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愿意嫁给渣男,是我的自由

2016年10月12日 加拿大留学移民网




1




当年《超级女声》大火时,我正在上大学,是准媒体人,深谙电视选秀,投票争霸乃掺水噱头,依旧用我爸手机给张靓颖投了一票。迷妹之心,日月可鉴。

之后的十几年,张靓颖有很多拿得出手的传唱,但她的眉眼始终像当年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时那般,掺杂着一副身负千斤的苦相。

她有一种难以言述的凄楚和使劲,没有天生巨星的那股子放松自若。所以始终徘徊在不瘟不火的边缘。

让她重新回到公众视线的,是那个尴尬无比的逼婚视频。张靓颖隐忍地低着头,泪眼婆娑的和全场哄声一起等待冯柯的认领。冯柯千呼万唤始上台,敷衍性地拥抱、推脱、了事。

事情最终以张靓颖和冯柯的微博恩爱互动勉强结束。可看客们洞若观火,这条息事宁人的微博背后,是张靓颖拿准了冯柯另一身份的七寸:

作为张靓颖的老板,冯柯内心万分不甘不愿,也要权衡张靓颖的形象和未来。自己呕心沥血栽培的摇钱树,怎能倒于儿女情长,只能跪着配合出演。


2


接下来就是张靓颖妈妈张桂英的血泪控诉,很奇怪,评论里清一色的“站妈妈”。朋友更是发来给我瞻仰母亲的用心良苦。

同为母亲,我内心却滋生了一丝鄙夷和同情:张靓颖真是太命苦。有一份求之不得的感情,还有一个死缠烂打的原生家庭。

我至此明白了张靓颖眼角眉梢的清苦。归根溯源,她在原生家庭里习惯于相依为命的归顺,每一份打拼都有报效单亲妈妈含辛茹苦的孝意。

六年酒吧驻场,补贴家用。选秀一夜爆红,从此妈妈不再担心晚景凄凉。可她们之间的关系处理,还是沿袭着单亲家庭的路数:共生。

从张桂英的檄文里可见一斑:女儿的恋情要横加干涉,女儿的公司要入股话事。女儿一意孤行要嫁给冯柯,股权又被单方面稀释,两件事均成泡沫,于是鱼死网破,公诸天下。

怒点之一还有身为亲生母亲,却从媒体得知婚讯。于是她还之彼身,借风行之口,以舆论之枪林弹雨,杀张靓颖冯柯措手不及。

她打心眼里认定:和我相依为命的乖宝宝,婚姻大事都不听我的话,我居然还是最后一个知情者,把我置于何地?你们爱结婚去结吧,就让你们不得安宁。

有人善意解读张桂英的行径,认为她是尽最后绵力让女儿掌握婚姻的主动权:

把婚恋细节、财产现状披露,从此冯柯处于公众监督之下,稍有差池,就能坐实居心叵测之名,而女儿还是被人蛊惑玩弄的痴情白莲花。

且不论这般解读是否张妈妈初衷,就算苦心一搏,也令人不寒而栗,哀其愚蠢。今后张靓颖如何骑虎难下,母女两如何收场,都不在她考虑的范围。

以母爱之名,强行控制,就是一个自认为赫赫之功的母亲的全部认知。


张靓颖曾坦言,不善于表达情感,羡慕别的选手能为妈妈唱歌

家庭氛围可见一斑


中国人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孝字当头,成了代际关系共生状态的道德依据。3岁前和母亲的共生状态一直延续到成年。而立之年的成年人,遇上人生大事,理所应当“我要回去问问我爸/妈”。

