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飙泪、烧脑沉思,就是这么分裂:第37期读书会总结

2017年10月24日 伦敦读书会


导语

在写这期总结的时候,正在听着Ludovico Einaudi的 《Elegy for the Arctic》, 演奏前,他凝望着海冰消融的北极,弹下了第一个旋律。美妙的琴音,冰雪崩落的声响,海鸟的叫声,让人震撼。在回顾这期音频的时候,分享者和讨论者的每一字,每一句也同样震撼着我,在这飞快的三个小时里,我们讨论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未来职业,新的读书模式,生命,死亡,意义。这里没有对错,只是个人观点的交流,或许我们的讨论可有可无,但就像Juunne分享的《如果世上不再有猫》里提到的 -  “这个世界就是由无数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的记忆。”

01

《未来简史》:最爱吃荔枝和桃子的V+

“看了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我们没有办法去回避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 V+

1

这是线上共读,线下继续火爆回顾且知识量极大的一本书,V+竟然可以脱稿讲了二十多分钟,为我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这本《未来简史》。

v+首先提到了第三部分,尤瓦尔•赫拉利猜测人类会升级,人类自身会和超级大脑相连接,或者是人工智能直接晋级来统治我们。她说:“当时我看到这儿是有点儿害怕的,看了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没有办法去回避我们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到那个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也是有意识,也是有情感的。” 所以作者在第一章认真地回顾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v+提到希望大家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关注这本书的热度。分享者对这一章的感受是:“猪从出生到屠宰场近还有三个月,固定在不到一平米的地方,猪也是有情感的,但人类并没有去关注这些,吃猪肉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当我们有一天变成低等的生存状态时,下场会不会跟猪一样,我觉得还是很残忍的。” 这就是第一章反思的一个观点。

在人类进程过程中,所有的思维方式都是一种算法。我们今天去做一顿饭,整个过程就是一种算法,和计算机的算法是有相同的地方的,这也是让我震惊的地方,我们和动物都是通过这个算法去思考事情,所以我们和动物并没有不同。为什么我们会有人类社会,为什么我们今天会坐在这儿拿出很多观点来,作者说人文主义的诞生是很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我们今天去买咖啡,拿钱交换的。 但如果你给一个猩猩钱,去换它手里的香蕉,它是不会跟你换的。我们人类社会赋予了钱很多的意义,比如今天的银行家,说钱是值钱的。真的值钱的吗?在动物社会不是,如果想从猩猩的手里换来香蕉怎么办,需要给它一个等价的物质,比如说桃子,花生。这就是我们今天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已经进化到可以去虚拟出一个真正的人文主义来,这也是人类进化到现在的一个原因。

分享者还对这本书的作者很关注,三十多岁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能到达那样的一个高度。他的知识储备量非常大,涉及很多领域。同时作为一个无宗教、自由的虚无主义者,他的思想是没有被束缚的。他每年都会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冥想,去真正的发现自己的内心。

大家热烈讨论的几个重点:

1.        书中提到 “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今天,力量却是来自于该知道忽略什么”。为什么人类迟早会被算法控制,我们失去了筛选和吸取的能力。

2.        书里提到马克思把其他主义用来研究上帝的时间,来研究生产力,这是马克思能成功的一个原因。

3.        未来的职业的讨论:

a.        到2033年很多职业会消失,比如翻译、图书管理员,银行工作人员,律师助手等。

b.       书中提到的新兴职业之一:虚拟空间设计师。这里引发一个疑问,会计,金融还值得去学吗?有人还提到,《王者荣耀》团队要发奖金了,本季度200万!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调整对待孩子打游戏的心态?

c.        考古不太可能被替代,因为这个工作需要精密的模式识别能力,产生的利润比较微薄。

4.        格物致知还是阳明心学?从原来的知识贫乏到现在的非常丰富,我们的重点不一样了。现在这个时代信息和知识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网上很快就能找到。重要的是什么呢?还是返回人性或者对知识体系构造的一种认识。在中国有儒家的君子六艺,这些都是根本的人性知识。西方有liberal arts (通识教育,也就是自由七艺) 都是培养人类最根本的思维逻辑和知识构造体系。学习到一个思路和考虑问题的方法,让我们终身受益。

5.        一位UCL学教育的研究生跟我们分享了他们所学的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从内容为主(content base)的教学, 转向培养学生如何去学人生技能(life skills)。


02


典型双鱼座的Jessie

“这本烧脑书很特别,形式大于内容,做的非常用心,打开英文版,你会闻到一股旧书腐朽的味道。” 

