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 | 四川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天府友谊奖”

2016年09月22日 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


近期在四川举行的2016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开幕式暨天府论坛上,澳大利亚籍专家罗伯特·亚历山大·麦金托什(Robert Alexander Mcintosh)等5名外国专家获得“天府友谊奖”证书。


“天府友谊奖”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对四川作出杰出贡献外籍专家的荣誉奖励。麦金托什先生是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终身教授,组织并参加了中国-澳大利亚合作项目“应用先进育种技术改进四川优质小麦育种及生产”,1999年至2015年在川工作15次,为四川小麦抗病育种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四川日报对麦金托什先生的专访摘录

 

田间地头远比高级酒店更舒服

记者:世界上只要是小麦抗病类的学术会议,您的发言就成为业界的权威。在澳大利亚,有政府雕塑您的铜像以表彰您的贡献。能谈谈您的经历么?


麦金托什:我没有那么出名。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开始种地。从那时起,我就喜欢学习和思考如何将小麦种得更好。在田间地头远比在这么高级的酒店让我更感觉到舒服。直到现在,我来四川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时,我也一样会跟农民一起跑到田间地头,去一颗颗寻找长势良好的小麦,给它们做上标记。然后再将这些小麦带到实验室进一步研究。


我喜欢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向农民学习,甚至向自己学习,不断去取得进步。我一直在学习,直到现在,我依然是个学生。


我也喜欢帮助别人。当我看到农民们因为种植了小麦新品种而实现增收,当我帮助年轻的科研人员出更好的成绩时,我都十分开心。


希望年轻人敢于向教授,甚至权威说不

记者:您有没有关于科研的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呢?


麦金托什:东方国家很容易有这样一种文化:当一个人取得很大的成就时,别人就很容易将他当成神,不敢提反对意见。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更有勇气一些,敢于向教授,甚至权威说不,去质疑他们的看法、理论。


当然,你要提出反对意见,就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你得有想法,有严密的逻辑、有充分的实验。


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一种讨论的环境。教授和学生是平等的,他们要通过讨论去伪存真,这样才能更好推动科学进步。


爱川菜,特辣的菜还是吃不消

记者:你来四川很多次了,四川在您心中是怎样的?


麦金托什:我爱四川,爱四川的人,四川的美食。火锅、回锅肉……太多的川菜我都喜欢。我跟大家在一起,随便一家川菜馆,随便哪个川菜,我都吃得很开心。当然,我只能吃微辣和中辣,特辣的菜还是吃不消。


从16年前到现在,四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交通为例,现在有了这么多条高铁、城市里有了这么多条地铁,人们出行更方便。澳大利亚墨尔本也有直航四川的航班。当然,如果能开通悉尼到成都的直航,我就更方便了。


四川对小麦发展非常重要

记者:四川的小麦产量并不高,为什么您还这么热衷来四川呢?


麦金托什:四川的小麦产量在中国各省中只排到第7,产量并不高。但四川其实对小麦发展非常重要。


四川是小麦锈病的原发病区。不少小麦锈病是在这里发现的。照理来说,小麦一年一季,小麦都没有了,锈病为什么第二年还会出现呢?这是因为锈病病毒会以孢子的形式飘到山林中、空气中,等来年再次寄居在小麦上引发病害。如果这些孢子飘到中国北方一些小麦主产区呢?那将对全国小麦产量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四川做小麦抗锈病的工作,实质上是在为中国做小麦抗锈病的工作。在四川把这个病控制住了,全国的小麦锈病发病率就会降低。


我不是通过化学方法杀死细菌,而是通过遗传改良,产生更优秀的持久抗病小麦品种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没有终点,因为小麦的基因在改良,但是锈病病毒的基因也在适者生存的变化,这是一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工作,我们需要比自然界更快的速度。


希望延续友谊,继续开展合作

记者:您来四川开展了什么项目?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麦金托什:1994年,我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认识了省农科院的研究员邹裕春。直到1999年,通过中国-澳大利亚合作项目“应用先进育种技术改进四川优质小麦育种及生产”,我第一次来到四川开展工作。这个项目为期5年,在这5年中我跟包括邹裕春在内的四川农业科研人员成了好朋友。项目结束后,我仍然每年都会来到四川,这时支持我的并非官方项目,而是我们的友谊。


现在,我和邹裕春都年过70,但小麦锈病研究仍要继续。小麦改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作物生长的固有的植物特性和环境状况。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必须有训练有素的人,只有通过培养我们的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和农民,才能取得持续的进步。


最近两年,我每次来四川都会带上我的学生张鹏,她刚过40,年富力强,四川省农科院的不少科技人员也正是这个年龄段。我希望他们延续我们的友谊,继续开展合作。


而这些年,我也十分乐于在四川开展专门会议和研讨会,培训会,与年轻人一起交流经验,看到这些年轻人在专业上不断取得进步,我相信这不仅仅利于科研者,还利于农民甚至整个社会。


专访内容转自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微信公众号cbgc2014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