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中有美,和力量 || 伦敦读书会第50期总结

2018年12月01日 伦敦读书会


读书会前夜,把孩子哄睡后我赶紧制作“11月读书会分享书单文档,在标题上打出“2018 年 11 月 16 日 第 50 期 伦敦读书会”时心头一颤,已经是第五十期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四年前第一次参加读书会活动那天的场景,大概是刚成立不久的第四期。老二恰好百天,因为疫苗反应低热打蔫儿,我还迟疑了一下要不要出门。匆匆赶到现场,不算大的房间坐满了人,还看到Shan背着个差不多大的小宝宝。在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蔚蔚热情洋溢地讲谭元元和芭蕾的故事,后来再听她讲芭蕾时已是在讲自己的书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想到这一程的岁月有这50期、200多本被分享的书相伴,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快意人生的满足油然而起?


陶思宇:Grain Brian《谷物大脑》及其它

书名:Grain Brain

副标题: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eat, Carbs and Sugar

中文版:《谷物大脑》

作者:(美)戴维•珀尔玛特(David Perlmutter)

出版时间:2013年 

 

分享者陶思宇是位非常讲究生活质量的烘焙达人,她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和先生的饮食起居,研读了多本与饮食健康相关的书籍,尤其注重给孩子们从小传递健康的生活态度。《谷物大脑》就是其中颇具颠覆性的代表图书。

 

她在分享的开始先从书里读了一串儿摄入麸质可能导致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慢性头痛、癫痫、抑郁、焦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流产、自闭症、共济失调…… 把在座各位吓得着实不轻,是危言耸听吗?

 

麸质,就是面筋,英文叫做gluten,是一种复合蛋白,具有黏性,可以把谷物磨成的粉黏成一体,也是发酵的关键。柔软、蓬松、有嚼劲的面包就是麸质丰富的体现。另外,麸质还广泛应用在奶酪、人造奶油、啤酒、健康补剂胶囊、护毛素、睫毛膏等日用品中。

 

此书作者戴维•珀尔玛特是美国具有专科医师资格的执业神经科医生,也是营养对神经病症的影响这个研究领域的权威。他表示麸质与神经系统失调的相关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除了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乳糜泻(Coeliac Disease)患者以外,其实高达40%的人无法正常消化麸质,大脑已经受损却不自知。

 

麸质敏感症状复杂,发作慢,易被忽视且难以确诊。当肠道内缺乏消化麸质蛋白的酶,未经消化的蛋白分子会使肠道屏障遭到破坏,引发炎症,再随血液流动引大脑的炎症反应;肠道中的神经元还产生身体中大量的血清素,能够调节心情、睡眠和学习认知的能力,如果肠道功能被破坏,身体的血清素水平会降低,引起抑郁、暴躁、注意力集中困难等症状。……

 

你可能会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吃面食也没事啊!据书中所述,我们今天吃的谷物与一万年前的谷物相去甚远,特别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食物链被农业技术革新迅速且彻底地改变,基因工程使人类种出麸质含量比以前高40倍的谷物。美国食品健康局倡导的三分饮食法 —— 即碳水化合物(以面包和麦片为主)占总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 与当时大面积播种新型矮杆小麦的国家政策不无关联。


更要命的是,我们现代吃到的富含麸质的谷物比从前的品种更容易让人上瘾。麸质进入胃里后会产生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的多肽,与大脑的吗啡受体结合变成外啡肽,给人愉悦的感觉。所以吃面包会上瘾不仅仅因为它口感好,也因为大脑想念它。

 

另外科学研究表示一块全麦面包的升糖指数(GI)比一块巧克力、一根香蕉甚至一勺白糖还要高。血糖升高过快,胰岛素水平也会跟着过度波动,长此以往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

 

作者还引用了“节俭基因假说”——远古时期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食物和能量不足的环境,发展出节俭基因使身体充分利用食物并留存积攒能量,以帮助机体在饥饿的环境下得以生存。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每天都摄入过量从没有不足,可节俭基因不知道,一直向身体发出增加脂肪合成和储存的信号,导致肥胖盛行。

 

分享者陶思宇特意为我们科普了一个知识点,减肥应该减掉的是“内脏脂肪”。腰臀比是反映内脏脂肪的指标,相对臀围来说腰围越粗,内脏脂肪越多。细腰肥臀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书中另一个颠覆常识的观点关于胆固醇。作者援引大量研究指出胆固醇对大脑是有好处的,有记忆问题和抑郁的患者都有胆固醇过低的现象。随着人体衰老,大脑功能退化,胆固醇水平会相应提升以保护自己。所以老年人胆固醇指数升高是正常现象。

