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母语环境-妈妈也要学外语

2015年09月28日 伦敦日记




如果生活在伦敦,尤其是有孩子在伦敦上学的妈妈,说英语有点困难的话,或许常常会无名地焦虑。所以,最好自己多少能开口说。


虽然英国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解决,但仍然还有不少是需要和真人沟通的。而且外国人的逻辑和我们不大一样,你觉得不用解释的恰巧他们就是搞不明白的事情,这时就需要人工交流,以消除误会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部分来英国读书的家长都是送孩子进入私立学校,那么和学校的沟通就有可能频繁到每天都能收到学校的好几封邮件,有的时候还会接到老师的电话,或被要求去学校面谈。当然,你可以委托一个机构专门帮你处理学校的事情,或者请一个翻译帮你和学校沟通,但对于大部分妈妈来说,这些事情还是需要自己来安排处理的 。所以,语言关还是需要跨过去。




有些妈妈觉得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是件太难的事情所以不太敢开始。但我们有的时候是夸大了困难仅仅因为我们不熟悉这件事情。比如我不是很擅长整理,所以每次看到弄乱的房间和衣柜就很害怕。因为我每次理东西要归得很细,结果就弄得理一点点地方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还越来越乱了。原因就是要求不实际并没有章法。学习语言也一样,如果章法清晰,可能远比你想的要简单得多。



首先要确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可以看不懂也不会写,但要会说。不要怕说错,说只要胆子大。


一般对话都是有语境的,听的人如果母语是你在说的那种语言,你即便说得颠三倒四的,或者有错的,他大概是明白你在说什么的。比如,我那天听到一个人对司机说:straight go, 50 minutes, then stop. 无论语法还是词汇都有错误。但司机听懂了,他很清楚乘车人说的是往前开50米。他不会理会里面的语法错误,因为“straight"很清楚地说出了方向。“50 minutes"虽然是错了,但俨然在这个语境下是指”50 meters",司机不会去理会说的开“50分钟”,必定明白乘客指的是“50米”


所以大胆说,就像小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那样,就是在不停说不停错,一点点改正的状况下终于有一天就都会说了。



的确是有的人语言能力比较强,有的人会觉得学习方言或第二语言比较难。那么到底有没有方法呢?


有效率地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


有很多科学家研究学习外语和大脑的关系,以期有一天能够发现一种方法可以让人很快就学会一种语言,甚至于其它的技能。最近的一个来自瑞典和美国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学习第二语言和大脑发展的关系是看得见的明显。瑞典科学家发现学习第二语言会使大脑的语言区显著变大;美国科学家发现用母语学习方法训练学习者6个月后,即便回到没有再接触这种语言的环境,被训者的语言能力不仅没有退化,还在越来越向母语靠拢,他们也发现了在这种强化下大脑语言区域变大了。(全文 见 :“What happens in the brain when you learn a language", theguardian, 2014年9月4日)



大脑比我们想象得要能干得多。语言是个会随着环境逐渐自动模拟的一种能力,如果没有时间去进行一段为期三个月的强化训练,那么就在生活中创造一个母语环境,比如一直开着电视,调在BBC新闻栏目上。BBC新闻栏目中有一个节目很推荐,叫 Victoria Derbyshire,这是BBC非常著名的一档新闻节目。主持人Victoria 是广播主持人出身,说非常标准英语,用的语言非常精炼且平凡,所以很容易听懂也容易学到。妈妈唯一要坚持的是,克服语言关前不要沉迷韩剧,待英语在脑子里扎根前务必让你的大脑有一个母语环境 。




在比较强化的环境下,大约6~12个月,大脑就会适应一种新的语言。到那个时候,妈妈就不大会有陌生感了,再遇到听不懂的主要就是某一个字听不懂。这个就没有太大关系了,中文我们也不是都明白到底什么意思,不是吗?


如果你知道已经有科学结论,学习外语可以延缓衰老。这个是否可以激励妈妈?(全文请见"Foreign languages could slow down the effect of old age", The Times, 2011年2月刊)


等过了语言关,生活会大不一样。妈妈,加油!







收藏 已赞