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我的群(六八零)礼尚往来的故事

2019年03月19日 新西兰生活


我的朋友我的群(六八零)

礼尚往来的故事


与群友沟通时,有一位男士告诉我们说,他接触了一位女士,对她各方面都很满意。接触几次后,女士对他说,她已经把与他接触的事情告诉了父母,所以,希望以后每次见面的时候,他能为她父母买一些水果之类的礼物,方便她带给父母。


男士告诉我们说,对于女士的这种做法,他内心还是有些小小的抵触情绪。他说,他有一些弄不懂:为什么与她接触,非要为她父母带礼物?更可况,两人还没有建立恋爱关系,她就要求每次都为她父母带礼物,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岂不是他要成为她家庭的钱包了?


男士有些坚定地对我说:“我不能惯她的这些坏毛病”!


男士的话,让我们有些吃惊。我小心翼翼地问:“你是这样对她说的吗”?


男士说:“我只是心里这样想的,还没有对她做类似的表达”。


这让我们舒了一口气。


单身朋友在沟通和接触阶段,一方向另一方索要礼物或红包,一直是我们不支持的做法。但是,也有单身朋友告诉我们说:“私聊时要红包,就是一个玩笑,让大家开心一下而已”。尽管如此,我们也依然认为,这种玩笑是不恰当的。


“玩笑”都是基于彼此熟悉和了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笑果”和效果。对于单身朋友初期的沟通和接触而言,是缺乏熟悉和了解的状态,类似“要礼物”、“要红包”之类的玩笑,更多的只会导致负面效果。


基于此,我们一旦收到单身朋友反馈在初次沟通和接触就“要礼物”或”要红包”等行为,我们一定会做严肃的公示处理。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


但是,这位单身朋友反馈的女士希望每一次见面后,男士能为她父母买一些礼物的做法,是在他们已经有了几次接触之后提出的,不属于我们公示的范畴,属于双方沟通与互动的内容。或者说,如果男士对女士很喜欢的状态下,为她的父母送些小礼物,即便是双方还没有建立恋爱关系,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对于一些单身朋友提出的“惯坏毛病”的顾虑,更多的时候是多虑了,甚至是想偏了。


关于沟通和接触阶段的礼仪、礼节和礼物,中国倒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叫“礼尚往来”。这是典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礼尚往来”的意思是说:礼节或赠送礼物崇尚有来有往的互动状态,不崇尚“往而不来”或“来而不往”的单方面言行。单方面的索要或馈赠,都是无礼的表现。除此之外,与人沟通和接触,如果缺乏基本的礼仪或礼貌,这是与禽兽无异的言行。这就是华人倡导的互动的几个层次:


1、缺乏礼仪或礼貌的沟通和接触,接近于禽兽的言行;

2、单方面的沟通和接触,都是缺乏礼仪的交往状态;

3、有来有往的沟通和接触,是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

4、双方保持积极主动的互动状态,是达成共识与共建的基础和条件。


所以,中国传统中,“礼尚往来”的最高境界是服从和服务于彼此的共识与共建,而不仅仅是创造一个热络的沟通和接触的氛围。这才是婚恋双方需要掌握的关键和重点。


我们经常告诉单身朋友说,初期的婚恋沟通和接触最怕三样东西:“戒心”、“猜心”和“算计”。无数的缘分,都是毁在这三点上。


所谓“戒心”,就是用负面的情绪、态度或观点认知和判断与其接触的人或事。这会产生类似于“智子疑邻”的状态:以个人的喜好断定客观外物。久而久之,在婚恋过程中就形成的疑神疑鬼的婚恋状态。


两个人的沟通和接触会向哪一个方面发展,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过程,这完全取决于双方的共识与共建。如果连起码的共识或共建都不存在的状态下,就希望确定两人的发展方向,这就是缘木求鱼了。


我们经常对单身朋友做婚恋总结时说:肯定或否定一个人,都没有是非、对错或善恶。但是,我们希望单身朋友做出的任何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结论,都是经得起生活验证的判断,而不该是单身朋友处于“疑神疑鬼”状态下的主观偏执。


