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 | 孩子一入商店,就求“买”;一不顺心,就炸毛,怎么破?

2016年09月27日 澳洲折扣资讯


提示点击上方"澳洲折扣资讯"关注我们


澳村妈妈携娃逛商场、顺溜儿买个菜,喝个茶什么的,真是再普遍不过了。

 

特别在School holiday期间,妈妈一人拖着二、三、四、五个,甚至一个妈妈拖六个孩子出门的也不足为奇。当然这振奋人心的大数字,还是以鬼佬家庭偏多。

 

在中国家庭中,若是一个妈妈敢斗胆持三个以上小宝宝出门,基本可以为“女侠”以上级别的传说了。




和妈妈群里的一些妈妈探讨过程中,很多人还是唏嘘鬼佬妈妈们的强大内心。

 

一位妈妈表示:即使带一只小恶魔上商场,人一入店门就给现原型,更别提一串儿了。

 

一般小恶魔变型记的操作步骤,基本如下:

 

第一步:“葛优瘫”模式“试探”。

 

第二步:“马景涛式”咆哮“加注”。

 

第三步:以“伏地魔”式趴倒“丧偶哭”式撒泼的姿态来“绝战”。




宝宝一系列大手笔地铺垫,就是为了:“妈妈,我要买东西。买!买!买!”

 

买了一个还不够,要两个,三个……


小恶魔眼里的万丈光芒,能以360度无死角的覆盖面积去搜索任何有趣的玩具们,想把它们都给打包搬回家。

 

哎,“贪”字头上一把刀啊!

 

虐得撕心裂肺的妈妈分分钟想逃回家,如果说上天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决!不!独!自!带!娃!外!出! 特别是“T2症状”明显的小恶魔。



其实带娃出门真不该是如此杯具的画风啊。


与其坐等宝宝给妈妈整蛊,还不如在事发前,先来个集体“下药”,过程中逐渐“加药”。


嘿嘿!讲不定画风会变哦。



蕾丝破解法



提前打好“预防针”,可别小看了这免疫的力量,定期“打针”,逐渐可以降低事发的概率。

 

什么是预防针呢?怎么打“预防针”?就是下面两点:

 

1、故事《每次出去只买一个》,请听蕾丝的讲故事音频。

 



听完音频,爸爸妈妈可以问宝宝,和故事相关的问题,如:“小宝和爸爸妈妈的约定是什么?遇到几样东西都喜欢,小宝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做得好吗?为什么?”引发宝宝的思考。

 

2、家庭的情景角色扮演。

 

根据故事《每次出去只买一个》里的人物进行角色分配。

 

第一次,可以宝宝扮演故事里的宝宝,爸爸妈妈扮演故事里的爸爸妈妈。


下一次,可以角色对换,宝宝演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演宝宝,体验不同的人物。

 

情景扮演中,也可以提供一些材料,让情景更生活化,真实化。


所需的材料可以是宝宝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物品,如:厨房里的蔬果、饼干;也可以是玩具小厨房、娃娃家里的仿真玩具。



总结


通过幼儿故事、情景扮演,可以有效地帮助宝宝以他们现有的认知度,去体验理解遵守“只买一个的约定”。


若是有些家庭想改动规则,如:每次出门可以买2个或3个玩具或食物,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更改故事内容,但每次的出门购物基本的规则要一致,不然宝宝混淆规则,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小宝宝。





事发前,准备功课需好好温习“拉钩+问答题”


1、妈妈带宝宝出门前,事先做好规划很重要。


列好购物清单;预计完成购物的时间是否与宝宝的饭点、睡觉点“撞车”;带好宝宝最有安全感的安抚物或喜欢的玩具(以备情绪不稳定时的安抚);妈咪包的必备物品齐全;带好手推车等等,确保基础设施有保障。


2、出门前,和宝宝玩约定的游戏。


妈妈说:“宝宝,我们就要出门去商场了,宝宝今天只买一个玩具或是食物,好吗?我们一起来拉钩钩。”和宝宝达成一致,并提醒宝宝这个约定。



 3、在前往商场的路上,可以“问答题”游戏温习


在我家,格式通常如下:


a . 宝宝,今天去商店可以买几个玩具呀?

   答:只买 1个。


b. 如果买了一个玩具,还想再买怎么办呀?

   答:用自己的零花钱。


c. 如果零花钱用完了呢?怎么办?

   答:就选一个最喜欢的,或是家里没买过的。


d. 宝宝很想再买一个玩具,又控制不住自己发脾气了,怎么办?

   答:告诉妈妈(自己的感受),如:我很伤心,因为……;可以和妈妈抱一抱;大口地深呼吸;拆开已经买了的玩具先玩一会等等……

 

总结


临时抱佛脚的功效,可以事半功倍


特别对于时常健忘的小宝贝而言,有时可以有效地降低作案的概率。





现场小锦囊


1、妈妈到了商场后,先拿出shopping list,根据宝宝的精神状况来规划购物先后次序。


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还可以保持宝宝的良好情绪。


千万别等人发毛了,才想起带人家去买玩具啊。


一般我会在购物计划的中间——宝宝略带倦意的时间段,带着宝宝买玩具,来一点“提神”功效。


宝宝选完了喜欢的玩具,抱于手中,又可以延续一段时间的好心情和优良状态,使妈妈可以继续舒畅地购物。




2、鼓励机制不间断转一轮。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西尔斯认为:“消除不良行为的最佳途径是对良好的行为加以鼓励。”


在宝宝还没作案,或出现抱怨、牢骚、不良的情绪等欲作案前,妈妈抢占先机,吹起鼓励的号角。


宝宝没买玩具前鼓励:“宝宝,今天很棒哦,和妈妈出来买东西,没有吵也没有闹,还耐心地等待着选玩具,妈妈要对你竖起大拇指。”(先戴起高帽子。


宝宝选玩具过程中是最容易出现状况的阶段,所以鼓励更不能停:“好宝宝,看看那么多玩具都在向我们招手呢,但妈妈相信你可以遵守‘只买一个的约定’对吗?妈妈给你加油!”(边温习规定,边戴高帽子。


宝宝选好了玩具准备结账,但依旧流连于其他的玩具时鼓励:“宝宝今天表现的真好,你做到了“只买一个玩具”的约定,和妈妈击个掌!一会儿回家后,打开玩具盒,能不能给妈妈看看里面有什么好玩的呢?”(继续戴帽子,转移注意力,开启联想状态。




3、手足间的督促、监督作用不可小觑。


在之前的各种“下药”后,澳洲多生多育现象的好处也来了。

 

孩子们之间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家里年龄大的孩子提醒年龄较小的孩子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比如:老大提醒小的:“妹妹,你不可以乱发脾气哦!我们出门的时候和妈妈有个约定‘只买一个’。”




 

习惯的养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反复多次的出门买东西后,孩子们会逐渐地形成了一个简单的规则意识。


万事开头难,习惯一旦养成后,光明的曙光离我们不远矣。


孩子对于玩具、零食治愈系的情感,如同女人的“包治百病”,不然马云背后咋能整出那么多的败家娘儿们呢?


所以,咱也适当地去理解孩子的物欲需求。

 

自控力差是学龄前儿童阶段的特征,加以耐心地引导,提前“打好预防针”,循序渐进地“下药”,持之以恒地贯彻“统一的规则”。


这样“孩子一入商店,就求‘买’;一不顺心,就炸毛。”的现象,终究还是会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成为往昔“有趣的苦情戏”式的回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