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教育】出了国才知道,对孩子好的真正技巧和心法

2016年09月13日 加拿大留学移民网



曾经我一直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民族,尤其这一代的中国孩子,大多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大宝贝,捧在手上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生活起居照顾的细致入微,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都紧着孩子,为孩子花钱从来不心疼。甚至很多家长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就没有了自我,每天的生活重心都是孩子,一路操心奉献到孩子长大成年。

再看看美国的父母,养孩子就很糙,有时候糙到我都觉得看不过去,好像不是亲生的一样。



中国父母养孩子精细
美国父母养孩子粗糙

美国父母不太在意孩子日常的穿着,美国孩子的衣服大多穿的歪歪扭扭,甚至有的还脏脏破破的,而且搭配都乱七八糟,深秋也是大把的短袖短裤,无论男孩女孩都是永恒的t恤,除非极为正式的场合(譬如婚礼或者教堂),基本看不到打扮精致的孩子。

美国父母不太在意孩子是不是太脏,小孩子在游乐场的沙地上光脚乱跑是常态,不会走的小baby在草地上爬来爬去,奶嘴掉地上了家长用衣服蹭蹭就又塞到娃嘴里了,娃一不小心玩的满身都是泥水,当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哈哈大笑。娃儿明明在感冒,照样带出来玩,甚至挂着一脸鼻涕都干了也不记得勤给擦一擦。

在对待孩子吃东西上面,美国父母简直就是敷衍,经常用面包抹个花生酱再夹片火腿就当孩子的午餐了,最精细的,大不了带点小块的胡萝卜西兰花和黄瓜(注意,都是生的!),有些幼儿园都不给孩子吃热的,让家长给带cold lunch(冷的午餐),华人父母听了都崩溃了。我曾经听一个美国朋友说她妈妈从来没下厨给她做过饭,原话叫做my mom never cook,吃饭店长大的,简直惊世骇俗。而且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

我以前写文章也说过(具体戳这个《奇葩的美国父母,居然这样带孩子。》),相对于中国父母,美国父母要自我的多,并不会为了孩子做太多自我牺牲,正因为如此,我一度觉得美国孩子特别可怜,都是天生天养的一般,根本没有被精心照料,我本人养娃风格已经很糙了,一出门总能看到粗犷豪迈到让我目瞪口呆的美国父母。

但就是这样的美国父母,却也经常让我感到自惭形秽,让我深深觉得自己对孩子并不够好。



中国父母常指责
美国父母多共情

前些天带孩子去图书馆,看到有个两岁左右的白人小男孩淘气,把书架上的书弄到地上一大堆,如果是毛头和果果这样做,我一定会很生气。

就算我公共场合不好发作,也会语气不善的说:“干什么呐!赶紧给我放回去!”

可是这位小男孩的妈妈呢,没开口先蹲下了,看着孩子的眼睛说:“honey ,could you please put the books away”

敲黑板,重点是“could you please....”这个句式,是英语里非常礼貌的说法,用的是虚拟语气,小心试探的感觉,相当于中文里说“宝贝,可以请您把书收起来吗?”相信中国人几乎是不会对孩子这么说话的,包括我自己。

听美国父母和孩子说话,你可以学到所有的最礼貌得体的句式。

譬如:


“sweetie, would you mind being quite?”

(宝贝,你介意安静一点吗?


“would you like a baby carrot?”

(你想要来一点儿小胡萝卜吗?


这些话好像听起来很一般,但是事实上的场景是,他的孩子正在大庭广众下喊叫,或者正在把愤怒的西兰花扔得到处都是。他们依然是这样和孩子说话,如果话说完了不好使,他们会选择把孩子带走或者把所有吃的都收起来,但却不会对孩子疾言厉色的呵斥。

橙子自认为对孩子很有耐心了,但还是得承认,我确实做不到总是保持这种修养。

美国的父母对孩子会非常“善解人意”,孩子跌倒摔疼了,他们从来不会说“没事,赶紧起来!”而会说一脸同情的说:


“oh , you must be hurt!”

(哦,你一定很痛

他们还经常说:

“you must be sad”

(你一定很伤心难过吧)

“I know you are angry”

(我知道你很生气)

这些所谓“共情”的话,他们是挂在嘴边上的,即便孩子在声嘶力竭的嚎啕大哭,也没见过一个美国父母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和语气,只是不停的拥抱和安慰孩子。

而这种共情的能力,我自己是有些缺乏的,总是要提醒自己不断的练习,有时候被孩子吵的心烦意乱就会受不了发飙说“你给我闭嘴!”哄孩子一时半会哄不好自己就炸了。对比起来真是很惭愧。


中国父母容易忽略孩子感受
美国父母多把孩子当大人尊重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外人都比我这个妈妈对孩子好,前些天带果果看牙医,护士要给果果的牙齿涂氟,在操作之前,她把所有要用的东西都给果果一一做了介绍,告诉她:这个东西会把水都吸走,就像吸管一样,这个东西会转呀转,这个药要涂在你的牙齿上,你喜欢什么口味呢?是草莓的还是香蕉的?还让果果把所有的东西摸了一遍玩了一遍,然后才开始涂氟,一边操作还一边给果果唱歌,说有轮子在她的牙齿上转啊转。

唉,真的要检讨自己,我给果果刷牙,都是按倒了就刷,从来就没想过,居然可以对孩子这么温柔。

感觉在美国,从孩子的父母到整个社会,都是真正的将一个孩子作为一个“人”来尊重的,哪怕这个孩子还小到完全不懂道理,闯祸犯错,大人依然是竭尽所能的去沟通,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从来不居高临下,指责呵斥,永远是积极正向的去引导。


所以美国孩子的笑容很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笑容总是那样毫无畏惧,没有一点点犹豫和拘谨,可以感受到他们整个人充满自信

而对比来看,中国父母虽然在生活上把孩子照顾的细致入微,但是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却非常不注意,总是不经意的就对孩子口出恶言,自己还不觉得:

“闭嘴”
“就你事儿多?!”
“你烦死人了”
“你手欠啊!”
……


相信这些话你并不陌生,而且肯定还有更过分的。

如果是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父母,你会对他们这么说话吗?为什么对孩子就可以这样肆意羞辱而完全没有罪恶感呢?

因为中国的传统里,小孩子只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中国父母很多潜意识里就觉得小孩子不需要被尊重。或者我们知道应该尊重孩子,却不习惯去尊重他们。

可事实上,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己的感觉的,他们也会难过,会害羞,会恐惧,会有愤怒,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简单粗暴的对待他们,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口口声声的说,我最爱孩子,我对孩子最好呢!



请多关心孩子的心灵感受

在这个时代,物质上满足孩子其实是更容易更简单的事情,无非是付出金钱和体力,比较而言,细致入微的顾及孩子的感受,考虑如何对待他们,如何和他们沟通,如何尊重他们,让他们合作却不伤害他们的感情,却是更加困难的事情,那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和修养,为人父母的技巧和心法。

其实对小孩子而言,吃不好穿不好,其实不算什么,他们会很快习惯,被压制被轻视的那种心灵的孤独才是真正的地狱

真的对孩子好,那就把关心吃喝拉撒睡的精力撤出来一些,多关心他们的心灵感受,注意一下怎样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其实这并不难,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和上级领导,父母长辈说话,同样也会和孩子说话,只不过更多时候,是我们觉得不值得费那个事儿罢了。

当你觉得“这孩子就是事儿多!”“说他两句有什么的?”,请记住,你如何对待孩子,他就会如何对待这个世界

所以,对孩子长点儿心吧!橙子和大家共勉!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