婚恋双方一旦进入婚恋戒心的状态,这就意味着两个人的婚恋关系已经处于婚恋的危险边缘,完全取决于一方或双方的一念之差。这种婚恋关系如同是在孵化一颗坚硬的石头:以为很温暖,其实都是你的体温;以为很冰冷,其实都是你的内心。充满戒心的婚恋状态,原本就是一块无法孵化的石头,就不要再试图感受石头的冷暖了。


所谓的“猜心”,就是遇到让自己疑虑的人或事,不是通过沟通、接触的互动方式或实地了解等正常途径,而是预设一个主观结论,用零碎的事实或现状去“论证”和“完善”个人的主观结论。


很多婚恋关系当事人遇到问题或疑虑,如同走了邪门歪道了一样,婚恋当事人在眼前而不通过沟通和接触的互动方式了解,事件发生距离自己很近而不通过实地调查和了解的勘察方式获悉,非要坚守心中的主观论断,让客观外物服从或服务于个人的主观判断。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婚恋偏执状态。


每当单身朋友处于猜心的状态时,我都会为他们讲述一段经典故事。


20世纪最伟大的两位近代物理学巨匠是爱因斯坦与波尔。两位物理学家都是近代量子物理领域的权威和泰斗,私下里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在理论观点上却是完全对立的。


    波尔是搞概率和数理统计出生的,专业研究微观量子物理。在波尔的眼中,任何事物都是由复杂构成的,哪怕是一片树叶飘落的轨迹,看似简单,但再聪明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也无法做出树叶飘落的运动轨迹。所以,波尔坚持认为:世界是由复杂构成的,任何把世界简单化的观点都是谬误。


  而爱因斯坦是搞理论物理出生的,专业研究宏观物理。在爱因斯坦的眼中,任何宏观事物一旦复杂了,都是人为制造的结果。爱因斯坦认为,这个世界是由简单构成的,甚至爱因斯坦对于E=MC2的公式都认为稍微复杂了一点。针对波尔的概率和数理统计推导出来的结论,爱因斯坦不屑一顾,他说“我不相信上帝是通过掷骰子来创造世界的”。所以,爱因斯坦为后人留下的一句名言就是“上帝是不掷骰子的”。波尔则针锋相对地说“不用你告诉上帝该做什么”。


    尽管两人生活上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在学术观点上却是“死敌”。更要命的是,他们手中都有一大批顶尖的学生在各个领域针锋相对、整天叫板,让普林斯顿大学的学术研究热闹不已。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政府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在获悉德国在组织科学家研究原子弹的消息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美国一定要率先研制出原子弹。于是罗斯福专门给爱因斯坦去了一封信,邀请爱因斯坦主持美国的原子弹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但爱因斯坦笑着拒绝了,在回信中,爱因斯坦说他对原子反应堆一窍不通,但是极力向罗斯福推荐波尔,并相信波尔一定有能力领导美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最后,罗斯福拍板让波尔主持美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几年后,波尔果然不负众望,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开始了实验爆破的阶段。在试爆的这一天,波尔与一群科学家在几十公里外的研究院内静静等待原子弹的爆炸当量的数据。他们只知道原子弹试爆的时间,其他都由军方控制。波尔在约定的原子弹爆炸的时间里来到一个空旷的地面上,把一张普通的纸张撕成碎片,对着自己的手表,在规定的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刻,把手中的纸屑用力抛向天空。几分钟后,派助手们计算纸屑所占的面积及分布。半小时后,波尔通过纸屑计算出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当量,比美国政府正式公布的数据提前了几周,而且数据结果几乎是相同的。


    这不是故事的结尾。


    

1955年4月18日凌晨爱因斯坦去世了。让人意外的是,爱因斯坦指定他的学术“死敌”对他的下葬做悼词。不仅爱因斯坦的同事、朋友、学生等都大惑不解,波尔也完全一头雾水。为了爱因斯坦的下葬悼词,波尔想了几天几夜,最后写了洋洋洒洒的上千字的对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的悼词。


     在爱因斯坦下葬的那一刻,波尔看着生前挚友的棺裹缓缓落下来,突然,波尔明白了爱因斯坦的用意。在爱因斯坦的葬礼上,波尔没有念起草好的悼词,抬起头,环视了一圈全球出席葬礼的贵宾,以坚定地语气告诉大家:“过去,我总以为真理的对立面是谬误。此时此刻我才真的明白:真理的对立面并不是谬误,而是隐藏的另一个真理!”