 

人体其实喜欢摄入外来胆固醇。如果摄入量过低,肝脏会释放一种酶来自身合成,吃得越少合成的越多,胆固醇指数也跟着提高。所以胆固醇指标高不见得是吃的过多,而是自身合成的太多。作者倡导多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比如鸡蛋,来降低自身分泌的水平。

 

本书作者也倡导生酮饮食,也就是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配方饮食(high fat, adequate protein, low carbs)。这种饮食方式能够减少大脑的淀粉样蛋白,提高海马体中人体天然的保护大脑的抗氧化成分——谷胱甘肽。此外,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后,肝脏会将脂肪转换为脂肪酸和酮体,运到脑部取代葡萄糖成为能量来源,进而达到快速燃烧脂肪的减肥效果。

(思宇自己做的健康点心) 


陶思宇提醒大家这是一种有争议的饮食方式,甚至这本书的基本观点也有争议。她结合自己看过的其他营养学观点建议大家审慎行事。国内著名营养学者范志红就指出以鱼、肉为主食有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为根据生物放大定律,每升高一个营养级,难分解的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就会上升至少10倍,现在毕竟不是远古那种没有化学污染的环境条件了。凡事最好的做法莫过于everything in moderation,均衡饮食是上策。

 

鉴于现今社会大家常常外食,且习惯依赖货架上加工过的现成食物,普遍情况是食品添加剂、糖分、碳水化合物等不利健康的成分已经严重摄入过多,陶思宇身体力行地坚持自己在家做饭、做零食给孩子。她还特地给大家带了自己做的无麸质(gluten free)和无面粉 (wheat free)甜点,榜样的力量让每个人都深受触动。

 

具体实用的建议: 

•    餐后血糖过高是加速大脑衰老的因素。

•   麸质是慢性过敏的常见诱因。

•   不含麸质的常见主食有:土豆、玉米、藜麦(quinoa)、荞麦、燕麦、大米、黄米。

•   吃鸡蛋要吃整蛋,包括蛋黄。

•   吃甜点要吃法式甜点,有营养品质和新鲜食材质量的保障,比如戚风蛋糕、慕斯和黑巧克力。

•   有氧运动会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加大脑记忆中心的新细胞生长。

•   多吃姜黄素(tumeric),比如可以放进西红柿炒鸡蛋、咖喱等家常菜中。

•   天然抗氧化剂有:绿茶、咖啡、油炒过的西兰花、红酒

•   推荐补剂有:大剂量的维生素D、DHA

•   推荐多吃的食物有:未经加工过的有机肉、蛋、海鲜等富含蛋白质食物,猪油、黄油等荤油,未经加工过的坚果(raw nuts),花生算豆类不算坚果要熟吃,牛油果,各样蔬菜

 

出席读书会的其他成员群策群力,也分享了营养美食小妙招。比如:五花肉切片后,分小袋冷冻,炒菜时直接取用,可代替放油;如果不适应椰子油炒菜的味道,可以用来做香甜的椰子油烤红薯。等等。

丹:《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  张嘉佳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博集天卷

副标题: 让所有人心动的故事

出版日期: 2013年 

 

分享者丹坦言这是她偶然经由微信读书的推荐而点开的一本书,并没有对这类网络文学有什么期待,却意外地被深深吸引。

 

这本书最早以“睡前故事”系列的名义在网上疯狂流传,几天内就达到一百五十万次转发,超过4亿次阅读。

 

书中的小故事各个独立成篇,有的平淡,有的荒诞,既不像经典名著那么深刻,也不像武侠或修仙小说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时而煽情,时而无厘头,但全都悄悄打动读者的心,让人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往事,尤其是睡前读一段儿回味一会儿唏嘘一阵儿,想不走心都不行。

 

故事里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屌丝,有些性格缺陷,有些怪癖,有些一根筋:比如上厕所都能走丢的路痴,为了吸引心仪女生注意而打算偷人家521个热水瓶来表白的大学生… 者能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或是曾经的同学和朋友

 

故事几乎都有关爱情,以恋爱故事贯穿,不时穿插着喝酒打架、插科打诨,但与众不同的是书中怪咖屌丝们为了爱情而做的一系列掏心掏肺、富有创意的傻事。比如其中有这么一个,被一心想傍大款的女友甩了,后来前女友落魄时,他居然去撞她的车就为了找个明目把自己卖掉酒吧的所有积蓄都超额赔偿给她,好让她能重新开始,也算是自己对这段感情的一个交代。傻x吧?但你敢说你不感动?

