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私校学生家长的一次对话

2018年07月25日 澳洲新足迹中文网站


公校与私校是新足迹上一个永恒的热门话题,热心网友Pippa记录了她与一名私校学生家长关于一些“公校vs私校”问题的真诚对话与大家分享。


我就是简单的分享而已,不代表我个人观点。


对话的家长是我同事,聊的更多是中学私校的情况,但我觉得小学家长应该对这些情况更兴趣,因为他们要决定孩子中学选择的问题。


同事的父亲是颇为成功的律师,几代人都住悉尼北岸。同事和他的兄弟姐妹也是私校出身。同事自己事业也算成功,他太太在公立学校做校长,曾负责老师培训工作。他把孩子送进北岸某男校,学费属于顶级。两个孩子都是从小学读到高三,他的分享我觉得应该值得思考。


-我:我觉得私校师资比公校好。
-同事:不一定的,私校老师的流动性并不比公校低。我的孩子就试过一个学期换了三个老师。

-我:私校家长对老师的选择有更大的影响力。这个应该是好事吧?
-同事:别天真。无论是公校还是私校,没有教育体系会因为家长抱怨而对你孩子更好。相反,孩子很可能因为父母被标签“投诉常客”而被老师孤立。我们从来不敢投诉老师。

-我:如果老师不好,私校会不会更容易踢走这样的坏老师呢?
-同事:很难说。校长确实有更大权限辞退老师。但我见过很多好老师离开,也有不少很差劲的老师一直呆着。即使是私校,家长对老师去留的影响力真的不高。

-我:听说私校老师薪水比公校高很多。
-同事:其实不是高太多。教师在澳洲并不是一个经济上特别值得投入的职业。私校学费大部分都是投入到校园设施上面。

-我:私校对孩子而言应该是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吧?很多资源公校根本没有啊。
-同事:对于排名前5%的孩子,私校能给予的资源确实比公校多。但别忘了,要在体育和学习成绩上同时达到5%的尖尖并不容易。大部分孩子只是普通大众的一员,谈不上得到什么特别的资源。

-我:啊?一定要体育和学习双达标吗?能在其一做得好已经不容易了,两个都拔尖哪那么容易啊?
-同事:对啊,所以私校比公校好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拿我的两个孩子做例子,老二体育拔尖,读书虽然一般,但通过学校的关系拿到美国奖学金,也算回本了。但是我们自己也花了很多钱和时间培养他的体育爱好,说起来都是泪。相反,老大一直都是普通学生,各方面都平平。对他而言,去私校的性价比就很低了。从博弈论来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如果孩子去了其他学校是不是会更好或者更差,所以人倾向于相信自己给了学费得到了更多的教育服务。这个更多是心理作用。

-我:那人脉呢?都说私校对家长和孩子的人脉关系有很积极的作用。
-同事:实话实说,我从来没有觉得从学校拿到什么人脉资源。回想起来,我爸爸是律师,他可能曾经从学校家长群拿过一些业务,但绝对不多。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学校的社区关系比现在紧密得多了,家长对学校社区的参与度不是现在可以比较的。特别是私校扩招后,很多华裔家长对学校的参与度很低,导致学生分圈子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孩子去读书顶多认识一些以后很棒的朋友。但千万不要期待这些朋友或者朋友家长会给你带来实际好处。以前我不少同学现在都混得风生水起,大家曾经是好基友,现在也渐行渐远了。人脉这东西不是说你一起读书就能积累的。

-我:这样听上去私校好像很鸡肋啊……
-同事:事实就是如此。现在学费越来越离谱,我觉得还不如去个好公校读书。我妹妹夫妇是律师,足以支付三个孩子的私校学费。但他们选择把孩子们送去某好的普通公校。三个孩子的表现和高考成绩都比我俩孩子强。而且省了一大笔钱。我现在觉得真不值得付那个钱去私校。所以我对你的建议是趁早搬去好公校附近住吧