–- Jessie                   

2

喜欢看言情或者知识类图书的Jessie,今天让读书会人烧烧脑,这是一本需要设立专门网站提供攻略的书,一本用kindle无法阅读的书。

大家一边传阅,一遍听着有名的哲学的悖论 – 忒修斯之船。当船和年轻人从克里特岛归还的时候,这艘船的木头不停地再换,回来时已经全部更换掉。哲学家发出疑问,这艘船还是不是原来的船?如果是,那所有的东西已经更换掉了。如果不是,那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的?这就是忒修斯之船的哲学论。这个悖论和这本书有什么关系?《s.》是一本书中书,三个版本(英文,繁体,简体)都是外壳写着S, 里面写着忒修斯之船。


整本书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写忒修斯之船的这个作者时察卡和翻译家科戴斯两个人身份之谜的追述,第二条主线讲的故事是一个叫S的年轻人已经失忆了,对自己身份的一个探索,第三条主线就是这本书有很多笔记。书里家了很多线索,每个附件都有用,比如一张纸巾上的地图,每个细枝末节都暗藏玄机。


(内页展示)

这本书有很多种玩法,有人说先把主人公在船上的故事读完,然后读一遍两个人的笔记,再去研究。有人说笔记需要要读5遍,第一遍都一种颜色,第二遍再读另外一种颜色。国内还有一种玩法,第一个人先开始解题,如果解出来谜题,自己可以伪造一个证据加在里面,不用付钱,下一个人如果解不出来,就要付钱了。

英文版两个人的笔记分大小写,阅读时比较容易区别。中文版比较容易混淆字体,台湾版本征集了1000人的笔记,最后敲定两人不停抄写10万手稿,很大的工作量。这本书是对传统的出版业的一种改革和颠覆。Jessie觉得带着这样的一个想法去做一本书,想法太丰富以至于让读者有点儿丧失阅读感。但本书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奇特的书,趣味性很高。


部分讨论:

1.        有人介绍了丢书游戏,他们看完了一本书,在书里写上我这本书在哪里捡到的,放在地铁里,传给下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记在书里,这也是一种新阅读方式。

2.        阅读这本书之前要先看看攻略之《怎样开封这本书》。

3.        2001年GPS刚出来时有个藏宝游戏,你要在经纬度标出来的地方藏一个东西,找到之后这个东西就归你,你要再放进去一个东西,同时这个盒子里有个笔记本,要记录在哪里,几时几分,跟谁一起发现这件东西,可以留个笑话,一句话再放进去。


03

《追逐日光》,自称“好吃懒做”的聪明娘

“我自己的感受就是,活在当下,简单生活,有责任感,对生活有目标,有行动力,要热爱生活。” --- 聪明娘

3

“因为当时爸爸生病了,买了这本书给他来消磨时间。” 聪明娘继续着:“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是07年,那时候年轻,没有思考过死亡。以前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时,每天都在面对死亡。我印象中的死亡是整个世界,整个家庭的坍塌。很多人身体还在,心里却已死去。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他这么阳光,这么 充满正能量,我才发现,原来死亡可以这样去迎接。书里第一句话说到‘ 虽然我得了脑癌,但是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让我处理死前的很多事情,不像一瞬间意外的那种,我很幸运。‘ 这个人给我一个新的思路。”


05年的5月份,尤金·奥凯利收到这份宣判书,一位毕马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他可能活不到三个月,那一刻,他说他不得不思考死亡,不得不深刻反思生命。

他喜欢打高尔夫球,因为能跟老婆享受二人的时光,特别喜欢在日落之前打球,不会像白天那么拥堵,球场上的夕阳斜照,这种是打球绝佳的时刻,在打球的时候,冥冥中就有神灵的召唤,神精气爽,让人感觉不仅在打高尔夫球,而是在追逐阳光,尽情享受余晖褪去之前的分分秒秒。这就是他这本书的题目,为什么叫《追逐日光》。

最后这100天他要活得明明白白。他的三个目标,第一个辞去和交接好工作, 第二个选择放疗而不是化疗,第三个让接下来的时日变成最美好的时日。他最后的目标,画了他怎样跟亲朋好友告别,就这样开始了他最后三个月的告别之旅,也是一段美丽的人生之旅。


他开始做冥想,他说:“我会望着水,试着过着一种飘然如仙的时光,可能10分钟,可能半个小时,或者更久,我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完全存在于这个世界,也并非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自己游走在两个世界之间,去获得了新生。”


最后一章是他老婆帮他完成的,妻子书末说,“虽然他留下我孤单一个人在球场上追寻阳光,但他早已把球放在那个球座上,静待我打出好球。他已离我远去,我在怀念之中活着,想到能和他一样目标明确,全情投入,我不禁感到丝丝暖意涌上心头,不仅在人生最后时刻要如此,而且在他离去后的每一天亦如是。”



