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海外房产应抛弃中式思维

2014年05月26日 你懂澳洲地产吗



朋友们好,周日Helen和公众号的小伙伴们,一起在zoo coffee喝下午茶,聊澳洲地产项目投资的那些事儿,发现确实有很多朋友对海外投资很有兴趣,但是苦于对海外置业情况的不了解而不敢出手。问题繁复,Helen不在重复了,总结一下,我认为朋友们还是在用中国买房投资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来衡量海外置业的投资价值,这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很难一句两句说清楚。今天给大家推送一篇文章,我们来聊聊海外投资置业和中国投资置业衡量投资价值的思维有什么不同。

投资海外房产应抛弃中式思维

许多海外华人表示看不懂国内房地产市场,天价豪宅社区竟建在农民房旁。相比中国买家喜欢买高尔夫球场旁的别墅,老外却因怕受杀虫剂的毒害不敢买高尔夫球场旁的独立屋。由此引申,有意在海外购买房产的投资者要谨记一个原则,务必抛弃过去赖以成功的经验,重新学习适用于国际市场的房地产投资思维。

海外市场不适合中国式炒家


投资海外房产需要认清的第一个事实是,海外市场并不适合中国式炒家的生存。一方面,海外市场上一般房价变化较为平稳,还未遭遇过类似中国市场的暴涨。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中外对房子的认知有很大差别。


中国投资人依靠租金收回成本要近30年,年租金收入是房价的2-3%,而在美国一般物业的租售比(年租金与年房价比)在5-12%之间不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依靠良好的租金回报,单纯靠物业增值,中国买家买房后马上卖掉的“炒房”举动在扣掉相关税费后,在海外市场难有回报可言(法拍屋投资等不良资产投资模式除外)。


策略的选择决定投资回报


如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自住,还是投资,这是海外投资买房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确的问题。


在中国,房产投资的通常策略是在低位时买入,升值后再卖掉。但海外成熟市场职业投资人把房产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现金流沉淀一方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也需要银行按揭杠杆帮助产生高的本金回报。以投资为目的的物业,投资人优先考虑的一定是提高租售比,而出价则是根据回报率来计算的。如一房产还贷前现金收入是每年2万美元,那么按照10%投资回报率要求,投资人能承受的房价是20万美元。


如投资人在买房时掺杂个人喜好,租金回报则往往很难实现最大化。这一点与中国市场的情况类似,通常居住面积大、居住环境好的高价位房,租客反而少,这就导致了租售比大为降低。在中国一线城市,豪宅的租售比在2%以下。


投资类别左右投资回报

房地产投资分商业和住宅两类,二者差异巨大,在海外跨领域投资的投资人较少。


商业地产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租约一般10年、15年较常见,租客多为公司和政府。大型商业房产市场操作十分透明和专业,回报率差别不大。除去贷款费用未计算增值的净回报约为9-11%。住宅地产包括独栋独立屋、联排独立屋(即“别墅”)及四个单元以下单元楼。还有一种则是供投资的公寓楼,这种物业的单元均价低,无论是布局的设计还是功能面积的布局都是为了实现现金流的优化。银行也愿意给投资者贷款。


在房价上涨较快,房价高、租金低的地区,公寓楼出现的较少,因为每个独立产权的单元都能卖出很好的价钱,开发商宁可出售分割的联排独立屋或分割的公寓获利。因此,越是具有商业地产性质的物业,其价值的提升对租金收入的依赖越重。


现金流为王而非升值为王


投资房产有两类回报,一是现金回报,二是保值升值。


中国的房市特殊,全球罕见。过去10年,史无前例的货币泛滥使物业升值成为中国投资人的主流创富模式。房价上涨的同时,房租却未能同步跟上,导致国内住宅物业的出租回报未能达银行按揭贷款利息的一半。因此,中国投资人如果不依靠房产升值基本都是要亏钱的。


