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品市场的金融特征

2015年11月07日 伦敦交易员


今天就不聊交易了,想到什么写什么。谈谈昨晚在伦敦看苏富比纽约总部的拍卖直播。拍卖详情请见:ArtNetNews的专题报道:“苏富比陶布曼专场以3.77亿美元总和成交,莫迪利亚尼《宝丽特·茹丹肖像》领跑 - Eileen Kinsella”。声明:并非是为了文艺装逼,我既不是专家也不是玩家,纯粹是为了陪家属的无奈之举。。。


苏富比已故前总裁A.阿弗烈·陶布曼(A. Alfred Taubman)500件藏品中的77件“大师级作品"于昨日晚间“博蕴菁藏"专场正式开拍,由此拉开此后一系列秋拍晚场的序幕。这批艺术品总共拍得3.77亿美元(约合23.93亿人民币),仅稍稍高于之前3.74-5.27亿美元(约合23.73-33.44亿人民币)的估价底线。

上图为莫迪利亚尼的《波莱特·茹尔丹的肖像》(Portrait de Paulette Jourdain ,约1919年)。该作品取得了超出预估价格2500-3500美元许多的价格,成为当晚成交价格最高的作品。这件作品从1700万美元开始竞拍,受到了厅中买家的一路追杀,最终以3800万美元落锤,加上佣金总价为4280万美元(约合2.72亿人民币)。


要是在以前,这样的销售数字很可能代表着一家拍卖行整个印象派拍卖季的总和,而如今仅仅一个晚上就能创造出这样的成绩。但是很明显的是,之前的官方指导估价显然有些过于乐观,大部分拍品在晚间拍卖上竞拍节奏缓慢,其中的一些艺术品——包括之前预期成为热门的作品——成交价格要远远低于预估价格的底线。


成交价格的不及预期也反映在了苏富比第二天的股价上,专长拍卖的第一天结束后苏富比股价直线下跌最高接近5%,第二天的拍卖结束之后虽然股价继续下跌,但跌幅有限(如下图)。


昨晚看拍卖的时候有注意看赵音(苏富比纽约的亚洲客户专家)打电话的口型,她代表的买家挺像是说中文的;这次专场的两天感觉节奏都挺慢的,参与人也不多,就那几个玩家;大部分作品的价格貌似都并未达到拍方指导估价的下限,除开一些竞争激烈的大作,感觉挺多作品都在刚过底价不远的水平;从交易的直觉来看,感觉拍画除了价值发掘以外还是有挺多外部因素的,不知道可不可以量化做一个Algo拍卖策略。。。

不过这当然只能是开玩笑的,顶多只能做一个拍卖辅助工具,自动策略在这个市场领域根本不可能,人的主观因素和人际关系影响太大了,玩家圈子太小市场深度宽度也不够,还是别去糟蹋文艺土豪们的娱乐净土好了。文艺土豪们大多也是个人喜好,主要目的很多不是赚钱。即使账面升值了,拿到手上的比例也不高,光税前交易成本就占了成交额10%以上。


纯靠艺术品投资致富还是很难,做到的人的比例比天才交易员还少。不过艺术品由于自身市场特性虽然增值麻烦,但保值效果却相当不错,同时也有非常便利的隐蔽支付和资金转移的金融工具功能;另外,极为主观的市场定价机制在导致交易成本高企的同时也增大了其价格操纵的可能性。


想来想去艺术品市场的这些金融特质还真是拿去适合坐庄,尤其适合于洗钱,要是能把其洗钱功能和坐庄便利性结合运用那就更棒了。看来国内的官商玩家真不傻,很有务实的市场眼光和前瞻性,每年回国都能听到很多这方面的故事和最新的实操方式,十分佩服灰色市场甚至是黑市上那些玩家的想象力,有空了可以专门讲一些,之前让我涨了不少见识。


马克·罗斯科 《无题(紫蓝与绿)》(Untitled (Lavender and Green),1952)
估价:2000-3000万美元,其成交价2040万美元勉强挤进预估价格底线。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 ID:LondonFinance,多谢赏脸

长按此二维码关注伦敦交易员的新鲜事儿~个人微信:FinanceUnion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