大家的讨论要点:

1.        有人曾经试过past life progression, 坐了一个小时,能感受到在胎盘里的感觉。

2.        现在很多人都在践行冥想,没有手机,没有干扰。有一种说法,现在有科学研究,冥想会促进大脑的阿尔法波。

3.        想到两个人,第一个就是Stephen Covey,写《Seven habits》的很有名的人。还有一个就是伦敦华人圈很有影响力一个人David Tang,他最后的时候还知道自己还有几个月的时候,还计划到Dorchester来参加一个party, 但可惜在开之前的26天就去世了。所以最终死的时候,我们最想干的是什么?现在赶快行动起来,活在当下!如果你喜欢一个人,赶快去表白,不喜欢也没所谓。

4.        让我想起了一位特别阳光的朋友分享给我的英文诗《Remember me》,还清楚地记得和她在V&A的咖啡馆里聊了很多,那是她最喜欢的博物馆。最后在上black cab之前,特别想去拥抱她,但没舍得,她要我以后一定要去上海,请我去玩。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她。分享这首诗的最后一段 “Smile, wipe away the tears, learn to love again and go on.”


04

《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把分享笑话生生变成了工作的ppf




“我们看一样东西的时候,要看本质,而不是去看表面. 我也在想,有一天,我怎么能够让我孩子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 ppf


4

不要看电影,不要看电影,不要看电影。” ppf 反复强调,“如果可以,一定要看英文原版,因为有些关键的词没有翻译出来,中译本个别地方甚至曲解了原文意思。” 这是她和孩子共读的一本书。顺便说一句,ppf 每次分享跟孩子共读的互动都让我感动,有思想,更深层,让人不得不思考。


这本书描写一个九岁男孩布鲁诺眼里看到的世界,所以他看到的很多跟我们大人所看到的不一样。布鲁诺不得不告别柏林、随履职的父亲搬到陌生的地方,他很不适应新家。新家的窗户往外看到一个地方,里边都是男的。好奇心促使他去那个地方且在那个有铁丝网的地方,遇到了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小男孩,他们变成了好朋友,他穿过铁丝网进到集中营,命运从此被改变。

布鲁诺的家庭条件非常好,典型的上流社会。从书中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和他的姐姐被保护的很好,完全没有对环境突变的抵御能力。而另外一个犹太男孩是蓝领家庭,爸爸是钟表匠,妈妈会说六种语言。这个孩子会很多种语言,还要继续学英语,他还很有宽恕力,说话的时候条理清楚。集中营这么悲惨的一年生活,读者从文字中感觉不到他有恨;虽然最后有几句他说到有恨,他恨的是士兵,他并不恨这个世界。故事的结局是一个悲剧,或者说是一个事故,原本应该可以被避免,甚至根本不应该发生,但是终于无法避免,无可避免。

ppf 在分享这故事的同时,提出几个问题,如果大时代会改变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怎么生存?我们有没有把小孩子准备好大时代的变化?

现在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超过了cumulative knowledge的能力(积聚知识)。怎么让孩子认识本质是什么?我们做家长比以前更纠结。ppf 说:“我跟我儿子说,我的前二十年,可以告诉你什么职业选择会有高薪。从现在开始,我需要你来告诉我什么有用,因为家长目前的这些经验已经被颠覆了,或者是正在被颠覆的途中。”


怎么看“制服”?是不是我穿上这个制服,就变成这样的人了?在英国,老师会告诉学生,身体是不能被任何人碰,就算他穿着警察制服也不行。但是,这个教育在有些国家就比较欠缺,警察叔叔永远是正面的伟光正,而不像这里说: see beyond the uniform . 

ppf 继续跟儿子的深层讨论:“儿子问我,才20几个士兵,那么多的男人,为什么不反抗?然后我们就讨论了人性的丑恶,我把窦娥冤搬出来给他听,窦娥死的时候说是被冤枉的,如果这是真的,夏天下雪,三年大旱。最后的的确确是这样的。直到后来父亲做了大官才解决这件事情,民众就会说为什么要惩罚我们,我们没有做错什么啊,可是在你们知道窦娥是冤枉的情况下,整个大众选择了沉默。这个事情也一样,大部分选择的是沉默或者是逃离。

“一样说罪恶,一样说一些我们不能接受的事情,曹文轩写的《青铜葵花》很唯美,完美的唯美。”PPF比较道:“我觉得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世界。 把这两本书对比一下,一个就是中国风的,一个是西方风格的。我们很幸运地可以去欣赏两边的不同,或者是说批判两边的不同,如果看《青铜葵花》长大的话,那肯本没有准备好这个大时代,如果看《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他们就better be prepared than we do. ”

