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微课|听懂音乐, 对孩子到底多重要 (下周预告: 私校录取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

2017年09月13日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微课预告


很多家长都误以为录取只取决于孩子的条件,实际学校尤其名校考察学生的同时也考察家长。这次我们邀请到李爽女士,给大家阐述学校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及益处,以及如何在家中和学校保持教育理念一致;英国私立教育与文化资本的传承和她对择校及排名的独到见解。


嘉宾:李爽  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学博士。资深记者,国内媒体从业13年,居英15年,现为博士后研究员。两个女儿于7岁从英公立小学转入私立学校,现为中学阶段。《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作者。《北京青年报》、《少年商学院》约稿作者。




一期一会,Great Club成长菁英社微课堂总结又来啦!音乐和体育是英国主流社会的一种重要交流方式,因此私立中学尤为重视通过音乐和体育对素养的培养。如何拿到音乐类奖学金?在英国皇家学院求学过程中会遇到何种困难及如何克服?为什么通过音乐能更好的融入英国的主流社会?我们邀请到了AY学院创办人袁女士,为大家分享学习音乐的态度以及如何在国内做准备无缝衔接英国私立学校音乐教育。


语音分享/袁雯雯 文字整理/高娟


大家好,非常高兴受到British Council成长菁英社的邀请,给大家在这里做分享。我从15岁以音乐奖学金学生身份到英国私立中学留学,再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到现在从事比较多元化的音乐事业,也建立了自己的学院,这次和大家分享听懂音乐,对孩子到底多重要。



赴英前学习小提琴经历



我从4岁开始自愿学习小提琴,最初练琴也有抵触情绪,平时每天至少练三个小时,假期的时候时间还要长,慢慢的这些抵触情绪,随着自己不断的进步以及在演出中开始取得成功在渐渐消失,意识到努力有了回报。后来参加少年室内乐团,逐步找到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给我授课。



参加乐团后每年都有演出,在北京各大演出场所都表演过,通过巡演还结交了很多音乐上的朋友,都曾是我的榜样。后来我做了乐团首席,成为乐团的独奏小提琴手。那时开始有很多独奏演出的机会,对练琴的抵触情绪也转变成积极练琴,最开心是开始有自己的小粉丝。在这时段一个重要的收获是对各种乐器以及众多曲目有进一步的了解。不久有幸得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们的指点,他们告诉我“先学做人,再学艺术”,做人一定要有认真的态度,对自己做的事、自己拉的音负责,这对我今后的学习、演出以及很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在这段时期参加了一些国内的小提琴比赛,获得奖项的同时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学习音乐的小伙伴。


英国初印象



Millfield School在英国西南部的乡村,有非常规整、绵延的草原,特别有英国特色,都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所以非常幸运初到英国就看到英国的灵魂。Millfield School占地面积很广,我对英国的第一印象很好,空气清新、干净、那边的民风也非常淳朴、友好,人们走在小路上都会互相微笑、打招呼。


初到英国充满好奇,没有非常想家,每时每刻都是新鲜的。当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的吃力,尤其是历史、英语及商务课,这些课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要写很多论文以及涉及很多以前没有学过的术语。记得历史老师非常和蔼的问我是不是她慢点说会好一些,可尽管老师说慢了由于词汇量的关系我还是听不懂。


后来我就多听大家聊天,听他们聊什么,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感觉自己明显的适应了,首先是英语提高很大,历史、商务这些课程也可以听懂,跟同学们的互动也多起来。最开始的互动是模仿他们说话,后来开始理解为什么会用这种句式,再后来自己可以决定用什么句式。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后,说话比较自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误会减少,和同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另一方面是自己能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学校为1700多名学生提供100多项课外活动,学校又以体育著名,很多的运动教练老师都是奥运会运动员。我逐步利用这些平台学习很多运动,也和一起运动的同学增进了友谊。通过参加学校的活动我更了解学校的文化,当我意识到Millfield School是非常自由的文化氛围后,就开始积极主动的多尝试不同事物,不限制自己。


在学校我最重要的一块就是音乐,但也不能只练音乐而忽视其他学科,所以我需要找到平衡点。在到英国的第四年,渐入佳境,与一些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找到了自我定位,有了自己的梦想以及开始开拓校外的活动。


随着英语能力的提升,能够跟英国同学有深入的对话,因此结交了一些非常好的朋友。同时更加融入英国的风俗习惯,也会尊重英国人的习惯。在学校找到自我的定位的表现是开始有自己的“品牌”,在学校有很多演出经常会上学校杂志的封面,也会有介绍我音乐活动的文章,所以全校的人都知道我拉小提琴非常好,我也借由这个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慢慢的我也开始推广一些中国文化,让大家知道我不仅拉小提琴,也是一位中国人。这个阶段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要大胆的做自己,到了英国吸收西方的思想、教育,同时也要传承中国的思想和传统。学会利用学校和社会各种思想与知识碰撞的平台去更好的做自己。