 

还有一平时话很少的哥们儿茅十八,把自己女朋友导航仪的语音文件全部替换成自己重新录的声音,连导航带陪聊都有了,等红灯的路口还会提醒手刹是否拉好,不要按喇叭,不时骂骂前面的车,让人捧腹大笑。然而好景不长,两人最终还是分手。后来作者偶然开着带这个导航仪的车,响起茅十八的深情告白,“这是我想你求婚的地方,我在想,当你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是我们结婚一周年呢,还是带着小宝宝自驾游呢?…… 我站在那一天的天空下,和今天的自己,一起对你说,荔枝,我爱你……“

 

另一个故事中有个姑娘,是暗黑料理的霸主,做出来的菜千篇一律焦黑焦黑的。别人看着都吃不下,但她的追求者骆驼能坚持吃完所有菜,每次姑娘下厨请客,他必参加。后来二人结婚,姑娘不幸生病去世,骆驼每天下厨、埋头研习菜谱只为复制出前妻的味道,黑乎乎的、苦苦的,那味道让他在记忆模糊之前总还有办法回忆起他们的点滴。


谁年轻时没为爱情疯狂过?谁没有曾经以为那时的一分一秒就会是一辈子?这些人都这么投入,这么付出真心,这么有人性,还会在生活中受伤,难怪读者会为之流泪,就像为素不相识的地震遇难者一样泪流不止。代入感就是这么强。

 

(庄主为50期读书会准备的花)


书中所有故事都在表达一个主题:屌丝也有希望,怪咖也有真爱。作者张嘉佳的文字是贴近大众的文字,符合当下大众的阅读习惯。有评论说他创造了一种文体:以假恶丑凸显真善美,在耍贱和煽情中切换,飙着脏话抒情。那些表面一副混不吝却深深恪守江湖道义、兄弟真情的人最能击中我们内心的柔软。

 

丹说张嘉佳的这本书让她想起刘墉,用小故事配金句煲碗心灵鸡汤给大家。书中在网上被传摘的句子很多很多,比如:


•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    你已经把曾经深深爱你的人,从记事本里划掉了吧。 你已经被自己深深爱着的人,从记事本里划掉了吧。 你已经在很多个记事本里,被划掉了吧。 你已经把划掉的名字,回想过很多次了吧。 在这个漆黑的夜,很多人的愿望是在心里下一场刀子雨,把赖在里边不走的人剁为肉泥。 

•    总有几分钟,其中的每一秒,你都愿意拿一年去换取。总有几颗泪,其中的每一次抽泣,你都愿意拿满手的承诺去代替。总有几段场景,其中的每幅画面,你都愿意拿全部的力量去铭记。总有几句话,其中的每个字眼,你都愿意拿所有的夜晚去复习。

……

点点:King Matt the First 

作者: (波兰) 雅努什·科扎克 

出版时间:1922年

中译名:《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译者: 魏荣梅 

出版时间: 2013 年

 

分享者点点先给大家介绍了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波兰伟人——Janusz Korczak(雅努什·科扎克),他被世人称作“教育界的辛德勒”,“儿童权*利之父”,是一名进行过伟大创举的教育家、高产的儿童作家、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一名医生,曾随军参加过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波苏战争,被任命为少校。

 

自1912年起,科扎克在波兰华沙开设了两家孤儿院,收容在华沙贫民窟里终日颓废、饱受折磨的贫苦儿童。他坚定不移地相信儿童善良的本性和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在孤儿院内践行非常先锋的道德教育,建立儿童自我管理的自-治委员会和儿童法庭,当时人称欧洲著名的“儿童共-和-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慕名前来参观后赞叹地说,“科扎克是一位伟大的人,他有足够的勇气相信儿童和青少年,把事关重大责任的艰巨任务放在他们手里。”

 

他孜孜不倦地为宣传和争取更广泛的儿童权利而努力。那个年代社会普遍认为孩子尚未形成自己的想法,大人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小孩子不要多嘴(children should only be seen not heard),他却反复强调与儿童对话的重要性,倡导让孩子参与到与他们切身相关的决策中。

 

