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吴亦凡刷榜的幕后推手,是我们每一个人

2018年11月14日 荞爸的澳洲来信


亲爱的微友:

这几天吴亦凡的新歌登上了美国itune榜单首位,被苹果认为是“刷榜”行为而清除了数据。

尽管吴鲜肉极力辩解说他的粉丝是用真金白银买下来的冠军,并非机器人,但欧美音乐圈还是不买账,认为这是一种作弊行为。

本来娱乐圈这些破事我从来也不放在心上,但是这种脑残粉追星文化暴露出来的心理逻辑却让我细思极恐,那就是——我跟你是一伙的,我就要无条件支持你。

即便我从来也没听过美区榜单上的其他歌曲,我从来也不了解美区榜单上其他歌手的实力如何,我也觉得跟我的吴亦凡相比就是垃圾。

有意思的是,吴亦凡的粉丝自称“梅格妮”,也就是“每个你”的谐音。这让我想到,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这次“刷榜”的助推者。

如果你不信,不妨扪心自问:

你有没有在朋友圈、微信群帮好友投过票?

你是不是每次投的都是好友推荐的那个人?

你投票前是不是从来不细细比较那些作品到底怎么样?

如果好友不让你投票,你是不是压根就不会对此感兴趣?

就算你感兴趣,你的投票对象代表你的客观评价吗?

有时候,是不是仅仅是拿了别人的红包觉得不投不好意思?

一开始我也勉力帮朋友投票,但在看到朋友圈一声声呐喊助威和微信群一次次欢欣鼓舞之后,我突然想,这到底投的是作品的好坏,还是好友的多寡?

我们为画作投票的时候可能根本不懂画,我们为歌曲投票的时候可能根本不听歌,我们为某人投票的时候可能根本对那人一无所知。但我们还是投得兴致高昂,投得义无反顾,仿佛得到了人民代表的临幸眷顾。

你说,最后得票最高的那个,到底真的是画技出众、唱功非凡、能力超群,还是仅仅交游广泛而已?

所以,无论是小范围的微信投票,还是大规模的粉丝刷榜,都是这个社会重关系不重原则、重立场不重事实的缩影。

实力不能解决的事,关系来搞定;关系不够铁的人,红包来帮忙。

这种投票文化、刷榜文化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次看到问题,从来不问错对,而只看站队。

还记得杨舒平么?这个小姑娘只是描述了一下中美之间的空气质量对比,就被喷成是卖国求荣的走狗。她说错什么了么?不,仅仅是站错队了而已。

还记得瑞典一家人么?他们只是因为警方按章执法,就得到了强大祖国的背后撑腰。他们做对什么了么?不,仅仅是站对队了而已。

崔永元为什么争议这么大?因为很多人都对他一抽屉合同是否违法视而不见,反而对他的动机和站队指指点点,说他是报私怨、小人心、站在了广大女性的对立面。

站队站久了,麻的不仅是双脚,还有那颗本应该装着是非曲直的良心。

上次沙特记者被杀那事,公众号“假装在纽约”发了几篇文章,明显表达了对记者的同情和对特朗普的不满。这时候就有人这样留言:

因为中期选举将近,民主党必须给特朗普搞点乱子,舆论和新媒体是民主党的基本盘,所以这件事之所以能发酵这么快,你懂的。

而作者的回复让我大为激赏:

一个建议:在面对这样一些涉及人道,尊严,自由的问题时,抛开立场左右之争,抛开国家之争,用你的良心去问问你的大脑,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难道不是么?很多直接问良心就能明白对错的简单事情,偏要去扯什么党什么派,辩什么左什么右,其实就是站队站到走火入魔迷失本性了。

谴责暴力难道不是人之常情,你管他是不是为某党代言?

同性婚姻难道不是平等权利,你管他是不是为选举拉票?

接受难民难道不是怜悯之心,你管他是不是为政治正确?

其实有些事本来就是正确的,从来都不需要在前面加上任何修饰语。而政治洗脑的可怕之处在于,让脑残粉觉得凡事不用讲正确、讲逻辑,只要讲政治、讲信念就可以了。

从前我帮人投票时候,内心深处也住着一个吴亦凡的脑残粉,而如今我但愿它不会再醒来。


荞爸

你可能还想看:

让一个社会增强安全感的秘密,就是减少侥幸心理

动不动就突破道德底线,我们人类到底怎么了?

瑞典辱华视频,暴露了某些西方人的狭隘自大

同性恋可以结婚,到底妨碍了谁的自由?

为什么我爱看世界杯,却不爱看奥运会?

旅行,真的比800w的学区房更有意义

从“牛蛙外公”的故事,我读出了中国人精神痛苦的根源

从杨舒平事件看中国英语教育的失败

真正歧视中国人的,其实是我们中国人自己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