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两个月了,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土包子...

2018年08月12日 悉尼印象


本文转自:夏天的陈小舒

(已获作者授权)


回国一个月了。我一直以为像我这样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网络打交道的人,不会和国内的生活脱节,但是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发现国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对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很多朋友都感兴趣:你为什么回国呀?待多久啊?你和你家小朋友更喜欢国内还是澳洲啊?我对孩子的教育规划是怎么样的,比如语言学习有何打算?就借这篇文章跟大家聊一聊。


==壹==


我出国九年了,其实每年都有回国至少一个月,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两年一样,感到巨大的冲击。澳洲的生活数十年如一日,尤其是我生活在澳洲的“偏远地区”,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Perth。很多人家里还有老式收音机,唱片机(当然这个可能是收藏)。Perth的生活方式相对国内大城市,真的就是养老:工作,上午茶、下午茶、养养花、种种草、喝咖啡、晒太阳、冲浪、开船、板球、保龄球、房车游、逛公园、遛狗……



但是在中国,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像踩着烽火轮一样。和朋友聚会,大家都在谈论房子、教育、医疗。每个人都在算账,每一块钱都在生钱……


每年回国,都会有种“我怎么这么不上进”,“我怎么这么穷”的焦虑感。回到澳洲后,很快又slow down下来。生活在什么地方,真的会不由自主地被城市的节奏带动。



城市每年变化都好大,而且明显感觉到是加速前进的。每一次我都处于发现新事物的兴奋中,那种感觉就好像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的妞妞一样,仰着头说:哇!好高啊!(一岁半的妞妞第一次回成都时,看到高楼的反应,把舅舅舅妈笑死了。)



走进大城市的妞妞



商场里的MINI卡拉OK亭


去年回国的时候就发现,完全不需要用到钱包了!连买菜卖水果都可以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方便到飞起来!请客吃饭,就怕手机没电。现在连手机没电的后顾之忧都没有了,到处都有充电设备。



一些超市已经取消了人工收银和现金交易,

只能通过扫码自助购物。


网约车好繁荣,上次回国,已经觉得出行非常方便 —— 我可不愿意开车,路修得全变样了,而且车多。这次回来,又注册了共享单车的账号,填补了高峰期打不到车时的用车空缺。我和妞爸经常骑共享单车去妞妞幼儿园接她,再打车回家。



外卖完美地适配了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半夜想吃烧烤了,点个外卖,很快就送到家里了。第一次收到的时候真的是又惊讶,又感动!怎么这么便利!



成都宜家餐厅居然有卖钵钵鸡!


每天我都在收包裹,以前网购还会觉得买到不合适的东西不好退,现在退换的服务已经接近完美了。有时候牵着孩子走在路上,看着城市灯火,有一种穿越到未来的感觉。


同一个地球,

两个平行世界。



==贰==


也难怪爸爸妈妈来澳洲会不习惯了。我妈最不习惯的是,买菜不方便,还有超市里的水果蔬菜都太贵了。国内的大商场都开到了家门口,但到菜市买菜还是一如既往地方便,而且多了很多选择。商场里好多室内游乐园,孩子一进商场就很亢奋。因为接收到的信号多,在国内学语言非常快。



国内的蔬菜种类又多又新鲜。

我爸妈习惯每天买菜,

而我们在澳洲一周才买一两次菜。


在网络上经常被人诟病的“素质问题”,在生活中其实很少遇到。以前我最不习惯的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的时候,总是有汽车开过来,还经常被司机滴,搞得我很气愤:这是人行横道!行人优先!现在在很多城市都有了法规约束,汽车会礼让行人了。第一次遇到有车让我的时候,我赶紧转头道谢,真是又惊讶又感动。


过马路时,绿灯还没有亮,偶尔会看见有行人闯红灯,有人会随着人流跟过去,有人坚持在线外,直到红绿灯变绿。真想为他们点赞!从一些小细节上,能看明显的感觉到城市的软硬实力都越来越强了。