他于1926年创办了名为《儿童评论》(Little Review)的周报,完全由儿童制作,刊登孩子们寄来的文章,在全国广受欢迎,持续发行十几年直至1939年战争爆发。他还在波兰国家广播电台担任“医生爷爷”角色,就有关儿童心理及儿童护理的主题发表谈话并回答父母的问题,后期还引入了类似知心姐姐信箱的栏目,鼓励孩子们写信说出自己的困扰。

 

在他的孤儿院被德国纳粹驱逐到华沙犹太聚居区隔离之后,科扎克仍坚持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尽其所能使孤儿院的生活“正常”进行,每日晚饭后为孩子们讲故事,每周组织文娱活动,每月给他们量身高体重,使他的孤儿院成为安宁、仁爱而有序的绿洲。

 

虽然纳粹当局曾承诺保证孤儿院内儿童的安全,1942年8月还是下令将所有隔离区内的犹太人押往集中营。科扎克拒绝了友人送他逃离的帮助,给190几名孩子穿上他们最好的衣服和擦得锃亮的皮靴,拿上他们喜欢的玩具和图书,举着马特国王一世的旗帜,昂首挺胸地登上前往Treblinka(翠布林卡)集中营的列车。据幸存者回忆,一名在车站当值的纳粹兵认出了科扎克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童书作家,有意放他走,可他坚持留下来,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在死亡面前维护尊严保持镇定。

 

这是人们最后一次见过他。可他对世人的影响却没有就此终止。

 

1959年波兰政府以科扎克曾发表过的观点和教育理念为蓝本起草了《儿童权-利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的文件框架,于1989年被联合国大会所采纳。

 

雅努什·科扎克所著的儿童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点点所分享的这本《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号称波兰的《彼得潘Peter Pan》,于2013年引入国内。


(科扎克和孤儿院的孩子们)

在小说的开头,不满10岁的马特,本来就幼年丧母,马上又面临父亲的去世,孤零零骤然肩负起一国之君的重担。之后的故事就围绕着这位小国王的成长经历而展开,通过精彩刺激的冒险,高潮迭起的人物冲突,描述了小马特逐渐学习,慢慢长大的心路历程。在挫折与成功相伴、眼泪与欢笑交织的过程中,马特越来越对自己的角色和言行,与周围环境、人与事的关系,有了更加清醒而理性的认识。

 

科扎克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完美地契合了儿童的思维特点,他口语化的语言和跳跃式的行文恰恰符合儿童跳跃式的思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活泼率真。相信小读者会有很强的代入感,跟主人公马特一起学习去理解真实的成人生活,为了自己日后迎接成人世界必将出现的种种两难困境做准备。

 

最终马特还是被推翻了,并被流放到荒岛。他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也经历了很多挫折;他种种幼稚的想法、做法恰好说明了孩子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学习、成长起来的。这失败与流放其实也是为这部小说的续集《荒岛上的马特》(Little King Matty…and the Desert Island) 做铺垫呢!

白鲜平:闲聊11+备考及英国小学生活

英国孩子在小学最后一年有一个小升初的选拔考试,即11+考试,专门针对想去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和私立学校(private school)读中学的学生,直观地说是“择优”考。由于距离等原因,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得通过这个考试才能升学,更不是所有的英国家长都会让孩子考。


同时,这个考试,所有文法学校和私校、甚至很多英国老师和家长都认为是不需要进行特殊准备、也不应该准备的考试。因为11+测试的就是孩子在平时自然的状态下是否有夯实的基础和足够的能力入读打算考取的学校。经过艰苦的考试训练挤进去这些学校之后,用一位英国老师的话:When the tutoring wore off, the kids will be inevitably struggling. We have seen so many such cases. 

 

白姐首先感谢了读书会帮助过她,给她很多建议的朋友,包括年初在读书会做了11+分享经验的李倩和樱桃老师;这些帮助,使她能够完全不用依赖补习老师(tutor),自己指导孩子备考。


从过来人的角度看,白姐对此的观点是:11+需要适度tutoring, 过度tutoring没必要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太早接触并大量重复试题会让孩子逆反不说,也会思维疲劳而不能在积极思考的最佳警醒状态下参加考试。何况,一个基础的11+就如临大敌,倾尽全力,孩子以后还面临更高级别的考试时该如何,给孩子留有后劲吧。


她自己的孩子于考前10个月开始准备,每天30-60分钟的时间,周末休息,孩子完全没有任何放弃课余爱好和课外活动,家庭度假外出等活动时也完全忽视备考,全心放松。

 