-我:……能八卦一下你侄女大学读什么专业吗?
-同事:法律。家里几代律师,这下是真的有人脉,所以她读法律没错的。


以上对话,仅代表同事个人想法。大家不喜勿喷。

严正声明:不是要引起公校私校的争辩。这个是大家自己的选择。我提出的几个问题只是我觉得好奇,希望能得到一些一手的分享,总比我同学、我朋友要强。


话题一出,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sydnewcomer

个人经历,只能代表他自己。如果去私校就是抱着那些目的去,才会失望的。更多家庭不过是因为经济充裕顺势而为,就好像商务舱经济舱,个人喜欢和负担能力高低而已。


swordmich

的确是他的个人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真诚”有几分不知道。
1.师资。同意,的确流动性也很大。不过我们学校老师离职调职一般都尽量选择在学年末,实在特殊情况就学期末,尽量不影响学生太多。流动性跟师资关系好像不太大,老师离职有各种原因和理由不一概而论,但私校就跟公司运营一样,有候补老师的储备,就算老师离职,空缺马上就能填补。至于老师的资质,我只能说学校老师的作用引导大于教授,看在钱份上,老师比较关心学生倒是真的。
2. 家长对老师的影响力。也部分同意。如果家长不喜欢老师,投诉了老师就能换?这的确是天真的想法。这又不是你家的私塾。我们也是从来不投诉老师,家长之间讨论还都只说学校和老师的好话呢。
3. 也同意私校辞退老师的权力比较大,但是这权力不能滥用,而且这是校长的权力,不是家长的权力。老师好不好,一个家长说了不算,一堆家长说的也不一定算,凡事有个度。度在哪里很难掌握,你认为坏的老师并不代表就一定是坏老师。
4. 私校老师的薪水。我毫无根据的目测和猜测,新手老师没资历的大约七八万,做到某系的头可能有10万+,看上去比公校老师多,实际上私校老师工作时间和内容远超公校老师。大多数早上七点多已经回校,下午五点多才走,周六还要半天带队比赛,不当教练就当经理,偶尔有个什么大型活动晚上表演之类的,下午下班之后还直落不到晚上十点到不了家。算上工作小时数,时薪也不高。
5. 资源和性价比。也部分但不完全同意你同事。资源的确多,就是放在那里随便你用,但不是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适用。比如我们学校音乐资源很多,但有些孩子根本一点不感兴趣,一个乐团都不参加,那这个资源等于没有。有体育的资源摆在那里,各种球类游泳田径训练早上下午各有额外技术训练课,你能全去吗?有些时间根本是冲突的,只能作取舍。再说家长的接送安排也不一定能正好符合活动的时间表。我们小学就有科学实验室,但是你孩子要不是狂热粉丝喜欢做实验,这个实验室他小学七年能用几次?在艺术教室,他们可以画油画、做精细的手工、甚至做过滑板、烤过陶瓷,但艺术不是你孩子的菜,这一切都流于表面当个玩。可是你说没意义、没价值,我也不同意。如果你不在乎学费,孩子玩的时候让他玩高级点的东西不好吗?但你非说要玩出个成就来那就太功利了吧。
6. 人脉,同意你同事的说法。在家长群里找业务的肯定不多,要真靠家长来做业务早就饿死啦。华裔家长对学校社区的参与度的确比较低,但这跟学生分圈子没什么直接关系,我以前也说过,不要对人脉抱有什么期望,以后到社会上闯荡靠的还是自己的真本事,同学和同学家长,有好处肯定先顾自己啊,哪有空顾以前的校友,真的愿意顾你也首先是你对他特别有用,校友就占那么一丁点因素可有可无。想想你自己的同学校友就明白了,同学混得再好也是同学,不会因为以前跟你关系多好就有钱一起赚、什么都分你一杯羹。中国人交往就是如此啊,西方人又有何不同?
7. 他侄女当律师是理所当然的吧,家里几代律师,她有能力子承父业自然比别人从零开始好了无数倍,这跟她上公校私校又有什么关系?你同事的两个孩子要是读书的料肯定也是当律师。只是他们资质平平没办法而已。


明天

我觉得私校和公校的区别在于,在私校,体育音乐和学习拔尖的,会有很多资源。在某方面缺失的孩子,学校的资源会让各个孩子把缺失的那部分补上,即使不拔尖,但各方面也算是平衡的全面发展。
在公校,好像更多的是家长要自己看到孩子某方面拔尖,然后花时间金钱精力在外面让这方面变得更拔尖。当然,公校肯定是有各方面都很棒的孩子。
我儿子两个学校都待过,自己的一点小感受。
以前在公校的时候,他是一点音乐都没沾的,我也没强求非要学个钢琴啥的,后来到了私校,他自己主动提出想要尝试打鼓。我觉得改变他想法的是环境,那么他想试,学校的资源就在那里,音乐老师就会安排。


Purplelight

本身这个话题, 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环境都不同, 没什么好类比的。而公校之间、私校之间也是差别巨大。
如果非要比,不如看数据说话:
https://www.matrix.edu.au/2017-high-school-rankings/
Top 150
Government/Non selective: 8%
Independent: 71%
Government/Selective: 21%
但是以为交些钱就把孩子全权托付了,13年后出来一个全才,那是不可能的事。
想起一些著名私校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我们不以学习为主要目的, 如果只想着学习好, " Please save your money,send your son/daughter to a selective school." 虽然原话听着刻薄,但是理念可见一般。


zxz

为什么上私校一定要回本? 这是一个不知道回报的投资,也许高也许一般,没有稳赚不赔。有的孩子出色上什么学校都一样。我个人认为只能和自己比,只要自己的小孩比原来好了,你给予他你能力所及比较好的选择。就算将来成就一般也不后悔了。另外我觉得一个小孩压力小很多。我的想法是反正将来她长大也不缺房子,也不太会缺钱,将来留给她3套房子还是4套房子区别不大,不如拿出一套给她教育投资,我相信总会比现在好些吧。


牵黄擎苍

很多人,尤其咱华人,一直确信,教育投入即是投资。
有投资就要回本,最终还要收益,于是都是以金钱来衡量。很直观简单的逻辑。
往深了点说,这种教育观和现如今的金钱为主的价值观是紧紧联系的。于是乎,不去私校省下来的钱去买房,这种主张会变得很自然。孩子的教育对很多父母来讲,就是一门不能折本的生意。
说到底其实还是穷,不是经济上的,而是思维上的心态上的穷。


aus2005

其实所有的结论最后都回归一个问题,几十万澳币的私校费是否物有所值。有正方,有反方。无论孩子在哪个学校是成功还是一般,都无法证明这个结果主要是学校造成的,还是孩子自身的原因。无解的,因人而异。
私校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就是机会和资源多。其他方面,真的不能说好或差,我个人观点是至少不差。我孩子曾经要上一门课,学校没开。我们和学校的director of curriculum 还有相关的dean见面,讲了我们的要求。最后学校就招老师开课了。这种灵活性公校是不可能有的。


小李同志

家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学校永远是辅助,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
有一些性格,比如大气还是纠结,自私还是无私,善良还是阴险,这是没有任何一个学校可以改变的。
根据自己的性格还有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体制,选择了就不要纠结,就像考试之后对答案一样,考都考完了意义何在?家长的不自信,会直接带给孩子不自信,我认为快乐的根源,来自于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才能诚恳的分析自己的问题并进步。
无论什么学校,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温和的,有原则的,开心的,努力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