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年

2016年03月25日 美国华人杂志WeChinese


点击上方“藍色字”可以關注我們哦!


拜  年
李凡予(美國中文作家協會)



拜年是中國人表示禮節和溝通感情的一種方式。最早的拜年方式是近處登門拜訪,遠處是拜年書信或者是明信片。電話普及了之後,年三十往往是在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中度過。BB機出現後,拜年第一次出現在了液晶屏上。之後是短信、彩信,再後就是微信了。


有了短信後,拜年短信逐漸成了春節傳達情感,表達禮節的主要方式。不知何時,短信拜年也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規矩:晚輩兒、學生輩兒大都在臘月二十八拜年,下級向上級拜年大都是在臘月二十九,平輩、平級大都在大年三十年夜飯前拜年。尤其是逐漸出現了各種拜年的段子,大家競相轉發。


記得那是2004或者2005年,智能手機尚未流行。本人用的是Nokia3250,一款不錯的手機。好像是8MB記憶體,能存許多許多電話號碼。我存了大約有一千四五百個電話號碼,尤其珠海台和哈台的大量業務關係以及教過的許多學生的電話號碼都存儲在了手機上。


那一年,真的是從臘月二十八就開始不斷地接到拜年短信。可是我工作太忙,一直就是只看不回。結果到了年三十晚上當我想回復拜年的時候,我才發現,差不多收到了800多個拜年短信。而其中有許多不署名的。


回復800多個短信不可以都是一樣的。短信內容要符合對方身份才行。學生、晚輩,下級、合作夥伴,上級、長者,同事、平輩等等,都需要編寫不同的“拜年嗑兒”。800多個短信要回,這在現在的智慧手機時代,可以分組優化,或者與電腦連線,用鍵盤和滑鼠操作電話號碼簿重新歸類,尚且需要許多時間。那個時代,800多個電話號碼要想統計分類只能先用手把這些電話號碼抄下來,然後再輸入回手機,形成“組”,然後通過不同的組,發送不同內容。


工程從傍晚開始,一張張卡片記下密密麻麻的人名和電話號碼,然後重新編一個短信,把這同類的上百人載入在發件欄連絡人。僅是不停地添加人名和號碼,檢索一遍就要半個多小時。


年夜飯匆匆過去,春節晚會匆匆過去。不說食不甘味,只說沒記得年夜飯吃的是什麼菜,沒記得春節晚會有什麼節目。一批一批地將回拜的短信發了出去。零點前,終於將最後一個短信發了出去。


一口長籲未盡,又想起一個很重要的領導,我沒給他拜年。趕緊拿起手機準備撰寫一個拜年段子發給他。寫點什麼呢?弄了一晚上短信,腦袋如漿糊一樣,根本寫不出來。好吧,天下拜年段子一大抄。我翻了翻別人給我的短信內容,學學別人的“拜年嗑兒”。


真好,找到一個。離零點鐘聲還剩最後一分鐘,我將短信複製、粘貼,一鍵發送。終於把活幹完了。


等等,不對,剛才的短信的署名沒改,我發出去的短信署名還是周xx。“嗖”地,一股冷汗直冒:這可怎麼辦?發出去就收不回來。這不僅是丟死人了,而且還是極不尊重對方。


靈機一動,我又重發了一個段子,告訴對方,我在玩一個優秀短信評比活動,請他閱示。這條短信發出後,自己越想越不對,我這種行為無異於騙人。因此,我決定通過電話承認失誤。可是這電話始終沒打通。


一天、兩天…電話越是打不通,越覺得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直到正月十五,我才看到他。可當我問他是否接到我的拜年短信並想向他解釋署名出錯的問題時,他告訴我出國剛回來,手機沒有接到任何短信,因為手機短信只保留了十五天,他回來時剛好過了十五天。


上帝呀,為了這一條失誤的短信,我整整焦躁了十五天,患得患失。他他他,他沒收到!


為了一條錯發的短信,這一年的春節我都沒有過好!呵呵……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聯繫方式


歡迎關注美國《華人》


微信公眾號:美國華人雜誌WeChinese (點擊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


微博:美國華人雜誌


官方網址:www. wechinese.us


地址:7510 Clairemont Mesa Blvd, #108, San Diego, CA 92117


更多關於雜誌社信息,或廣告洽談項目,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電話:858-610-2259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