随着对学校生活更加有自信,我更有勇气去开拓校外活动,那时对英国主流社会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想多了解一下,音乐就是一个特别好的途径。我的老师一知道音乐比赛和音乐活动机会就告诉我并带我去参加,学校也非常支持,通过这些机会见到很多校外的英国音乐氛围,也开始认识校外的音乐朋友。


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事情,一个是参加英国青年交响乐团,这是英国最官方的一个青年交响乐团,历史悠久,每年在英国有六场重磅巡回演出,最后一场是英国著名的BBC消夏音乐会。第一年参加这个活动时心情非常激动,感觉自己出了点成绩,因为有电视直播,让爸爸妈妈在国内看直播。参加这个乐团的第二年,我非常荣幸的被选为乐团的首席,也是这个乐团至今为止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首席。在这种音乐大家庭里,来自不同地方的成员,为同一个梦想努力排练的那种热血澎湃的感觉让我难以用语言形容。感觉音乐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另外一件影响很大的事情是考入伦敦交响乐团。当时我是年龄最小的成员,其他成员都是皇家音乐学院硕士学,结识很多优秀的大哥哥、大姐姐做榜样。这一阶段是我获得音乐学习启发最大的时期。


在英国私立学校就读四年,收获最大的就是探究、自由和勇气。探究是要敢于以及善于去问问题,不断的挑战自己、挑战老师,提问一旦问到点上会引起创新形式的思考。我自Millfield School毕业后到现在,给我触动最深就是“我想做什么都是有可能的,没有什么是我绝对做不了的”,想做就做,不给自己设限。另一点需要的是勇气,要百分百的敢于做自己,世界很大具有多样性,无论你是怎样的,都能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选择音乐学院


随着中学的学习接近尾声,我面临大学的选择,当时被英国四大音乐学院同时录取,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去牛津大学读经济政治哲学(PPE)。从中学以来我对经济、政治和哲学都比较有兴趣的,后来选择音乐是跟中学时有很多音乐经历有关。过去接触到的英国顶尖的教授、大师以及学习音乐的朋友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见到了音乐可以做的事情以及追随内心本身对音乐的热爱,最后决定选择音乐。最后决定皇家音乐学院的原因之一是给我全额奖学金,同时我心仪教授在那里授课。


在皇家音乐学院共渡过六年的时光,四年读学士学位,两年攻读硕士学位。这里给我的三大印象是精益求精、创新和全面。精益求精针对的是演奏水平和音乐素养,演奏水平要尖子中再出尖子,所以要严格要求自己并看重细节。音乐素养层面要对音乐历史、音乐理论、视唱练耳都高要求才能更好的服务演奏。


在这里不会有老师督促去参加比赛或演出,需要独立自主的主动争取比赛和演出机会,也要善于发现,做出自己的特色。在大家演奏水平都很高的情况下,没有个人特色就不会出众,要找一个自己能做同时又不是很多人都能做的特色,找到自己的出路。可以想想演奏的曲目有什么新颖的地方或是演奏的方式、乐器组合的方式都是可以有特色的。一位钢琴朋友把音乐和时尚组合起来,我本身擅长古典音乐,去年尝试了爵士乐感觉收获很大,非常的惊喜。建议不停的挑战自己、尝试新的领域,因为永远都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的发现。


在皇家音乐学院很深的感触是要做全面的音乐人,小提琴家只拉小提琴,钢琴家只弹钢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大家都在从事多元化的职业,也从事不同的角色。你可能会为了一场演出设计自己的海报,或是当自己的经纪人去推销自己的时候要非常清楚相关法律。一旦演出触及任何条款,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也要能够当老师会教学生,可以做讲座,可以作曲等都是在走入职业生涯后非常有益的。


我从皇家音乐学院毕业后的职业方向首先是参加演出,在皇家音乐学院六年的学习以致毕业后的两三年时间,总结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演出模式及自己不喜欢的演出模式,找到平衡点并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我的特色是小提琴加上二胡以及中西方元素的结合和对爵士的尝试,加上自己比较倾向于独奏,所以我的演出方式以独奏为主。教学也是我职业的一部分,建议提前做积累,家长都希望老师有口碑,有口碑后更容易积攒学生。在教学当中也是教自己的过程,教学时会发现在自己的演出时要多注意某个点。随着演出和教学工作的逐渐成熟,我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学院,旨在和学生以及家长们分享我多年在英国的学习音乐经验以及资源。


音乐的魅力


音乐最重要的魅力是能够解放自己,让你能够非常自由地表达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式,懂得尊重每一个音、每一个曲子、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他们都是有生命的,努力永远都有回报,勇敢的做自己!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不代表British Council立场)


点击阅读原文回听微课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