网络上的争吵经常会让我有种人们对小孩(“熊孩子”)很不友好的错觉,但是当我带孩子出去,真实的感受是,大多数人对妈妈和小朋友都很友好。回国的时候,我们坐的南航。因为看我我们带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小婴儿,空姐们一路都非常照顾。小九哭闹时,空姐来帮忙逗一逗,还帮我换到最后一排。


下飞机时,我抱着睡着的小九,老公拿所有的行李,还抱着因为被弄醒而大哭的妞妞。一个空姐冲过来,帮我们哄小妞(陌生人一哄就不哭了),抱着她把我们送到航站楼。真的好感激她呀。



在商场,遇到的小姐姐会主动跟孩子打招呼,教她唱歌跳舞;即使是老人带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也都很客气,会教孩子谦让、分享、有礼貌。



商场的小姐姐主动提出教妞妞跳舞,两个人一起跳了好多遍,最后吸引了好几个孩子也来跟着跳。


要说有什么不好的话,就是,在成都公共场所抽烟的人太多了!每次我带孩子遇到抽烟的人,就故意大声地、嫌弃地说:


“哎呀有人抽烟!

我们离他远一点。” 


希望让小朋友知道,抽烟是不好的,遇到抽烟的人就尽量躲开。


==叁==


回国,主要是因为我,但做这个决定,让我最操心的是孩子。


回国前看了一圈学校,先确定了孩子今后是读私立还是公立


回国之前,我和先生已经看了大半年的学区房。孩子明年就要上kindy(幼儿园)了,澳洲的幼儿园很多是小学办的,我是希望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幼儿园和小学,这样她就可以和她幼儿园的朋友一起升入同一所小学。


我们参观了Perth排名靠前的大多数女校,考虑到老二是男孩,所以重点选择女校、男校地理位置靠近的那些。


看了一圈,又跟很多已经走过这条“择校路”的朋友们交流,包括在做小学游学的朋友,妞妞的幼儿园同学的妈妈,还跟我教授也深度聊了聊。他是老Perth了,有3个孩子,现在一共有9个孙子孙女,听了听他对小学的看法。


最终,我们决定让孩子们小学上公立,初中之后再考虑私立(可以争取奖学金)。学区房必须要买,无论是出于投资还是孩子入学考虑。学区房对很多家庭来说是“刚需”,房价坚挺,永远不愁卖。实际上好的学区不仅仅是好的公立小学学区,往往也是好的中学学区,好的私立学区——好的教育资源是集中在某些社区的。


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自然是各有优势,但在科学教育方面,好的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是不相上下的。


私立小学可能在特长培养方面投入更大。我参观了很多私立小学,几乎每一次都会被孩子们的表现感动到眼睛湿润,特别是看他们在艺术、音乐方面展现的自由、舒展和热情。我总是会想象着妞妞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莫名感动。


上公立小学几乎没有什么开销,而私立的费用比较高。我家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一年2.5万澳币,两个孩子5万,6年就是30万澳币(150-200万人民币)


OMG,太贵了!


我了解到,尽管私立学校有各式各样的兴趣班,但父母大都还是会私下花钱花时间给孩子请辅导老师,参加课外班。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上私立的钱足够我给孩子请最好的兴趣培养老师了,还能全家去旅行,或者让孩子参加海外夏令营之类的活动。



妞妞上的芭蕾舞班


上公立还是私立可能更大的区别是孩子会有不一样的朋友圈。如果是私立,孩子的朋友圈都是来自较为富裕的家庭(通常是中产),或许,也只是或许,对他们未来从政、从商有帮助。公立学校学生的家庭组成更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双性别学校(好的私立基本上就只能选男校/女校了),孩子可能结交更多样化的朋友,窥见更多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人就活一辈子,体验丰富会更有意思。


总体上,我们觉得上公立小学是更符合我们家庭的情况的,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选一个好的学区,上一所排名靠前的公立的小学。


==肆==


为什么回国,回国多久?