     波尔表述的他与爱因斯坦在学术上的历史争论所得出的结论,不仅适用于科学界,更适用于处于婚恋沟通和接触的阶段的双方,特别是当一方或双方陷入婚恋猜心状态的时候。


 很多的婚恋状态,都是一方或双方处于猜来猜去的状态下,最后创造了一个婚恋噩梦的事实。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所谓的“算计”,就是总希望时时处处处于不吃亏的状态下构建和发展婚恋关系,在不断的对比中,以“不吃亏”为原则,计算着自己的婚恋得失,试图把自己的婚恋优势最大化,让婚恋价值最大化。


这些单身朋友宣称:“我不贪图对方什么,也不想占对方什么便宜,但是,总不能处于吃亏的状态啊”!这就把婚恋用买卖的心理做算计。


比如,身高比对方高的,希望突出自己的身高优势,总认为个子高的有理由看不起个子低的;


年龄小的,希望突出自己的年龄优势,总认为年龄小的有理由看不起年龄大;


有PR的,希望突出自己的签证优势,总认为有PR的有理由看不起没有PR的;


有房产的,希望突出自己的房产优势,总认为有房产的有理由看不起没有房产的;


收入高的,希望突出自己的职业优势,总认为收入高的有理由看不起收入低的;


颜值高的,希望突出自己的美艳优势,总认为高颜值的有理由看不起低颜值的;


学历高的,希望突出自己的学历优势,总认为学历高的有理由看不起学历低的。


没有婚史的,希望突出自己的婚恋优势,总认为没有婚史的有理由看不起有婚史或带孩子的。


总之,当事人拥有的一切,都在ta心中成为无与伦比的“优势心理”,即便是手中握紧是一根稻草,也不会放过。


婚恋幸福,对一些人来说属于“门当户对”的优势对等的状态,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属于“郎才女貌”的优势互补的状态。那么,除了“门当户对”或“郎才女貌”等优势关联之外,难道就没有优势之外的生活状态了吗?


中国传统形容夫妻关系时,总是喜欢用“相濡以沫”的成语。其实呢,这句成语还有另外的一种生活境界。


“相濡以沫”,典自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以求能度过坚困的日子的状态,远远比不上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的状态。


或者说,几千年的庄子做了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处于困境的时候,相濡与沫是可贵的,因为需要更长久的共同活着,需要彼此的不离不弃;处于顺境的时候,相忘于江湖是可贵的,因为需要更快乐的活着,需要彼此的自由自在。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婚恋关系的存续与发展,与优势无关、与劣势也无关,只与两个人的生活状态有关。如果两个人不能历经各种境遇的起伏与变化,对方的优势仅仅是婚恋无果的诱饵而已。


婚恋关系,说到底是以善意和爱念为核心的,一旦脱离了善意和爱念,所有的算计都是在自掘幸福婚恋的坟墓。


或者说,善意和爱念是婚恋沟通和接触的基础,婚恋沟通和接触是构建婚恋共识的基础,婚恋共识是实现婚恋共建的基础,婚恋共建是积蓄善意和爱念的基础。这是一个围绕发展与壮大婚恋双方善意和爱念的正向的循环。


相反,所有的“不当的戒心”、“无谓的猜心”、“无限的算计”,都是让婚恋的大船沉没或撞山的初始。菩萨畏因,所以能跳出因果,修成正果;众生畏果,所以才沉沦因果,无法自拔。这是需要每一位单身朋友都要谨记于心的婚恋修行。


祝福每一位单身朋友!

祝福新西兰婚恋群!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