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我的群(四九零)《非诚勿扰》的沟通与互动

2018年03月20日 新西兰生活


我的朋友我的群(四九零)

《非诚勿扰》的沟通与互动


通过《非诚勿扰》电视栏目做征婚,有局限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征。所谓的“局限性”,是因为一个人的婚恋选择涉及到到单身朋友的年龄、地域、文化层次、生活背景、宗教信仰、婚恋要求等等不同的选择要素。以《非诚勿扰》每一期相对稳定的24位嘉宾来说,无法分门别类的涵括,不具有特定的针对性。虽然《非诚勿扰》做过多次的改版,但是,如果以婚恋选择为标准做评价的话,还有许多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婚恋选择的针对性,在现有版本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改进。

例如,可以以参加的男嘉宾的婚恋信息为中心,筛选出相互满意或者单方面满意的24位女嘉宾,经过不同节目环节的现场筛选,帮助男嘉宾做出婚恋选择。这样的婚恋选择的成功率会提高。这种改变,无论是对制片人、推荐人、编导、主持人、还是点评嘉宾等等,都提出了非常细节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和考验。但是,对于一档电视栏目来说,通过节目前的科学而细化的人员筛选,帮助单身朋友实现婚恋成功,必然会带来社会观感的巨大落差,未必有利于社会价值的传播。


所谓的开放性,是指通过《非诚勿扰》电视栏目的社会传播,参与录播的单身朋友展现出的婚恋形象能借助电视传播,让更多潜在的婚恋对象获知,从而帮助参与嘉宾能广泛的获知单方面感兴趣或者双方都感兴趣的婚恋对象的关注和联系。


基于《非诚勿扰》电视征婚的局限性和开放性特征,对于参与节目录播的单身朋友来说,要创造最大化的婚恋选择的机会,就必须展现积极的婚恋形象。


借助《非诚勿扰》的电视栏目,单身朋友展现婚恋形象主要依赖三个方面:


1、录制的VCR小片;
2、才艺和形象展现;

3、现场沟通和互动;

我们先谈一下现场沟通和互动的环节。


比如说,在讲述个人婚恋经历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异性的观感,尽量不要追求新、奇、特。因为现场的女嘉宾的代入感很强,一旦刺激了某一位或几位的神经,就要想办法做应对。


为大家举两个例子。


某一期《非诚勿扰》中,一位男士说,他交往的一位女士是“外表光鲜、生活邋遢”,让他无法忍受,最后分手。


孟非很快以这个为话题,希望听取女嘉宾的意见。结果,几位女士一番炮轰,男嘉宾就晕了,手足无措。显然,这个结局是他没有准备的,最后,这位男士只能落荒而逃,颗粒无收。


我们可以重新规划一下这位男嘉宾的婚恋经历:把女士的“外表光鲜、生活邋遢”,表述为“注重形象,生活随性”,男嘉宾再描述自己有明确的生活规划和目标,最后,分手的原因可以归纳为“生活节奏不一致”。这样的描述,男嘉宾讲述的是相同的婚恋经历,但是,这就不会遭到女士的挞伐,反而会引发同情和共鸣。


这就是现场沟通和互动环节时,参与《非诚勿扰》节目录制的单身朋友要特别注意的一点。这就是我们建议参加电视征婚的单身朋友,讲述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其他异性的观感。特别是讲述前女友或者前男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树立好的婚恋形象,不能一味的对对方做负面评价,这会引起异性的反弹和负面情绪。


再比如说,在某一期节目里,一位外形非常好的女嘉宾抱怨说,男人不可靠,她举例说,她交往的多位男士都是因为劈腿,所以分手的。


孟非就反问说:是否想过,你这么漂亮,这些前男友为什么纷纷要选择劈腿?随后孟非就把话题引述到女士不懂得自我反思和反省上。这对女嘉宾的婚恋形象是不利的。


孟非的很多反问或者话题引导,都是因为嘉宾的观点极端化或者主观化、片面化的结果。这都是参加非诚勿扰的单身朋友需要充分借鉴的地方。


我们总结孟非赞赏过的最会聊天的嘉宾的共同特点是:

1、评价他人公允,描述自己反省;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同身受;

3、痛苦自己背,为对方的快乐生活预留空间;

4、喜欢自嘲;

5、对待困难或者问题能举重若轻


为了更好的与主持人做好现场沟通,参与节目录制的单身朋友有时间可以阅读孟非的自传《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孟非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所以,在现场应对时,希望单身朋友抓住《随遇而安》的精髓:顺应本心,奋发努力,不执迷,不惘然,坦然面对和承受每一次改变。这种婚恋心态或者观念就很容易与主持人孟非产生共鸣。


举一反三,在参加节目录制之前,要尽可能的了解参与录制的异性嘉宾及点评嘉宾的基本情况、婚恋观念及语言特点,便于在现场沟通和互动中应对自如。对于一些搞不定的爱发言的女嘉宾,如果不符合个人心意,索性把她们放到蓝灯区,这也是避免在互动中节外生枝的方法。


通过《非诚勿扰》电视征婚的现场沟通与互动,单身朋友一定要在“做自己”与“会沟通”之间做好权衡。通俗地说,“做自己”是让自己在沟通的过程中很舒服的状态。“会沟通”是充分照顾到参与沟通的个人、群体或者社会大众的观感,让更多的受众感觉很舒服的状态。


如果我们以“做自己”和“会沟通”做划分的话,《非诚勿扰》的现场互动和沟通又可以分为四类:

1、幽默欢乐型,即:让更多的沟通受众感觉舒服,同时也能让自己很舒服,那就是上等的沟通了。


2、委曲求全型,即:宁愿委屈自己,也努力让尽可能多的受众舒服,这就是属于中等的沟通。


3、自以为是型,即:让大多数受众的人不舒服而自己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属于下等的沟通。


4、盲目吵架型,即:让大多数的受众和自己都不舒服,这就属于下下等的沟通。


《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被编导、点评嘉宾或者孟非等直接或间接轰下台的参与录制的单身朋友一共是8位。其中不乏中断录播,要求当事人现场离开的。这都是属于盲目吵架型的沟通了。


在《非诚勿扰》现场录播结束,嘉宾离场后,被孟非做负面点评的有17位,主要都是针对自以为是型的单身嘉宾。


所以,《非诚勿扰》之所以受人关注,很大程度是因为这是一档有态度、有影响的婚恋节目,无法允许参与录制的单身朋友太自我、太自负和太自大。这就需要单身朋友在现场录制的沟通和互动环节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这就是我一再建议的:在《非诚勿扰》电视征婚现场,单身朋友一定要清楚,你在与谁沟通?你要树立怎样的形象?你要实现怎样的目标?弄清楚这几位问题,借助电视征婚实现婚恋目标就很容易了。


我们之所以强调《非诚勿扰》现场录制的沟通和互动,是希望参与《非诚勿扰》录制的单身朋友要严肃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准备和录播。,把婚恋机会最大化,让婚恋风险最小化。


祝福每一位单身朋友!
祝福新西兰婚恋群!

祝福每一位参与《非诚勿扰》栏目征婚的单身朋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