首先是为了我即将出版的关于母乳喂养的新书,这本书是我从2012年写科普至今6年的心血,是我的博士课题大量文献综述的衍生,是我哺乳两个宝宝加起来近3年,所遇到所有哺乳问题最细致的最温柔的解决,是我接触近大量妈妈,被咨询到的、最揪心的哺乳问题的全解答。书稿经过我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编辑反复琢磨修改也快两年了。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国内母乳喂养最权威又最细致的一本科普书,希望能够带给所有希望实现母乳喂养的妈妈希望,帮助她们找到并顺利地实现最佳的喂养方案。


另外,还有一本书,是由我导师主编的澳洲婴儿喂养指南。我和我的另外一个博士同学——2008年汶川地震后,科廷大学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提供了两个博士奖学金,我们一起跟着Colin Binns教授从事婴儿喂养研究——准备把那本指南编译出来。在澳洲NHMRC出版的这本婴儿喂养指南中,包括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和指导,也包括对奶瓶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权威信息。我们很希望能将这本指南引进中国,献给中国年轻一代、希望科学育儿的妈妈们。


我还希望回国能做一套相关的哺乳课程,因为每一次我想推荐大家看视频学习某些细节的时候都发现实在是找不到很好的视频来展示。我自己翻译过一些国外的视频,因为某种原因,审核通过不了。这次终于下决心自己录制一套包含音频+视频的哺乳课程。我希望能够通过视频,清晰、直观地展示哺乳的技巧,按摩的方式,以及一些哺乳工具的正确用法。


此外,我和知贝健康的欧茜医生,我们两个哺乳妈妈,还在策划一项更够惠及更多哺乳妈妈的事业。这是我几年前就特别想做的一件事,回国后,我找到欧茜医生,我们一拍即合。我们都认可这是一件极具社会意义,可以改变无数家庭生活和宝宝健康的事。这里先卖个关子,等我们先把她启动起来再告诉大家。


你看回国真的好多事要开展,我是铆足了劲,奔着自己的理想回来的。希望功夫不负有心人,能够推动中国的母乳喂养事业,促进儿童的健康。


这次回国计划了半年,半年后看工作进度,再计划明年的日程。


==伍==


回国前,最让我忧心忡忡的就是孩子们。担心总是换环境对孩子发展不好,担心他们不适应,担心适应了回澳洲又不适应,担心英文比澳洲孩子落后……但是和孩子分开,完全让老人照顾,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的。


我和妞妞至今总共只分别过两晚,一次是去北京参加裴医生的新书发布会,一次是去广州为太平洋亲子网录一些小科普视频。都是在她2岁左右的事,还没有断奶,所以都尽量晚上飞,第二晚飞回。这次回国时间那么长,实在是不希望为了自己的事业牺牲掉哪怕一点点孩子的利益。着实让我纠结了很久。


我在Perth给妞妞看学校时,遇到的老师、校长对于妞妞回国一段时间却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掌握两国语言,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了!于是我试着分析了一下回国对孩子的影响中好的和不好的因素。好的影响,比如打好中文基础,更深入地接触中国文化,体验不一样的社会环境,是远远大于不好的影响的。


关于在两国生活,需要换幼儿园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环境还是家庭环境,所谓稳定的环境,最重要的还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个“稳态”。只要跟着爸爸妈妈,有新的小伙伴并不是难事,虽然和原来的小伙伴短暂分离还是有些感伤的。


不过一旦真正进入学龄阶段(两年后,妞妞上小学),孩子受到老师、同伴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那时候我希望孩子有个相对稳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妞妞在澳洲上小学,寒暑假回国玩。


对于孩子的语言学习的问题,我从妞妞出生就做了很多功课。孩子现在的语言发展是中文略好于英文的,但是英文日后势必会成为她的主导语言,现在有机会好好把中文的基础打牢度似乎更加重要。


语言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会读、会看、会说,更是一种文化认同,是一种新的思考、表达的方式。如果没有对中文背后的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孩子永远不可能运用这种语言进行有深度的、思想的交流。所以,有机会让孩子在英语国家和中国两边生活,让我担心的“不适应”何尝又不是一种深度体验和学习的机会呢?


