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加拿大化学家贾强:推雾霾预警模型 在国内投入使用

2016年05月06日 加拿大留学堂


【摘要】 
作为一名从重庆走出去的国际知名化学家,贾强不久前在加拿大多伦多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再三表示:“我是在重庆出生、长大的,没有家乡给予的精神财富,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贾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与应用系副主任,终身教授,加拿大冶金学会环境分会主席。
贾强(右六)和学生在一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感言
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崽儿,我永远感恩家乡。
求学期间艰难打工
贾强家的厨房里,郫县豆瓣、磁器口豆腐乳、重庆产青花椒等川菜佐料一应俱全。“我最拿手的川菜是麻婆豆腐。”他笑着说道。
作为一名60后,贾强是幸运的。因为成绩优异,1977年,还是高一学生的他破格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并顺利进入重庆大学冶金系。本科毕业后,又继续在重大攻读硕士学位。
到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贾强已经在重庆大学冶金及材料系当了4年助教。
这一年,他获得了一个公派留学机会——到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贾强到加拿大后没多久,妻子便来到加拿大陪读,经济状况骤然紧张起来。实在没办法了,他只得白天读书,晚上为一家餐馆送外卖,十分辛苦。
贾强那时的英语口语相当糟糕。有一次他开着刚买的二手车去参加同学聚餐,到达目的地后见路边立着一个“No standing”的交通标识牌,以为是“禁止站立”的意思,便放心地把车停在那里。
待吃完饭出来,车窗上已被“警察叔叔”贴上了罚单:罚款60加元。经向人求教才明白,“No standing”的意思正是禁止停车。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那几年,贾强每个月元有800元补贴;加上夫妻俩打工所得,月收入累计有1000多加元,在留学生当中算是不错的。 
但和来自国内的许多留学生一样,他们的内心始终有一种天然危机感,总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因此,到加拿大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他们一直住在地下室。
“我们就租了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地下室,每个月200多加元的租金。每天买菜,也要等超市快打烊了才进去,这样才能享受打折。”回忆起那个时候的苦日子,贾强至今记忆犹新。
“当年吃得最多的就鸡腿,便宜。买回鸡腿,先放在水里煮好,再捞起来蘸着佐料吃。煮鸡腿的汤水,加点菜叶子和盐巴,又是一道菜。”他说,当时甚至买可乐也精打细算,总是一件件买,算下来每罐单价可以减半。
最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为了省钱,贾强读博士那几年,都是到图书馆将老师授课用教材整本整本抄写下来,以至于读博士期间连一本教科书都没买。
从80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
“面试也有好几轮。然后是两次模拟公开课,一次讲科研、一次讲教学,整个周期长达4个月”
拿到博士学位后,贾强选择了在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与应用系开展博士后研究。
一段时间后他获得一个好消息:“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与应用系一位教授要退休了,校方决定招聘一名助理教授。”
贾强非常高兴,同时又担心:高兴,是因为机会难得;担心,则是因为多伦多大学是世界著名学府,这次招聘是面向全球的,而当时慕名前来应聘的优秀年轻学者总计达80人。再说了,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与应用系之前还不曾有过一位华人教授呢。
所幸,凭借雄厚实力,贾强顺利通过了第一轮考试,进入到面试阶段。
“出乎意料的是,面试也有好几轮。然后是两次模拟公开课,一次讲科研、一次讲教学,整个周期长达4个月。”贾强说。
1995年5月,他最终胜出,收到了学校的聘用通知书。
“华人进入多伦多大学,真是太难了。”贾强感慨地说,拿到聘用通知当晚,他和妻子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到加拿大后第一次出门吃了顿大餐。
强烈的家乡情结
因为学术造诣深厚、研究能力突出,贾强很快在多伦多大学站稳了脚跟,从最初的助理教授到副教授、正教授,后来又成为化学工程与应用系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主任,并获聘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
这些年来遇到的困难不少,是家乡重庆赋予我的坚忍不拔精神一次次激励我奋力前进。”贾强说。
7年前,他发起成立了一个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组织。如今,该组织已聚集了全球近70名化工领域的优秀华人专家,每年都会举办一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在全球化工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
“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个重庆人。这几年,我和重大之间的合作很多,也经常邀请重大的老师、同学来多伦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及访问。”贾强说。
他与重大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开展长江与乌江流域的藻类数据分析及治理、对长江水污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希望找到有效的污染防治方法。
同时,贾强与加拿大环境部专家一起,借助数学方法推出了一个雾霾预警模型。这套预警系统,目前已开始在国内一些城市投入使用。
文章来源:华龙网
加拿大留学堂
如何关注加拿大留学堂
1.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2.在公众号选择”加拿大留学堂“选择关注
3.点击右上角三点,选择查看公众号后关注
微信号:bailitop-can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