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行者——澳大利亚摄影先驱中国回顾展】

2018年09月09日 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


行者——澳大利亚摄影先驱中国回顾展,将主要展示来澳大利亚先驱摄影师的摄影作品。这些摄影师中的大部分人都曾到成渝两地进行拍摄,其中摄影大师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和1889年到访重庆的罗伯特·洛根·杰克的摄影作品是本次展览的重点。(展览开幕式邀请函获取方式见文末)



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



全名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年2月4日-1920年5月30日),澳大利亚出生的苏格兰人,1887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科,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1897-1912),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1912-1920)。他是一位与近代中国关系密切的旅行家及政治家。



莫理循在清末民初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国、巴黎和会……其对当时的中国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旧时就曾叫过莫里循大街。



他原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1894年,他游历中国南方,一年后,其游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在英国出版。1896年他从曼谷到昆明,接着又有到东北三省游历。



正是因为这本书,他被英国《泰晤士报》赏识,聘为驻中国记者,1897年到北京,开始了他长达17年的记者生涯。当时中国正处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是世界的聚焦点,也是各国列强阴谋的众矢之的。莫理循来自第一时间的独家新闻,使《泰晤士报》成了报道中国消息的当之无愧的权威。可以说,当时《泰晤士报》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中国的莫理循”。



1912年他应中国政府的聘约,担任了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置有房产,当时的外交圈称王府井大街为“莫理循大街”,其英文街名牌一直挂到1949年。他的私人图书馆,收藏了有关中国和亚洲的图书、杂志、地图等文献2万多册,被称为“莫理循文库”。





  • 行者 | 澳大利亚摄影先驱中国回顾展

  • 出品人:陈汇江 、邹玲

  • 策展人:凯瑟琳·克罗  

 

  • 展览日期:2018年9月12日——10月12日


  • 地点: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

  • 主办:澳大利亚文化合作集团、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 支持:澳大利亚驻北京大使馆、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澳中理事会、新南威尔士州国家图书馆



「展览前言」




行者

ODYSSEY


澳大利亚摄影先驱中国回顾展


策展人:凯瑟琳·克罗    

澳大利亚摄影师带来了冒险家探索者们的奇趣视角,他们离开了所熟悉的大洋彼岸,来到了遥远又偏僻的中国西南。这些摄影作品是125年来一代又一代澳大利亚摄影师孜孜不倦拍摄而成,他(她)们完整记录了重要的历史性片段。


这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照片记录着20世纪中国的风采,通过捕捉中国迅速发展的场景,形成时间和空间前后对比明显的缩影。


展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甄选自澳大利亚探险家莫理循在1894年从上海出发,走陆路抵达缅甸,途经云南时拍摄的影像资料。这些图像记载了沿途人文风景和旅程的艰苦。一帧帧画面如同历史碎片,被莫理循风尘仆仆的脚步带起,再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我们也带来费子智(1920年代)以及哈里·格拉斯(1930年代)的作品。


此次展览还对当代澳大利亚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创作的作品进行了整理,其中包括:澳大利亚驻北京大使馆初级外交官雪莱·华纳和杰弗里·马金森。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为我们提供了对云南难得的影像。以及1984年回归长征路线的利奥·梅尔、哈罗德·韦尔顿和肯·邓肯,还有目录中详细介绍自己史诗旅程的冒险家。


还有几位被“神秘东方”所吸引而来的澳大利亚人,他们来到中国探索并学习这里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同时他们被中国无以伦比的自然风光,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所打动,拍摄了大量的街景、建筑物和一些宗教习俗场景。


这些澳大利亚摄影师携手合作,创造了一个卓越的历史档案,可视化地记录整个20世纪迅速变化的中国。


《澳大利亚摄影先驱中国回顾展》由澳大利亚文化合作集团和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共同策划,凯瑟琳·克罗策展。


An Australian Photographer in China brings together pioneering Australians; adventurers, explorers, inquisitive souls all drawn to the remote areas of South Western China far from the safety of the ‘Treaty Ports’ where foreign business was conducted on the Eastern seaboard.

 

The exhibition has a strong historical foundation based upon images captured by the pioneering Australian adventurer George Morrison as he trekked through Yunnan on his overland journey from Shanghai to Burma in 1894. 


We then examine the work of Sinologist and Historian, Charles Patrick Fitzgerald (1920s) and travelling fabric salesman, Harry Glathe (1930s).

The exhibition also surveys work created by contemporary Australian photographers & filmmakers including: Shelley Warner and Geoffrey Marginson, both junior diplomats with the first Australian Embassy in Beijing, who provide our audiences with a rare glimpse of provincial Yunnan during the 1970s. Leo Meier, Harold Weldon & Ken Duncan who retraced The Long March route in 1984, and more recent adventurers who undertook their own epic journeys.

 

Together these Australian photographers contribute to a remarkable historical archive that visually documents a rapidly changing China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An Australian Photographer in China is produced and presented by Cultural Partnerships Australia and Changjiang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urated by Catherine Croll.




「部分作品」

摄影:1900年2月20日,跟着罗伯特·洛根·杰克一行从宜昌前往重庆的救生船

摄影 : 1900年2月10日,罗伯特·洛根·杰克拍摄的正在万县桥边洗衣服的妇女们

摄影:安东尼·安德顿拍摄的重庆居民生活场景

摄影:大红袍拍摄的重庆墙上树根

(获取展览开幕式邀请函:1.关注“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2.公众号菜单栏点击“正在发生”3.点击"
【行者】邀请函"


—展览执行:高鹏、王依、王铮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