而父母辈乐见其成,从择偶到立业,从儿女辈到孙辈,事必躬亲。以有限的人生经验指导着儿女的抉择。

在这样的传统沿袭下,我们都是“成年婴儿”,没有自我界限之分,你我合一,可以随意的替亲属做决定,无须考虑对方的感受和见解。

这样的无界限衍生出我们的集体无意识逾越快感,君不见催婚催生的三姑六婆,不见觥筹交错后的询问薪水几何,不见人生大事路人甲乙丙丁的指指戳戳。

闲杂人等我们能置若罔闻,可父母亲缘的逾越,就像无形利刀,不得不挨,还不得手。稍有违逆,就是“大逆不道”,就是“狼子野心”。

张桂英就用人生阅历告诉张靓颖,冯柯是个靠不住的男人,她替女儿做出了分手的决定,12年来孜孜不倦要求女儿即刻执行。忤逆之举,绝不饶恕。


3


我想张桂英女士应考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为何自己懂事明理的女儿,会对这样男人的明显渣滓视而不见。相处12年,张靓颖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枕畔人的朝秦暮楚,并非可托付终身的男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女儿入了冯柯的火坑,张桂英难辞其咎,在一个父爱缺失的家庭,张桂英并没有弥补这部分的空缺。

张靓颖对年长十几岁的冯柯的专情,像极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恋父情结放大到情感里,就是极度缺爱,付出是她能抓紧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把原生家庭不能给予的安全感都眼盲耳聋地移情到了冯柯身上,越是艰难险阻,越是逆流而行。

大部分女人如张靓颖,奈何事业风生水起,都敌不过爱情大过天。见了黄河心不死,纵深一跃表情深。在女儿的情感教育上,张桂英显然是失败的,她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把一切归咎于冯柯。

冯柯对张桂英的回应里有这样一句话:

首先我也要向靓颖妈妈致歉,让她卷入一场风波,社会对于八卦事件的追逐效应,将打扰到老人的生活。

声明写得不卑不亢,给了不宜发声的张靓颖体面的台阶。

一边是爱女心切的母亲,她的爱无疑是全身心的。一边是典型渣男,他对张靓颖的爱情一直是犹豫不决的。

可就在两份声明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相:如何使用爱,不让它变成戾气怨恨。不靠量,而靠智慧。我们通常乐意在爱情里斗智斗勇,却忘了亲情是亟待去优化的关系。



我问一个家有小女的朋友,如果她的女儿遭遇此事,她会如何处理。她大义凛然地说:正因为我同样见不得宠爱备至的掌上明珠为情所困,所以待她亭亭玉立,初谙人事,我就放手让她去早恋,去受伤,去懂得。

她所必经之路,我无法代行,我能给予的,只有在成年前给她足够的安全感,成年后放宽试错的空间。

真正健康的代际关系,无非就是“一路鸭子一路水,儿孙自由儿孙福。”你觅得良婿,我由衷祝福,你厄运缠身,你还有我这条退路可避。


4


我曾经远程旅行,和三岁的儿子半月未见。他见到我激动异常,揽着我的脖子说:妈咪我好想你,以后我每天都要和你在一起。

我笑着回答说:我也希望如此,但是将来你要求学要恋爱要结婚,会有自己的小家庭,我们可能不能每天在一起。

他想了想说:那我虽然不能每天都见到你,但我每天都喜欢你。

醍醐灌顶。《自私的基因》里言:我们百年之后,灰飞烟灭,但基因不死,代代延续。所以我们对子女后代的爱,从物种演化来说,是自私的。

但落实到个体家庭,我们的舐犊之情,不该是钳制的控制欲,不执念自我的复刻。它应该是光明磊落,温厚干净的驿站。它应该是儿女离巢遥望回溯,依旧快乐宽容的。

又有多少人,把儿女置于两难境地:心念养育之恩,又惊惧控制之欲。因爱生恨,远香近臭,皆因我们已然长大,而父母反而行之,成为了挂在我们腰间的“成年婴儿”。

愿我们不以爱之名,行专横事。我们所有的爱都指向离别和自立,TA想成为清洁工,TA想嫁给渣男,TA想做个丁克,都是他们生而为人的自由。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纪伯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