美、加、澳等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些市场健全成熟,租赁活跃,且空置率低,现金回报是衡量物业的价值准绳,这在商业地产上尤为突出。国外好的房产投资机会,通常都是“以房养房”,即扣除所有开销和银行按揭能带来净的现金回报,而贷款部分的权益能够带来的租金收益可明显跑赢银行按揭利息,最终令投资人的本金回报率提升。

因此,在海外市场上,房产价值和租金紧密相关,是否投资房产通过分析现金回报率来决定,而不考虑难以掌握的升值。

充分利用时间杠杆

海外与中国房地产租赁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海外物业出租率高、空置率低。经营性租赁物业的规模巨大,回报率比中国高得多(加拿大除外)。美国的租售比一般在6%-10%左右,最高能达到10%-15%,豪宅租售比则为4%左右。虽然澳大利亚的房价近几年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升值,但得益于高达97%-98%的出租率,其物业的租售比大约也在5%。


一般来说,房屋的租金与价格并没有一定的相关性。以美国为例,各城市间居民购买力与消费水平落差不大,同等状况的物业在不同城市的租金因此也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但售价之间的差距则非常之大。所以,如果购房的主要目的并非自住,在选择租赁的市场时,就应更多考虑房价便宜的地方,最好避开一线城市或昂贵地段,房子多接近工作区而不是大宅林立的市郊。


一旦成功购得租金稳定的物业,业主可选择多种退出途径。例如,持有物业收取租金或卖给其他投资者。而独立屋业主可选择将房屋卖给投资者或自住客。在房地产周期的某些阶段,相对感性的自住客往往比投资者更愿意付高价,因此,独立屋在购买热情高涨的市场有时能升值套现。


物业管理和持有成本影响回报

持有物业后要考虑后续维护,日常管理牵涉到的矛盾多种多样。而必要的税费和额外的支出,都会左右在海外购置物业的回报水平。其中,税费就是相当复杂的一项,并且会导致持有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投资人在决定下手前,一定要研究各国的房产税,清晰掌握交易税费,衡量税费成本是否可承担。


以美国为例,一笔房产交易,买卖双方各自需要向经纪人支付相当于成交价3%的佣金,加上各种针对打击炒卖的税费,持有物业1年以下即出售,要交纳高达40%的联邦和州收益税,超过1年则交25%。如自住物业持有2年以上,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个人和夫妻自住物业出售收益分别在25万和50万美元以下,则可免收投资收益所得税。个人和夫妻年收入分别在20万和25万美元以上者,则所有投资收益需额外征3.8%的税。


此外,业主每年还需缴纳相当于物业评估价的1-2%作为房产税。因此,如果物业不自住肯定是要出租的,否则无法弥补持有成本。一般月租金达房价的1%才能实现满意的现金流,而投资者一般要求的年回报率在9-11%的区间。且外国公民在美国投资房地产时,可能需缴纳某些美国税项,如所得税、预扣税、赠予税以及(或者)遗产税。如事先未经税务筹划,还可能面临预扣税,需要预扣相当于房产交易总额10%的税费。


不仅如此,在海外许多地方,房客利益受到充分保护,如房主有义务必须提供可居住住房,合乎当地卫生标准,冬天供暖充足等。即使出现了房客不交租的情况,也只能经法律程序将其驱逐,此时若不熟悉当地法律则花费巨大,搞不好房主自己还可能沦为被告。


另一笔可能产生的费用是社区管理费,业主有时会被业主委员会要求缴纳大额维修基金,用于整个居住社区的建设,数额大时可达数万美元。


地域差异巨大,不可一概而论


海外市场投资选择众多,地域投资环境差异大,今后走势基于该地域供求关系变化。因此,同类别的物业在不同地域差异巨大。在投资前要对当地情况、房价走势、政府城市规划政策等深入了解。还要关注国际变化、汇率变化。特别是房价走势,尽量选择在经济蓬勃、房地产上升前期购买。


同时,投资人还应关注政府的投资倾斜区域。政府用的是纳税人的钱,银行也不会亏社保基金的钱,跟着它们走,就会一路走好。政府在哪里建住房、医院、学校,投资人就应该投资到哪里。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