头上的风险。这种思维导致的结果就是所谓不够的团结。很显然,你什么都不帮都不做,自然个人风险小了相对安全了,可以理解为风险厌恶型。

这其实跟成长环境有关,你再往早的说,经历过国内各种历史的人,很清楚的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明哲保身的内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如小的事情上,老人跌倒了没人扶。每个人做任何行动前都会花几秒钟做个评估一下风险收益(即使自己没意识到)。其实就是简单的期望,action的收益(物质或精神)*正面的概率+action的损失(物质或精神)*被坑的概率<0的时候,显然就没人出手了。生活中,当看到新闻中屡屡出现扶人被坑(action被坑的概率大大增加,还有额外损失),就不扶了。职场上,直接不帮人(负面的概率=0),那么即便期望收益再小,不会小于0,也就是安全。对于单一事件,看似安全,但拔高来看,真的安全吗?

这段被引用烂了的话,波士顿的New England Holocaust Memorial中写的:


THEY CAME FIRST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s.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by that time no one was left to speak up.
——Martin Niemoller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当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当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新教徒;
最后,当他们对付我的时候,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马丁·尼莫拉


在网上打嘴炮当键盘侠,个人生活中夸夸其谈指点江山,真是事情来了就畏畏缩缩,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一有事情,很少有人敢站出来,怕做出头鸟,都期待着别人站出来承担风险。成功了,自己躲在下面享受一旦成功的利益;失败了,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毫无风险或较小风险。更别不用说那些从来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着眼前的既有利益,怕惹祸上身的人了。所以基于历史和文化等经过时间积淀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让国人很能难轻易团结起来。

我书读的少,在研究生的时候才读了《1984》,1949年出版的,真是预言帝啊。一旦国家制造了一种氛围,个人即便在无关国家痛痒,在低层次,或者在国外,在一些仅仅涉及个人职场上或生活中的事情上,一些相对来说无需如此保守的事情上,也就趋于保守了。所谓跪的久了,也就不知道走了。年轻人不应该怪这些人,不该怪别人缺少同情,不够团结等等,这种思想状态自有历史原因,作为时代前进的代价,哪怕有些是明显的错误,但是又有谁有能保证一直正确呢?我们该用广大的胸怀去包容和理解不同位置人的所作所为,阿Q一点的说,毕竟我们现在生活的比上一代好呢,至少应该感恩。很多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遵循自然规律,一辈人的逝去,减少一些阻力,方能慢慢改变。

现在90后00后,敢于评论,敢于表达,喜欢的赞,不喜欢的直接喷,爱憎分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好事,至少不会那么装,个人是觉得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加恶心。所以在合理的框架内想说能说想做能做,不要一直憋着不是一件好事吗?太多人跪的久了,也该扶一扶下一代,让他们能够站起来走一走了。当下一代不那么束手束脚,不瞻前顾后,不忧心忡忡,不因为高压而诚惶诚恐的时候,自然而然,在生活的其它方面就更加坦荡了。道德感正义感的整体提升,帮助他人,举手之劳而已,会更加普遍,相对也就更加团结,不仅国内也包括国外。

所谓传播正能量,我也相信年轻一代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一切,他们没有经过特定历史的洗刷,相对容易塑造,但是他们并不无知和愚蠢,这年头大家都懂,所以在可控的范围内,适当引导,让年轻一代承担起时代前进赋予其的重任,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前进发展和名族的团结,毕竟,老一辈终将逝去。


作者:匿名用户
来源:知乎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