==陆==


在我和孩子们回国前,我老公打前阵先回来了3周,主要任务就是给妞妞选幼儿园。他参观了近10所幼儿园,等我回来,又去看了几家。最终,我们选了离家最近的一家。


我们考察幼儿园,最重要的点是理念、老师、双语,离家近。理念方面是希望能够尊重个体的发展,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由孩子兴趣主导的自由玩耍;老师方面,希望能对小朋友有比较多正面的语言;选择双语是希望孩子回到澳洲上学时,语言方面能够衔接上;离家近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省得每天花时间在路上。


不可能每一项都百分百满意,只能从中选择一个平衡,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就可以了。理念、老师、双语,离家近这四点里,我觉得老师和离家近是最重要的两个的因素。


妞妞在澳洲和中国上的这两所幼儿园差别还挺大的,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国内的老师好不容易!下班还要回复家长的询问,或者主动给家长联系,交流孩子的情况。在幼儿园里对孩子也照顾得特别细致,比如会把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会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端饭菜,自己吃,不掉饭,鼓励孩子把玩具“送回家”等。



孩子们玩的游戏一样,但又一样。在澳洲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真的好多,一天除了吃饭和午休的时候,以及关园前(大概5点左右)老师们开始收拾东西的时候,其余时间,包括下午茶都是在户外吃的,有时候做手工、画画也在户外。我估算了一下,大概一天有3、4个小时在户外玩。


妞妞在国内读的幼儿园,室内的设施非常齐备,什么陶艺、木工、剧场、“厨房”、美术、舞蹈……都有分别的教室,操场也不小。都是孩子们会喜欢的游戏,不过主要是室内活动为主。一个老师介绍说,如果PM2.5指数比较低,我们会有上午半小时,下午半小时的户外活动。据说成都有带户外新风系统的幼儿园,但是成本真是的太高了。


妞在成都读的那所幼儿园老师照顾得超级细致,放学回家小脸总是干干净净的,辫子扎得很整齐。应该是每天午睡后,老师都会一一帮女孩子整理头发。妞妞好些天回家的时候,发型都不一样。


在澳洲上的那家幼儿园回家,尤其是夏天,都是小黑脸,每天都脏兮兮,感觉玩得很尽兴。不过有时候脏得我都实在看不下去了,赶紧在教室里拿湿巾先给她擦一把脸。



在国内生活和在澳洲生活,于我而言,真的是千差万别。在没有孩子之前,我曾经有过好多次是留在澳洲还是回国的摇摆。现在,有家人,有朋友,有爱人,有可爱的儿女,我的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安定,无所谓身在哪里。


既来之则安之,尽可能地去发掘生活中美好的地方。而小孩对新的环境表现出更多的是新奇、兴奋。能在两种文化中穿梭,大概也是一种幸运。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联系原作者获取内容授权。




悉尼印象开始卖票啦!

五月天/张靓颖演唱会门票

已经上线

有需要的赶快加客服号↓↓↓


推荐阅读



相恋73载,这对外国老夫妻在前几天,作出一个震撼世人的决定...


丨温馨


全悉尼人的噩梦,开始了!新州政府的这项决定,令人心寒...


丨无语


这个华人家庭,猛砸$1000万,公然对抗政府!获182项罪名...


丨震撼


悉尼华人家突发爆炸!哭嚎声中,一个浑身着火的男人直冲上楼...


丨伟大


主人死后,爱犬离奇失踪。11年后,真相震撼曝光...


丨绝望

回复关键字获取更多信息:

悉尼美食推荐 | 关键词:美食,美食1,美食2,美食3

■ 主编微信:917883334(印象哥)

■  广告合作微信:sydneyyx

■  广告合作Email:

[email protected]

■  爆料微信:sydneyyx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