11+考试有四张卷子:英语(English)、数学(Maths)、文字推理(Verbal reasoning)、逻辑推理(Non-verbal reasoning)白姐建议家长先翻看一些习题集、参考书,对所考察的知识点胸中有数,再给孩子摸底定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长处和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考试的难度并不大,读书会的家长应该都有辅导的能力,远胜过没有精力给予个性化指导的补习老师。

 

白姐重点和大家分享了她的备考思路 ——1)复习小学阶段所学,2)捋顺知识点和考点,3)强化理解与记忆,4)为接下来的中学学习作准备。英国的小学很轻松,但中学很重视孩子的学术能力,作业很多,有些孩子考上重点中学后一时无法适应。备考的这一年也是向初中的学习生活过渡的一年,除了夯实孩子的基础知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科学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更是要通过11+准备,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到陪孩子备考,在座会员纷纷表示陪孩子做作业都会血压升高,准备考试实在是压力很大。确实,讲过的题还是错,看了就气不打一处来!讲一遍听不懂还能耐着性子再讲一遍,口干舌燥了孩子还是一脸懵懂?真是怀疑是否自己亲生!白姐的止怒妙招是内功心法——


  • 把孩子看作自己的教学合作伙伴。生气之前先反省自己,孩子没学会是不是自己没讲好?你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了吗?深入浅出了吗?是不是该换一种教法?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大人。


  • 孩子是帮助自己达成心愿的贵宾(扪心自问,考重点究竟是孩子的心愿还是自己的心愿?就算是“为他好”,那也得感谢他让你为他好吧),不要老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觉得自己付出很多,自己很辛苦。11+是你给孩子选的方向,你辛苦也是自己找的哈。


  • 发火只能让孩子对学习心生畏惧,降低学习效率,道理都懂。何苦。

 

捋顺知识点后就要着手研究目标,因为不同学校可能题型不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定要研究想考的学校有哪些要求,翻看往年试卷,搞清楚是会出问答题还是选择题,要求用铅笔还是钢笔?是考看图说话还是短文续写?研究清楚后提前练习,让孩子心里有底。

 

具体到答题技巧,孩子尚小,需要家长提醒。比如要仔细读题,明确要求,回答阅读理解题只基于节选文章中给出的信息。另外注意试卷上每道题分数不同,给分点也会不同,考官期待看到的答案要点和文字长短也就不同。作文的长度与考试给出的作答时间相关。总体来讲考试时间有限,一定要能按时完成试卷。备考时练习掐时间作答,不会的先空下,不要在一道题上浪费过多时间耽误整体成绩。

 

在备考过程中如果遇到孩子逆反,不愿意接受妈妈指出自己的错误或短板,可以借用朋友帮忙。白姐的儿子看不起妈妈的英文水平,白姐只好巧动心思,把作文的修改意见先偷偷发给一位朋友,把朋友的名字改成某某老师,再由这位“老师”出面指点孩子。另外,她的孩子也抱怨:别的小朋友都不用准备考试、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在额外学习?于是白姐送他去了当地的补习机构上了几次课,看到教室里壮观的学习场面,孩子也就停止了抱怨。

 

写作可能是很多中国家长担心的科目,而且很难通过备考短期见效。英文阅读一定要从小长期做好准备,保证肚子里有料可写。然后提前一年按考试的评分标准衡量自己孩子的水平。群友Vivian以自己女儿的备考经验提醒大家英国人看重词汇量,喜欢能体现学识的可登大雅之堂的“大词”,偏爱大段大段描写,讲求优美细腻细节丰富。如果小时候阅读基础好,词汇量大,可以请老师专门指点写作技巧,可能一点就会开窍。

 

关于英国的小学学习,白姐重点强调:

•    英国小学阶段比较轻松,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孩子尝试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项目;

•    推阅读、陪阅读,再怎么强调阅读都不过分。除了11+阅读书单,还推荐“The Junior Week”杂志,里面的短文和英文考试阅读理解中的短文形式很接近。

•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自己做作业,自己收拾房间,自己安排时间这些看似是小事,却能让孩子一生受益。


题外


适逢查宁阁图书馆馆庆,为感谢图书馆多年来给我们的主持,读书会赠送了花篮,馆长代表图书馆对我们表示感谢。

祝查宁阁图书馆越来越好!

祝读书会越来越好!



请关注

“伦敦读书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