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神姿势--剪刀手,居然是他发明的!

2015年04月28日 伦敦派



点击上方
“伦敦派”
可以订阅哦!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拍照总是下意识地用手摆一个剪刀手造型吗?如今剪刀手已经定格在那个集体无意识的泛黄岁月里。

随着审美水平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渐渐地发现剪刀手在带来审美疲劳的同时也多了一些无趣。

让人遗憾的是,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孜孜不倦的使用剪刀手造型,一副“剪刀在手,天下我有”的气势。

今天小π就以非学术、有根据的出发点来告诉你剪刀手到底是从哪来的,又是怎么被玩儿坏的,以及为什么我们应该停止使用剪刀手。


现代剪刀手鼻祖—维克多·德拉维利(Victor de Laveleye )


1944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比利时法语广播频道的无线电管理和工作人员。左下角的就是维克多·德拉维利。

他并不是以剪刀手的形象出现的。在二战中,欧洲各国沦陷在德国纳粹的铁蹄之下。前比利时司法部长和英国广播公司比利时法语广播频道总监维克多在广播中建议人们在德占区到处书写“V”字(V代表 Victory:英文胜利,Victoire:法语胜利,Vrijheid:荷兰语自由),以团结人们奋起反抗,表达必胜决心,并给纳粹造成压力。




1941年,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剪刀手,表达必胜的决心。从此以后,人们见面都要心照不宣地摆一个剪刀手造型来暗示胜利将要到来。

在那样黑暗的年月中,剪刀手不仅给反法西斯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同时也如四面楚歌一般一步步击垮着纳粹的心理防线。也就是这时,剪刀手才深入人心。政客们也从此在频繁的公开亮相中使用剪刀手。

为剪刀手持续加温—约翰·列侬夫妇

亚洲剪刀手病毒扩散的源头—珍妮特·林恩

美国花样滑冰选手珍妮特·林恩


剪刀手从二战流传下来,在和平的年月中表达着人们开心、胜利、激动等情绪,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据称1972年在日本举办的札幌冬奥会上,美国花样滑冰选手珍妮特·林恩在比赛中意外滑倒,她保持不断的微笑和优雅的姿态给日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珍妮特·林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频频使用剪刀手,使得这个手势在日本不胫而走,继而台湾、香港盛行,大陆也深受影响,随即风靡整个亚洲。全世界范围内可谓“剪刀横行”。


好了,至此我们基本上已经将剪刀手的来历梳理清楚,你也就会明白为何剪刀手曾那么风靡祖国的大江南北。

怎么啦?!我就爱摆剪刀手,有本事你告诉我除了剪刀手,还有什么造型更好看。

好我们来对比一下


不多举例子了。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相信你一定不屑于让你的模特摆剪刀手造型。剪刀手,已经不再一如过去那样给人活泼可爱的印象,而正如其手势直白地表达:二。

偶然为之的剪刀手会带来轻松的气氛,但是用多了可能就会让人觉得无趣了。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拍照摆了太多剪刀手造型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翻看自己的照片时,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提升人类审美而奋斗。“


PS: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还不错?
赶快扫描二维码关注伦敦派!
Join伦敦派,就是痛快!
伦敦派:
有意思?

我们还有各种其他玩法!
赶快扫描上面二维码,搜索公众号 ‘伦敦派’ 或者 'londonpi' 关注我们吧!
也别忘了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来伦敦派微社区来看看!
伦敦派也有微信群,留言你的ID,就拉你进群!
猛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进入伦敦微社区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