 

讨论:

1.我之前看到过一个说法就是我们现在的顾虑太多了,也许我们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以我们人类意识为导向,而是地球本身希望这样,但这只是一个观点。

2.我在国内读研究生时,一向是有答案就是好答案的;但到了这边,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突然我感觉我过去所受的教育,让我很无措。其实现实生活里就是这样的,不可能有标准的答案,没有完全的对错,所以我跟我先生讨论到底小孩子应该接受哪里的教育,我们决定留在这边。


05

《假如世上不再有猫》:活在二次元的Juunne

“这几年亲人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些不可避免的失去,所以也想到很多东西, 不是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但至少不要让人生留下大的遗憾。” --- Juunne


5

庄主感受:这是我第二次听Juunne分享,居然有人这么会讲故事。她轻轻的声音,伴着她二次元的诙谐,以第一人称,带着我们一起经历书里的细节,感受别人的小说,勾起自己的回忆。


故事开始:我是三十多岁的邮递员,一个闷骚男。养了一只猫叫高丽菜,这是母亲的猫。母亲四年前去世了,之后就跟父亲关系很僵,这四年也没有联系,当知道自己是脑癌晚期那一刻,想到的是家里新买的手纸和洗衣液怎么才能用完等无关紧要的事情。回到家后,家里多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那个人说:“我就是魔鬼,来取你命的。” 我写了死前想做的十件事情,比如跳伞,开法拉利狂飙,穿钢铁机器人装备,在大雨中遇到暗恋的学姐等。魔鬼说:“你写这什么东西,太二了!你明天就要死了,但是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同意世界上一件东西消失,我就能延续你一天的性命,在让物品消失之前,你可以用最后一次。”

为了活命,我同意了让电话消失。消失前我打给了大学女友,她却一口气说完我所有缺点。

为了活命,电影没有了又能怎么样,即便没有了音乐又能怎么样,只要能多活一天。不巧的是,最后一次电影租的带子是空白的,我就看着这空白电影,想起三岁的时候父母带我看的第一场电影,当时真难受啊,但回想起来又是那么难忘的一段经历,跟父母一起的时光又是那么的短暂。

为了活命,然后就没有了时钟,我什么都不用担心了,跟着我的猫出去散步,然后带着猫一起看相册,看妈妈去世之前一家人一起去洗温泉,一起旅行。然后就回想起来,跟家里人最后这一段回忆。

在舞台春秋里边有句台词,生存是一件美好美妙的事,水母也有生存的意义。既然水母也有存在的意义,那么电影,音乐,咖啡也都有存在的意义。可有可无才是对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这个世界就是由无数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聚集在一起。然后才形成了我们的人类,形成了我们的记忆。

这一天,魔鬼说:“我看你这猫不错, 就让猫消失吧。”我以为魔鬼已经施了魔法让猫消失了,跑到外边去找,遇到了我的前女友,抱着我的猫,她给了我一封妈妈去世之前给我的信,信的最后写道:……

信里写了什么?接着又会消失什么?结局怎么样?就此打住、不再剧透,自己去看书吧。

Juunne分享的时候,已经是午饭时间。但是Juunne的对这本书的感情,从她绘声绘色的复述中流露,慢慢地注满了整个屋子。仿佛被施了魔法,所有的人的情绪都随着她的讲述起伏,接下来什么会消失?这个问题这么牵动人心。原来Juunne是一个这么会讲故事的人!


讨论

1.从小到大,我自己养过五只猫,就是我喜欢猫这个事情,已经人尽皆知。我喜欢猫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小时候养过猫,或者很可爱,因为猫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是跟家人牵绊的,其实这是一个共同的一个记忆,所以书里的最后他带着他的猫一起去找父亲,所以就能回忆起我跟家里人的那段记忆。(忍不住潸然泪下的未来这么说。)


2.这本书其实是很好读的,第一次我也没往深了去想,就像聪明娘说的,三十多岁,“死亡这件事”,根本不会去往自己身上去想、也不会想到身边的人,只觉得这是个故事,只是别人写的一个小说。因为这次读书会我又重新念了一遍。这几年亲人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些不可避免的失去,所以也想到很多东西。这次关于死亡的两本书,不同角度都很好。如果可以计划人生最后一段路,真的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不是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但至少不要要让人生留下大的遗憾。


写在结尾:

“伦敦读书会已经三十七期了,在这里的人,书,语言,甜点,思想,经历,笑话,还有那一张张的便签,认真的笔记,着着实实让我对伦敦的生活又多了一份念想。” 

            ---xiaomonster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